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相关tags:
[拼音]:Wei
战国七雄之一。姬姓。祖先毕万,为周初重臣毕公高之后。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以魏(今山西芮城北)封毕万为大夫。毕万之后遂以魏为氏。魏氏世世辅佐晋室有功。公元前514年,魏献子代韩宣子执政。公元前453年,魏桓子与赵襄子、韩康子三分晋国。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与赵烈侯、韩景侯被周天子正式策命为诸侯。
魏的疆域最初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河东”)、陕西境内黄河与洛河之间(“河西”)及山西芮城西南风陵渡一带(“河曲”)。魏悼子徙居霍(今山西霍县西南),魏昭子又徙居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其中心地区原在今山西西南,后逐渐向东南发展,通过今山西东南部(“上党”),扩大到今河南北部(“河内”)和中部。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重心遂转移到中原地区。
战国初年,魏国曾是最强大的诸侯国。魏文侯先后任用其弟魏成子和翟璜、李悝为辅佐,师事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儒者,并任用乐羊为将攻取中山。当时,吴起为西河郡守,西门豹为邺县令,屈侯鲋为傅。李悝在魏国变法,提出“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使经济得以巩固。其所撰《法经》是中国古代影响甚大的第一部系统的成文法典。公元前413年至前409年,魏连年攻秦,夺取秦的河西之地,迫使秦退守洛水以西。公元前408年魏攻中山。公元前405年至前404年,魏联合赵、韩攻齐,入齐长城。公元前400年及前391年,三晋联军又先后败楚于乘丘和大梁、榆关。魏曾强盛一时。
战国中期,魏国仍较强大,但齐、秦等国崛起,对其形成威胁。秦自献公时起,国力有所恢复,不断向魏进攻,魏遂沿洛水筑长城以御秦。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更为强大,不断攻取魏的河西之地。同时,齐自威王时任用邹忌等进行变法,也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53年,齐败魏于桂陵。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首先称王,召集逢泽之会,率诸侯朝见周天子,仍保持着一定的声威。但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见马陵之战),从此魏的势力逐渐衰落。秦惠文王时,秦夺取魏的河西和上郡,并占领魏在河东的部分土地和河南的陕,控制了黄河天险和崤函要塞。公元前318年,魏任用公孙衍为相,联合赵、韩、燕、楚攻秦,不胜而归,魏已不能阻挡秦的东进。
战国晚期,魏已降居弱国之列。公元前298年至前296年,齐、韩、魏攻秦,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部分韩、魏失地求和。但公元前293年,秦又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公元前290年,魏被迫献河东之地四百里于秦。次年,秦攻取魏六十一城。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五国攻秦,罢于成皋,秦归还部分赵、魏失地求和。不久,秦又攻取魏河内,魏献安邑于秦。公元前283年和前275年,秦两次攻魏到大梁,魏献温于秦求和。公元前273年,秦败赵、魏于华阳,斩首十五万,围魏大梁,魏献南阳于秦求和。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与楚春申君救赵败秦,解除邯郸之围。公元前254年,魏安釐王攻取秦的陶郡并灭亡卫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大沟水灌大梁,大梁城坏,虏魏王假,魏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