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实

相关tags:

药材名称:楮实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楮(《别录》),班(《图经本草》),楮桃树(《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楮树(《植物名实图考》),角树子、野杨梅(《江苏植物志).构泡(《重庆草药》),构树子、谷木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谷树、构树(《江西中草药学》),楮实子、构桃子(《陕西中药名录》),沙纸树、木沙树、沙树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桑科构属植物构树的果实。

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L′Herit.ex Vent.(Morus papyrifera L.),又名构、谷、楮(《海南植物志》)。

历史:构树,原名楮《别录》首载,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谓:“此即今楮树也,南人呼谷纸,亦为楮纸。”《纲目》载:“楮、谷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叉,三月开花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叉,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南人剥皮捣煮造纸,亦缉练为布,……。”根据以上叙述,并考证《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与本植物一致。

形态:落叶乔木,高10~20m。有乳汁,树皮暗灰色,平滑或浅裂;小枝粗壮,密被绒毛。叶互生;叶柄长3~5cm,密被柔毛;托叶早落;叶片宽卵形至长圆状卵形,不裂或不规则的3~5裂,幼枝或小树上的叶更明显,长7~20cm,宽6~1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锯齿,表面深绿色,具糙伏毛,背面灰绿色,密被柔毛;基出脉3条。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成柔夷花序,腋生,长3~8cm,下垂,花被片4,基部合生,雄蕊4枚;雌花序头状,直径1.2~1.8cm,苞片棒状,先端有毛,花被管状,花柱侧生,丝状。聚花果球形,直径2~3cm,肉质,成熟时桔红色;小核果扁球形。花期4~7月;果熟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81页.图96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坡、山谷、平原或村镇附近。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对土壤选择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为佳。用分株繁殖,在冬季选择健壮的结果母树,将根部挖伤或挖断,次年春季根部受伤处,萌生出幼苗,抚育1~2年即可移栽。移栽可在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进行,行株距各5m,每穴栽植1株。在成片造林时,应栽些雄树,以利授粉。栽后注意中耕除草和抚育管理。也可在春季进行种子播种育苗,第2年出圃定植。

采集: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花被。药材主产于河南、湖北、湖南、山西、甘肃。

鉴别

性状:果实偏圆形或扁卵圆形,长2~2.5mm,直径1.5~2mm,厚至1mm;表面红棕色或棕色,有网状皱纹或瘤状突起,一侧有纵棱脊隆起,另侧略平或有凹槽,有的具子房柄,偶有未除净的灰白色膜质花被。果皮坚脆,易压碎,膜质种皮紧贴于果皮内面,胚乳类白色,富油质,胚弯曲。气无,味淡。

显微 果实横切面:果皮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径向延长,壁薄。其下为1列栅状细胞,波状排列,细胞壁细条状增厚,壁粘液化,有残留细条状增厚部分。含晶厚壁细胞1列,最内的厚壁细胞层次及界限不清楚,仅见增厚壁的纹理。种皮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表面观垂周壁呈紧密的念珠状增厚。胚乳及子叶薄壁细胞富含脂肪油及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616页 图390)

理化:取样品粗粉0.1g,加乙醚2ml,冷浸2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氯仿0.5ml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环乙烷-乙醚-冰醋酸(7∶3∶0.1)为展开剂,展距10cm,碘蒸气显色。(图见同上.图391)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果实含皂甙0.51%、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1]、维生素B、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饱和脂肪酸9.0%,油酸15%,亚油酸76.0%[2]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54。

构树子怎么吃能壮阳

...完善以后,秋天採收,清洗,晾干,以后就是说中药材:楮实子,价格昂贵,主冶补肾壮阳清肝火,清目,有利排尿,肾精不足,腰酸腿软,头昏目昏,水肿撑胀这些病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