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
相关tags:
[外文]:vomiting
有力地将胃内容物经过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反射性动作。在发生呕吐之前常先有恶心。若恶心伴有呕吐动作,但未将胃内容物自口腔排出,称为干呕。恶心与呕吐常同时出现,但也可以单独发生。
呕吐可能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症状,如小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烧时,即可引起呕吐;但也可能是一种严重疾病的临床表现,如颅内肿瘤。
呕吐需与反胃鉴别,呕吐特别是剧烈呕吐时,可同时有迷走神经兴奋现象,如出汗、头晕、面色苍白、流涎、血压下降及心跳缓慢,常可感到极度不适。而反胃不需用力,无辅助肌肉运动参与,单纯为胃及食管的逆蠕动,将胃内容物自口腔排出体外,无迷走神经兴奋现象。
呕吐从生理意义上讲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可使胃内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但在剧烈呕吐时,不仅使病人感到不适,而且因为胃液中含有盐酸、钾及钠离子,大量胃液丢失会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碱中毒。若呕吐时间较久,病人不能进食,除加重脱水外,还可引起营养物质缺乏。
生理过程
呕吐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动作。首先是幽门收缩及关闭,胃窦的收缩,使胃内容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内,同时胃底及贲门松弛,腹肌收缩,横膈肌肉收缩使横膈下降,造成腹腔内压力增加,胃被压挤,迫使胃内容逆流到食管经口腔排出。与此同时,声门反射性关闭,呼吸停止,软颚、舌骨、喉头抬举,关闭鼻咽及会厌通道,防止胃内容进入鼻腔及呼吸道。这种复杂而协调的动作通过延髓的呕吐中枢完成。
呕吐中枢接受以下三部分传来的刺激:
(1)中枢神经传来的刺激。如在脑炎、脑肿瘤时,病变区域发出冲动刺激呕吐中枢。
(2)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刺激。此区位于呕吐中枢的附近,化学刺激如药物(阿朴吗啡、氯霉素)、异常代谢产物(如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这些刺激引起此区的兴奋,然后发出冲动刺激呕吐中枢。
(3)心脏、胃肠道、肝、胆、胰、泌尿系统等的末梢神经的刺激。冲动通过迷走神经或内脏神经的向心神经传入纤维,以刺激呕吐中枢。来自上述三方面的冲动,刺激呕吐中枢到达一定的强度(阈值),呕吐中枢即发出冲动通过支配喉、咽部肌肉的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支配食管及胃的内脏神经传出纤维,支配膈肌的膈神经、支配肋间及腹部肌肉的脊神经,通过这些肌肉的协调动作,完成呕吐的全过程。
病因
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及精神因素所致,称为中枢性呕吐。另一类是由于胸腔、腹腔脏器病变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称为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常见的原因是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力增高或病变直接刺激呕吐中枢而发生呕吐,呕吐前常无恶心先兆,与饮食无关,突然发生剧烈的呕吐,大量胃内容物自口内喷出,即所谓喷射状呕吐。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在脑炎时则有高热。
神经性呕吐的特点是呕吐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明显相关,多在饭后发生,不伴有恶心,呕吐时不费力,胃内容物反复小量呕出,能照常进食,所以营养状态不受影响。
发生在早期妊娠的呕吐,可严重到不能进食,伴有明显的恶心,历时几周后消失,其原因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由于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受刺激而引起的呕吐多伴有明显恶心,儿童呕吐中枢比较敏感,在急性感染时,由于毒素的作用也可引起呕吐。
反射性呕吐常见的原因是心脏和腹腔内器官病变引起。
在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心肌梗死时,可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常同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心悸。
在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时都可发生呕吐,同时伴有上腹部疼痛。但前者在呕吐后腹痛可缓解,后两者在呕吐之后腹痛并无改变。
急性阑尾炎早期可发生上腹痛及恶心、呕吐,很像急性胃炎,但以后腹痛则转移到右下腹部。
梅尼埃尔氏病是因内耳水肿引起的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与眼球震颤等,也属反射性呕吐。
鉴别诊断
了解呕吐的特点、呕吐物的量及性质、与饮食的关系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对确定呕吐的原因很有帮助。呕吐呈喷射状,不伴有恶心或仅有轻度恶心,但有明显头痛、脉缓慢,不同程度的视力及意识障碍,应考虑是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但患偏头痛、青光眼时也可伴有明显的头痛,头痛的部位常与病变的部位相符合。
呕吐若不费力也不伴有恶心,而是饭后一口一口吐出时,应首先考虑为神经性呕吐。幽门梗阻时,吐物量大而无胆汁,有隔宿食物,吐物有酸臭味。小肠梗阻的部位不同,其呕吐物也不相同,在高位肠梗阻时,呈剧烈呕吐,呕吐物量大并含有大量胆汁;在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有粪臭。若呕吐物有血液,则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进餐后不久发生的呕吐,多为神经性呕吐或因幽门处有溃疡所致。若餐后不久集体发生呕吐则多为食物中毒。
呕吐伴有眩晕者,常见于梅尼埃尔氏病及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引起的第Ⅷ对神经损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小脑肿瘤也可表现为呕吐伴有眩晕。
治疗
首先应针对病因,若病因难以即刻去除,应对症治疗,依据引起呕吐的原因选择止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