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莲
相关tags:
药材名称:半边莲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基源:为桔梗科半边莲属植物半边莲的全草。
原植物:半边莲Lobeha chinensis Lour.(L.radicans Thunb.),又名急解索、细米草、瓜仁草(《中国植物志》),小急解索(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半爿花(浙江),细米草(浙江、广东),奶浆草、蜈蚣草(福建),疳积草(湖南)。
历史:本种始载于《纲目》,谓:“小草也,生阴湿塍堑边,就地细梗引蔓,节节而生细叶,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得名,又呼急解索。”观其记载,与本种相似。
形态:多年生矮小草本,有白色乳汁。茎平卧,节上生根,长7~20cm,无毛。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条形,长8~25cm,宽2~6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或顶部有明显的锯齿,无毛。花通常1朵,单生上部叶腋;花梗细,长1.2~25cm,基部有小苞片2枚,无毛;裂片5,狭三角形;萼筒倒长锥形;花冠粉红色或白色,无毛或内部略带短柔毛,5裂,裂片近相等,喉部以下生白色柔毛,裂片全部平展于下方,2侧裂片披针形,较长,中间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较短;花药合生,下面2花药顶端有髯毛;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锥状,长约6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396页.图6205)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田边、沟边及潮湿草地上。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各地。
生药栽培:适于温暖潮湿环境,亦耐轻度干旱,耐寒,以砂质壤土为宜。分株繁殖,于4~5月间,将株丛挖起,分成若干小丛,按行株距各24×10crn开沟条栽,栽后覆土浇水。也可在高温多雨季节扦插繁殖,将茎枝插于苗床,至次年春季定植。生长期间需结合中耕除草补苗、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春季返青前施腐熟厩肥,夏季收获后再施人畜粪水1次。
采集:夏秋间采收,连根拔起,去净泥沙杂质,晒干或阴干。药材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
鉴别
性状:根细小,淡棕黄色,生有根须。茎细长,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有的可见附生的细根。叶互生,无柄;多皱缩或脱落,绿褐色,完整者狭披针形,长1~2.5cm,宽2~5mm,边缘具疏而浅的微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萼裂片5,花冠基部筒状,上部5裂,偏向一边,浅紫红色。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以茎叶色绿、根黄者为佳。
显微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壁较厚,有角质层。皮层细胞含菊糖及少数草酸钙簇晶;内皮层细胞较明显,韧皮部散在乳管;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髓部薄壁细胞含菊糖。(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310~311)
理化:取样品粉末3g,置100ml分液漏斗中,加等量浓氨水湿润,放置1小时,加5倍量氯仿振摇,氯仿提取液用适量1mol/L硫酸溶液萃取,在硫酸萃取液中加氨水碱化并加氯化钠饱和,再加5ml氯仿萃取液作供试液。点于氧化铝板上,以氯仿-乙醇(98.75∶1.25)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480)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沥去水,切段,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生物碱、黄酮甙、皂甙、氨基酸[1]、对羟基苯甲酸、琥珀酸[2]。生物碱中主要是山梗菜碱(Lobeline)、山梗菜酮碱(Lobelanine)、山梗菜醇碱(Lobelanidine)、异山梗菜酮碱即去甲山梗菜酮碱等。根含半边莲果聚糖(Lobelinin)[1]。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80。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