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

相关tags:

药材名称:巴豆名称出处:《本经》概况异名:巴菽(《本经》),刚子(《雷公炮炙论》),老阳子(《纲目》),江子(《瑞竹堂经验方》),双眼龙(《岭南采药录》),猛子仁(《中国药用植物志》)。基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的种仁。原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历史:巴豆始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图经本草》载:“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后渐黄赤,至十二月叶渐凋,二月复渐生,至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黄,类白豆蔻,渐渐自落即收之。一房有三瓣,一瓣有实一粒,一房共实三粒也。”《纲目》云:“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以上记述,与今用巴豆的原植物一致,《中国药典》1963年、1977年、1985年和1990年版均收载之。形态:常绿灌木,高2~7m。树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绿色,被稀疏的星状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6cm;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长5~13cm,宽2.5~6cm,掌状3出脉,两面被稀疏的星状毛,基部近叶柄处具2枚无柄的腺体。花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长8~14cm,雌花在下,雄花在上,花细小;萼片5;雄花无退化子房;雄蕊多数,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无花瓣,子房3室,密被星状毛,每室1胚珠。蒴果长圆形,长约2cm,宽1~1.5cm。种子长圆形。(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2册.图88)生境与分布:生于山谷、溪边杂木林内,通常为栽培药物。分布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以四川产量最大。生药栽培: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在2月中、下旬播种。直播可按行株距3.3×2.6m开穴,穴深30cm,先施腐熟堆肥或草木灰,后将肥料与穴土混合,然后每穴下种4~5粒,再盖3~4。m细土,出苗后中耕除草2~3次,次年春季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按行距27cm开沟,深3~4cm,每亩用种量12~15kg,播后覆土或盖草木灰,出苗后结合除草松土进行间苗,以株距7~10cm留苗1株,且追肥1~2次,待苗高0.7~1m时定植。种植密度同直播。栽后每年春夏两季需勤除杂草,追肥1~2次,并培土壅根。虫害有尺蠖,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晒干。药材主产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鉴别性状:种子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1~1.5cm,直径6~9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及种阜的疤痕,另一端有微凹的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一条纵直、隆起的种脊。种皮薄而脆,剥去种皮,种仁外被1层银白色薄膜,内胚乳肥厚,淡黄色,富油质,子叶2片,菲薄。无臭,味辛辣,有毒。以种子饱满、种仁色黄白者为佳。显微果实及种子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有气孔及厚壁性多细胞星状毛;中果皮外侧为10余列薄壁细胞,有多数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维管束周围细胞有时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中部有4~7列纤维状石细胞,呈带状环列,内侧有6~8列径向延长的长圆形厚壁细胞;内果皮为3~5层纤维状厚壁细胞交迭排列。种皮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径向壁呈不规则锯齿状弯曲;其下为1列厚壁性栅状细胞,胞腔线形,外端略膨大。胚乳细胞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另含草酸钙簇晶。粉末:深棕色,油性重,味辛辣。①种皮厚壁栅状细胞紫棕色,呈细长柱形,排列紧密,稍弧状偏弯,长5~25μm,壁极厚,孔沟极细而密集,有的不明显,胞腔线形,不甚清晰,有的充满深棕色物;表面观呈多角形。②种皮薄壁栅状细胞淡黄色,呈类长方形,长63~90μm,宽9~36μm,径向壁细波状弯曲。③种皮表皮细胞呈多角形,直径13~27μm,有不均匀纹理,胞腔有含棕色物或颗粒状物。④内胚乳细胞呈类圆形,直径18~36μm,胞腔内充满糊粉粒,拟晶体及拟球体可见,并含脂肪油滴,较小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子叶细胞亦含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251)理化:取巴豆油0.1ml,用石油醚稀释至1ml,作供试液(I);另取巴豆霜2g,加石油醚5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供试液(Ⅱ),点于同一硅胶G-0.6%CMC板上,以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9.4206)为展开剂,以苏丹Ⅲ、甲基黄为对照。展距10cm,喷以20%硫酸溶液后,加热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04)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生巴豆和巴豆霜。①生巴豆取原药材,除净杂质,浸湿后用稠米汤和稠面汤拌匀,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②巴豆霜取净巴豆仁,碾烂或捣烂如泥,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反复数次,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成饼为度,取出碾细。贮藏:置阴凉干燥处。化学性质含巴豆油53%~57%,蛋白质约18%,其中含有巴豆毒朊素(Crotin),是一种类似蓖麻子毒蛋白的物质,为巴豆白朊和巴豆球朊的混合物。另含巴豆甙(Crotonoside)、氨基酸和酶等[1]。巴豆油黄色或棕黄色,有不适的臭气和强刺激气味,有毒。巴豆油为油酸(约37%)、亚油酸(约19%)、肉豆蔻酸(约7.45%)、花生酸(约1.5%)、棕榈酸(约0.9%)、硬脂酸(约0.3%)、月桂酸(约0.05%)、巴豆酸(Crotonicacid)及顺芷酸(Tigglicacid)等的甘油酯。油中尚含大戟二萜醇-12-十四烷酸-13-乙酸酯、大戟二萜醇-12-癸酸-13-乙酸酯、大戟二萜醇-12-十二烷酸-13-乙酸酯、大戟二萜醇-12-十六烧酸-13-乙酸酯、大戟二萜醇-12-α-甲基丁酸-13十二烷酸、大戟二萜醇-12-α-甲基丁酸-13-癸酸酯、大戟二萜醇-12-乙酸-13-十二烷酸酯、大戟二萜醇-12-乙酸-13-癸酸、大戟二萜醇-12顺芷酸-13-癸酸酯、大戟二萜醇-12-顺芷酸-13-辛烯酸酯、大戟二萜醇-12-2甲基丁酸-13-辛烯酸酯、大戟二萜醇-12-顺芷酸-13-癸酸酯、大戟二萜醇-12-顺芷酸-13-十二烷酸酯、大戟二萜醇-12-顺芷酸-13-丁酸酯、大戟二萜醇-12-丁酸-13-十二酸酯[2]。并含多种疏水性的4-去氧-4α-巴豆醇的三酯化合物[3]。参考文献[1]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571。[2]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2。[3]中药志.第3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73。

桑枝的营养价值

...疗效好,桑白皮则无效。桑枝高低计量组,均有显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可明显抑制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对角叉菜胶致小时足肿胀,桑枝仅在第二小

中元节贡品鸽子能用吗

...人落毛发;猪肉不宜与菱角、蕨菜、桔梗、乌梅、百合、巴豆、大黄、黄连、苍术等同食。服降压药和降血脂药时不宜多食猪肉,服磺胺类药物时也不宜多食。3、虾仁:虾仁忌与某些水果同吃。虾仁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鬼针草的功效与作用

...。2、抗炎作用: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

真实历史上建宁公主和吴应熊很恩爱,但结局为何凄惨

...桂造反时吴应熊想逃跑,结果还是被韦小宝为他的马下了巴豆,没跑成,不过康熙也没杀死他。至于建宁公主,当然是跟了韦爵爷,还给他生了个女儿韦板凳。  若跟历史相对照的话,《鹿鼎记》中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事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