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五味

相关tags:

[外文]:fournaturesandfiveflavorsofdrugs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四气寒凉与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其间又有程度上的差别,即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是指其寒热偏性不甚明显,但实际上也有偏凉偏温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仍称四气(四性)。四气理论是医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阴阳学说总结归纳形成的。因此四气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药性温热,用治四肢厥冷、脘腹冷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阴寒证。再如石膏、知母、黄连等药性寒凉,用治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咽喉肿痛、脉洪而数等阳热证。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降火、凉血解毒、滋阴退热、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止痉等作用,主治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火咳嗽、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阳热证;温热药多温具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暖肝散寒、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通经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用治中寒腹痛、肺寒喘咳、寒疝作痛、阳痿早泄、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痛、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厥脱等阴寒证。由于寒热温凉还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反伤其阴,当用凉药而用寒药易伤其阳。如治疗寒热错综的复杂病证,则又当寒热药并用。如治疗真寒假热证,则当用热药,真热假寒证,又当用寒药。近代有关药物四气的临床观察和理化研究证明,寒凉药多具解热、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及镇静、降压、抗惊厥、镇咳、利尿、抗癌等作用;温热药多具解热、镇痛、止呕、止呃、抗菌,促进免疫、强心、升压,兴奋中枢,改善心血管机能,促进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兴奋子宫及性机能,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通过实验测定,热证患者经寒凉药治疗后,植物神经指数下降,儿茶酚胺类和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减少。五味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1)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3)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4)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5)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癥瘕痞块等病证。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有关五味的现代研究发现,五味之别主要与所含化学成分、化学结构有关,如辛味药多含挥发油、皂甙及生物碱、酚等;甘味药多含糖类、甙类、氨基酸及蛋白质、脂肪等;酸味药多含有机酸、鞣质等;苦味药多含生物碱、苦味质、甙类等;咸味药多含无机盐。综合应用每味药既有气又有味,气和味的不同组合形成了药物作用的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地辨别药物的作用。一般来说,气味相同则作用相近,如辛温药多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如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但由于五味不同,故麻黄辛温散寒解表、杏仁苦温降气平喘、大枣甘温补脾益气、乌梅酸温敛肺涩肠、肉苁蓉咸温补肾助阳。再如桂枝、薄荷、附子、石膏均为辛味,因四气不同,又有桂枝辛温解表散寒、薄荷辛凉疏散风热、附子辛热补火助阳、石膏辛寒清热降火之别。至于一药兼有数味,则标志其治疗作用广泛。如五味子性温,五味俱全,功能敛肺滋肾、固表止汗、涩精止泻、益气生津、宁心安神,有“养五脏”之功,主治肺肾虚喘、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遗精、脾肾虚泻、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多种病证。临床用药一般既用其气,又用其味。如升麻味甘、辛,性微寒,与黄芪同用治疗胃、子宫脱垂时,取其味甘以升举阳气;与葛根同用治疗麻疹不透时,取其味辛以解表透疹;与石膏同用治胃火牙痛时,取其引入阳明之经以清火解毒。其他作用则通过配伍受到抑制。可见,临床用药既要熟悉四气五味的一般规律,也要了解每种药物气味的特殊治疗作用,以及气味配合的变化规律。

辛辣的辛是什么意思

...“药性”概括的。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辛就是有刺激性的辣味。后来古人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五味的不同作用。2、“辛”作为五味...

张元素药物升降的认识(养好身体的“后天之本”)

...“向导”作用。最早提出“引药归经”学说,对于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进行深入认识和探讨的就是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元素先生。张元素是河北易水人,他不仅提出了中药性味归经理论,得到李时珍称赞,临床还十分...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哪个更好

1、无论从形态还是药用价值上来看南北五味子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药用价值上认为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更优良。2、北五味子:北五味子的幼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3...

干五味子什么颜色的好

1、五味子是木兰科落叶藤本植物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有点淡淡的褐色,产地全国都有。2、入药时如果是用新鲜的五味子,那么用量要比晒干的五味子大。另外,新鲜的五味子不易保存、容易变质,所以常用的五味子都是晒干...

五味子能直接泡水喝吗

1、五味子是能直接泡水的,五味子泡水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因此還是比较好的挑选。五味子泡水,历经开水一定的時间的侵泡,能够合理的泡成药力,又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而且其甘酸的味儿能够被水减弱很多,可以让五...

五味子吃了有什么用

1、镇咳祛痰,五味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机酸、类黄酮等,坚持服用能补益精、气、神。再加上五味子有收敛之功效,长期服用可以有效镇咳祛痰。2、增强免疫力,五味子中所含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长期...

五味子麦芽的功效与作用

1、硒麦芽五味子是一款融合中药五味子、硒麦芽做为主要成分的保肝护肝商品。2、经多功能性实验说明:对于肝病群体改进肝病有非常大的协助。体恒健牌养肝片,含有硒麦芽和五味子,合理保肝护肝,推动肝脏祛毒身体排毒,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