摩诃僧祇律
相关tags:
[拼音]:Mohesengqilü
[外文]:Mahāsangha-υinaya
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部所传的广律。早在三国魏嘉平二年(250),有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僧祇戒本》 1卷。东晋咸康中又有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于升平元年(357) 在洛阳译出。但这些译本均已佚失。法显于隆安三年(399)去中印度抄得《摩诃僧祇律》梵本,义熙十四年(418)与佛陀跋陀罗共同译出。全书分为比丘戒法和比丘尼戒法两大部分。卷一至卷三十五为比丘戒法,列举比丘戒218条,杂诵跋渠(vagga)法113条,威仪法50条;卷三十六至卷四十为比丘尼戒法,列举比丘尼戒277条,杂跋渠法34条。此律为大众部所奉持,其中多处含有大乘经意,为大乘说法的萌芽。在解释中有53处引用《本生经》,为其显著特点。又书中引用《沙门果经》和《中阿含经》等,可见此律集成时间较晚。但所载第二次结集、佛本生故事等,对研究印度佛教史有一定价值。
在东南亚,有个国家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那里有壮丽的落日,有浪漫的热气球,有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更有历经沧桑的历史古城。你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嘛?没错,它就是位于我国西南方,被称为“千佛之国”的缅甸。而蒲甘则...
...Muhammad,约570-632),伊斯兰教先知。我国曾经译为“摩诃末”、“马哈麻”、“谟罕蓦德”。全名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
...Muhammad,约570-632),伊斯兰教先知。我国曾经译为“摩诃末”、“马哈麻”、“谟罕蓦德”。全名艾布·卡西姆·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本·哈...
...宗的思想。 一念三千的出处 “一念三千”出自《摩诃止观》:天台宗之观法,观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诸法也。“一念三千”是佛教天台宗的重要理论之一。 一念三千是什么意思 “一念三千”的念是“一心念”的意...
...,便南下建康(今南京),与佛陀跋陀罗等翻译带回的《摩诃僧祗律》《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等经典。法显除了翻译佛经,还将自己求法的经历、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