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丹

相关tags:

药材名称:铅丹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黄丹(陶弘景),丹粉(《唐本草》),红丹(《续本事方》),朱粉(《纲目》),东丹(《现代实用中药》),朱丹、铅黄(《药材学》)。

基源:铅丹系用铅经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

历史:铅丹最早记载于《本经》。《别录》载:“铅丹生于铅,……”。寇宗奭谓:“铅丹化铅而成。”均表明了是用铅制成。”李时珍引独孤滔丹房镜源云:“炒铅丹法: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消石一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倾下消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下少许消、黄,待为末,则成丹矣。”其原理是将铅生成醋酸铅,再与硫作用成硫化铅,然后氧化成铅丹,消石是加强氧化作用。此古代制法现在有的地方仍在应用。但现今多将铅利用空气氧化制成。天然产者较少。

产地 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

生药

鉴别

性状:铅丹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粉末。不透明;土状光泽。手捻之细腻,并染指。气味皆微。

理化:①取铅丹少许,置试管中,加热盐酸后,有氯气产生,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色;并生成白色氯化铅沉淀。 ②取铅丹少许,加稀硝酸,使其溶解;于溶液中加铬酸钾试液,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遇2N氢氧化铵试液或2N稀硝酸试液,沉淀均不溶解;遇2N氢氧化钠试液,沉淀即溶解。

加工炮制:①古代法研细水飞,候干用厚纸盛锅内炒热取起,地上候冷,又炒又冷,如此9次,去尽铅气,又研如尘听用。 ②铅丹系将金属铅加工成小块,置于铁锅中,加热,以铁铲不断翻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铅充分氧化,即得二氧化铅及部分三氧化铅。将块状的二氧化铅放于石臼中,捣碎研末,倒入缸中,加入清水,不断搅拌,漂洗,把粗细粉分开,反复多次,即可全部制成细粉。取细粉,倒入铁锅中,继续加热,不断翻动,使之继续氧化,即得四氧化三铅(铅丹)。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结成块。

化学性质

主含四氧化三铅(Pb3O4)或一氧化铅和过氧化铅(2PbO·PbO2)。理论上PbO2为34.9%,但实际上优质品为23%~25%,其极限甚广阔,即PbO2为5%~34%。铅丹的红色颇不相同,但与Pb3O4含量则无甚关系[1,2]

参考文献

[1] Thorpe’s Dictionary of Applied Chemistry.vol.7.4ed.,1948∶217。
[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