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
相关tags:
药材名称:蜀漆
名称出处:《图经本草》
概况异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基源:为虎耳草科常山属植物常山的嫩枝叶。
原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余项参见“常山”条。
生药采集: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多。
鉴别:干燥嫩枝圆柱形,细弱。叶多皱缩,枯褐色或棕绿色,完整的叶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光滑无毛。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特殊的闷气,味微苦。以无老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药理参见“常山”条。
药性性味:《新华本草纲要》:“嫩枝叶:辛,平。”
功效:截疟、祛痰,清热。
主治:疟疾,痰饮,胸胁胀满。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桂枝,治风寒感冒,胸痛彻背,关节疼痛。 ②配云母,截疟,治痰核痞块。 ③配麻黄、甘草,治风寒感冒,肢体酸痛。 ④配牡蛎、龙骨,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瘰疬痰核,虚汗,遗精,带下。 ⑤配海藻、瓜蒌根,治痰核、口渴思饮。 ⑥配泽泻、商陆、葶苈子,治痰积、痰核、腰以下实证水肿。
方选和验方: ①蜀漆散(《金匮要略》)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2日夜)、龙骨等份。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1g。温疟加蜀漆0.2g,临发时服2g。 ②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伤寒论》)治伤寒脉浮,误以火迫劫之,亡阳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生姜、蜀漆各90g,炙甘草60g,大枣12枚,煅牡蛎150g,龙骨120g。先煮蜀漆,再入他药同煎,分3次服。 ③蜀漆汤(《备急千金要方》)治火邪:蜀漆、甘草、知母、龙骨、牡蛎各15g。水煎,每日1剂,日服2次。
医药家论述①张璐《本经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经》治疟,及咳逆寒热,积聚蛊毒,功效与之相类。” ②严西亭等《得配本草》:“蜀漆,其气升散,其性飞腾,能开阴伏之气,能劫蓄结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疟。甘草拌蒸。生用性升,炒炭稍缓。” ③(日)吉益东洞《药徵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其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 ④邹澍《本经疏证》:“凡药非鳞介飞走,未有云气腥者,惟仲景用蜀漆,必注曰洗去腥,则可见其气之恶劣异于他草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