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瓜
相关tags:
药材名称:越瓜
名称出处:唐《食疗本草》
概况异名:稍瓜(《饮膳正要》),菜瓜、羊角瓜(《纲目》),生瓜(《本经逢原》)。
基源:为葫芦科黄瓜属植物菜瓜的果实。
原植物:菜瓜Cucumis meloL.var.conomon(Thunb)Makino(C.conomon Thunb)
历史:越瓜始载于唐《食疗本草》。《纲目》名曰菜瓜、羊角瓜:“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青叶黄花,并如冬瓜花叶而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一种长者至二尺许,俗呼羊角瓜;其子形如胡瓜子,大如麦粒……”。《植物名实图考》亦载:“越瓜……即菜瓜,形长有直纹”,所述皆与现今之菜瓜相符。
形态:与原变种甜瓜的区别在于:本变种果实长圆状圆柱形或近棒状,长20~30cm,直径6~10cm,上部比下部略粗,两端圆或稍呈截形,平滑无毛,淡绿色,有纵线条,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无香甜味。花果期夏季。(图见《全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62页 图6137)
生境与分布:中国各地普遍栽培。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
药性性味:甘,寒。 ①陶弘景:“冷。” ②《千金·食治》:“甘,平。” ③《开宝本草》:“甘,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效:利小便,解热毒。
主治:①《干金·食治》:“益肠胃。” ②孟诜:“止渴。” ③《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④《新华本草纲要》:“烦热口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煮熟或腌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脐下癥结,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本草拾遗》:“治口吻疮及阴茎热疮:越瓜烧存性,研末调敷。”
医药家论述张璐《本经逢原》:“赵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烧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