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与相

相关tags:

中国佛教因袭印度佛教并加以改造了的哲学范畴。“性”,指现象不依条件而起的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本质、本原,常称为法性。“相”,一般指由条件和合而起、呈现于人的面前、可以分别认识的现象,常称为法相、事相,有时也称名相。

性相范畴从印度输入中国以后,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佛教中观学派主张缘起性空,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人们的虚妄分别,原无实在的自性。东晋佛教学者僧肇主张不真空,认为不真即是空,空又非虚无。虽然现象自性空,但是现象的假有是存在的。瑜伽学派用“唯识”说明一切现象产生的本原,通过分析“法相”,说明一切现象无非是“唯识真性”的体现。唐代玄奘、窥基创立的佛教唯识宗就持此说,因此也称“法相宗”。《大乘起信论》等以唯一“真心”为一切现象产生的本原,认为“法性”就是“一心”。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都持此说。天台宗慧思认为性相是一切事物所包涵的两个方面:“性”是内容,是空;“相”是外貌,是假。而性相都为一心所现。华严宗法藏认为一切现象都无自性而空,幻相宛然而有。性与相圆融,空与有无碍,因为同是真心所现。禅宗南宗也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自心所现。元明时代佛教出现性相融通的新归趣。法相宗侧重于法相,认为真如本体凝然不动,不能受熏;而天台宗、华严宗着重于法性,认为不变而随缘,真如本体可以受熏。两说相背。明末僧人德清和智旭批评法相和天台、华严三家各有偏颇。智旭指出性相关系如同波水关系,性是水,相是波,如波不离水,相也不离性,两者又非并列,而是会相归性。

性与亲密(性欲简史:亲密生活永不停歇的复杂性)

利维坦按:在西方前现代世界场景中,宗教和哲学都对“性(欲)”有诸多负面的描述,这也不奇怪,毕竟,在一个以二元论为主导的观念演进中,性(欲)与灵魂(精神)似乎是截然对立的存在。不仅如此,当时的观念还左右...

旋转的有哪些(序贯性与旋转性-DOE漫谈14)

在具体谈响应曲面设计之前,我们先谈两个概念,分别是序贯性和旋转性。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序贯性。在我们进行DOE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先设计一个全因子或者部分因子试验得到拟合模型。当发现模型存在...

风流韵事:韩寿偷香

韩寿偷香与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一起,被称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今天要说的就是韩寿偷香的风流韵事,搞笑的是最后暴露是因为宰相闻到一股香味,而撞破了他的好事。《世说新语》下卷下《惑溺》:韩寿美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