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相关tags:
药材名称:桑椹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异名:葚(《尔雅》),乌椹(《本草衍义》),黑椹(《本草蒙筌》),桑枣(《生草药性备要》),桑果(《江苏植物药志》),桑粒(《东北药用植物志》),桑藨(《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桑科桑属植物桑的果穗。
原植物:桑Morus alba L.
余项参见“桑叶”条。
生药采集:4~6月果实近成熟时,色发红即采摘果穗,直接晒干或烘干,亦有稍蒸或用热水浸泡后再晒干。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河北。
鉴别
性状:果穗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1~2cm,直径5~8mm,果穗柄长约1cm;表面黄棕色、棕红色至暗紫色。果穗有瘦果30~60个,瘦果卵圆形,稍扁,长约2mm,外包肉质花被片4枚。质油润,富有糖性。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色暗紫、肉厚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宿存花被片4,包在果实外周,部分内表皮细胞含有钟乳体,薄壁细胞多压缩,有黄棕色物,有时可见草酸钙小簇晶。果皮由薄壁细胞和石细胞组成。种皮由2~4列薄壁细胞组成。胚乳及胚均为薄壁组织,内含脂肪油、糊粉粒。(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72页.图364)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石油醚10ml,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于硅胶H板上,以亚油酸为对照,以苯-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距10cm,喷0.1%α-亚硝基-β-萘酚硫酸试液,加热显色,亚油酸显紫红色斑点。(图见同上.573页.图36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桑椹中富含维生素C(15.4mg/g),硫胺素0.49%,泛酸5.62%,维生素B60.04%,尼克酸19.09%,肌醇(241.4mkg/ml)[1]。还有糖、鞣酸及苹果酸、胡萝卜素等[2]。干燥桑椹中含脂类(62.6%),可滴定有机酸26.8%,醇类1.6%,精油1%。精油由下列物质组成:桉树脑69%,香叶醇17%,乙酸里那酯4.5%,里那醇0.7%,(326)烯2.6%,α-蒎烯3.6%,樟脑0.5%,以及未确定成分2.3%[3]。桑椹油的主要脂肪酸由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少量的硬脂酸、油酸组成[2]。
参考文献
[1] Konservn Ovoshchesush prom-st 1989;(6):35。
[2] 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67。
[3] Kevtit Resur 1976;12(4):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