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
相关tags:
药材名称:通草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通脱木(《本草拾遗》),寇脱(《山海经》),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花五加(《湖南药物志》)。
基源:为五加科通脱木属通脱木的茎髓。通脱木属为中国特产属,仅2种。
原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
历史:通草又名通脱木,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草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图经本草》载:“生江南,高丈许,大叶似荷而肥,茎中有瓤,正白者是也。”所述与本品相符。
形态:灌木,高可达6m。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幼时呈片状,老则渐次充实,幼枝密被星状毛,或稍具脱落性灰黄色绒毛。叶大,通常聚生于茎的上部,掌状分裂,5~11裂,裂片深可达中部,有时仅浅裂,裂片有时具2~3小裂片,基部心形,先端钝尖,长50~75(~100)cm,宽50~70(~90)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边缘全缘或有疏锯齿;叶柄粗壮,长30~50cm,无毛;托叶2,膜质,线形较大,和叶柄基部合生。圆锥花序长50cm或更长,多分枝,长15~25cm;伞形花序直径1~1.5cm,有多数花,花小,有柄;苞片披针形,密生白色星状绒毛;花瓣4,白色,卵形,外面密生星状厚绒毛;雄蕊4;花盘微突;子房下位,2室,花柱2,离生。核果状的浆果近球形而扁,外果皮肉质,硬而脆。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27页.图3783)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土质肥厚的山麓,海拔数十米至2800m,也常见栽培于庭园中。分布于北自陕西(太白山),南至广东、广西,西起云南西北部(丽江)和四川西南部(雷波、峨边),经贵州、湖南、湖北、江西而至福建和台湾。
生药栽培:宜生于温暖潮湿而有阳光照射的环境,适于深厚、湿润的肥沃土壤。用分株繁殖,于冬季挖伤部分地下茎,促使第2年萌生较多新苗,至第3年早春萌芽前带土移栽,按行株距1.3m开穴定植,每穴栽苗1株。栽后,注意中耕除草和肥、水管理。每年早春或初冬,结合松土,追施堆肥1次。亦可用种子播种育苗。
采集:通常于秋季割取2~3年生植物的茎干,截段,趁鲜用细木棍顶出茎髓,理直后晒干。药材产于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台湾。
鉴别:茎髓圆柱形,长短粗细不等,一般长30~40cm,直径1~2.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有银白色光泽,中央有直径为0.3~1.5cm的空洞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商品“方通”系将通草作纵向旋刨而成的厚约0.5mm的薄片,再切成约10cm见方的片状物,表面白色微有光泽;“通丝”则为细长碎纸片状,宽约3~5mm,长短不等。本品无臭,无味。以条粗、色白洁、有弹性者为佳。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中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另含溶于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