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果榄
相关tags:
药材名称:金果榄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引《百草镜》
概况异名:金楛榄(《药性考》),金古榄(药材名),金牛胆、地苦胆(湖南、广西),九牛胆(广东、广西)、山慈菇(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
基源: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金果榄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
历史:金果榄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记载其来源于两种植物,一为金果榄,一为青牛胆T.sagittata(Oliv.)Gagnep.金果榄始载于《百草镜》。《纲目拾遗》引《百草镜》曰:“出广西,性寒,皮有疙瘩,味苦色黄……。”《药性考》载:“金果榄种交趾,近产于广西苍梧、藤邑(今藤县),蔓生土中,结果如橄榄,皮如白术,剖之色微黄,味苦,土人每凿山穿石或丈许取之。”从以上本草记载,显然是当今习用金果榄类的植物。
形态:多年生常绿缠绕藤本。块根卵圆形、肾形或球形,常数个成串珠样,外皮土黄色,断面白色,粉质,有苦味。茎有纵条纹,被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近薄革质,卵状箭形,长6~9cm,宽5~6cm,先端急尖,基部圆耳形,全缘,主脉5~7条,背面被疏毛。夏秋间叶腋开黄白色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数花组成疏散圆锥花序;花萼6片,外轮3片窄,内轮3片宽;花瓣6片,细小;雄蕊6,在雌花中退化成棒状;雌蕊具分离心皮3枚。核果扁圆形,1~3个聚生,熟时红色。花期3~5月,果期9~11月。(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535页.图550-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300m以下山谷、溪边、疏林下或灌丛石隙中。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
生药采集:秋季采挖块根,除去须根和茎,洗净切片,晒干或烘干。药材主产于四川、湖南、广西。
鉴别
性状:商品块根呈长圆形、陀螺形或不规则形,大小悬殊,长3~7~15cm,直径2~9c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有细皱纹或较深而密的纵横皱纹。质坚实,横切面黄白色,粉性,皮部甚狭,形成层环隐约可见,木部外缘可见少数导管束,呈放射状。味极苦。
理化:根的表面及皮部显黄色荧光。
化学性质块根含防己内酯(Columbin)、异防己内酯(Isocolumbin)及其葡萄糖甙-金果榄甙(Tinoside)[1]、掌叶防己碱(巴马汀,Palmatine)(1)、药根碱(Jatrorrhizine)(2)、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3)、Stepharanine(4)、Dehydrodiscretamine(5)、蝙蝠葛林碱(Menisperine)、木兰碱(Magnoflorine)[2],另含金果榄苦酮素A、B、C、D(Tinocallone A、B、C、D),表金果揽菲甙(Epitinophylloloside)(6),此类化合物为强苦味成分,多有免疫抑制作用[3]。
附 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e(Oliv)Gagnep]的块根含防己内酯,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4]。
参考文献
[1] 化学学报 1988;46(10):1049。
[2] Planta Med 1984;50(1):88。
[3]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992;3(3):185。
[4]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