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
相关tags:
[外文]:butterfish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鲳科(Stromateidae)鲳属(Pampus)鱼类的统称。又名车扁鱼、镜鱼。上等海产经济鱼类。《本草纲目》载:“昌,美也,以味名。或云:鱼游于水,群鱼随之,食其涎沫,有类于娼,故名。”鲳广泛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东至中国、朝鲜和日本。中国沿海均产。产于中国的鲳鱼有银鲳(P.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中国鲳(P.chinensis)。
形态体卵圆形,侧扁;尾柄短。头较小。吻短而钝。眼小。口小,前位。两颌牙细小,1行。腭骨、犁骨及舌上均无牙。食道有一侧囊,囊内具乳头状突起,密布小棘,基部有辐状骨质根。鳃耙粒状。体被小圆鳞。侧线上侧位,与背缘平行。背鳍具4~9鳍棘,33~49鳍条,有时最长鳍条可伸达尾柄。臀鳍具3~9鳍棘,有时最长鳍条可伸达尾鳍中部。胸鳍具20~23鳍条。无腹鳍。尾鳍分叉。体背部青灰色,腹部乳白色,具银色光泽。
生物学特性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1~3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水深80~100余米的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一般不超过130米。越冬场有3处:一为济州岛邻近水域,水温10~17℃,盐度33~34.6,以银鲳占优势;一为东海北部外海,水温11~18℃,盐度33~34.6,也以银鲳居多;一为温台外海,水温12~19℃,盐度34~34.8,以灰鲳占绝对优势。银鲳在早晨及黄昏时处于水的中上层,不甚活跃,喜在阴影中集群,小潮时鱼群较集中。冬季栖息水层较低,晚上在清水中时常见银鲳上浮水面倾侧游泳,速度甚快。食性因不同海区而异。银鲳成鱼主要摄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灰鲳成鱼主要摄食水母、毛虾、燐虾、糠虾、桡足类等浮游甲壳动物;幼鱼主食箭虫、小鱼、中华哲镖蚤、宽额假燐虾等。中国鲳摄食浮游动物、小鱼、虾等。
银鲳产卵喜选择在港湾和海岛间水流缓慢、沙滩水深10~20余米的地方,或水深30米以内、河口附近的混浊水域。主要产卵场在海阳-乳山近海、海州湾、吕泗洋、舟山群岛近海、洞头洋、闽东近海(包括嵛山,四礵列岛及闽江口一带)和广东沿海。 夏季产卵群体在4~6月产卵,适温范围为13.5~21.5℃,适盐范围为16~34‰;秋季群体较小,9~10月产卵,适温范围22~27℃。每年春季水温回升,各越冬场的鱼群向近海作产卵洄游:济州岛邻近水域的越冬鱼群,除游向朝鲜西南沿海产卵外,4月开始游向大沙渔场游来,其中有的继续北上至渤海产卵,有的向西北移动,5月中旬主群分批进入海州湾南部近岸产卵。东海北部外海的越冬鱼群,一般自4月开始,随暖流势力增强向西-西北方向(舟山渔场、长江口渔场)移动,此后分别进入大戢洋和江苏近海产卵。温台外海的越冬鱼群,于4~5月洄游至浙、闽近海诸产卵场产卵。向北不超过长江口,7月产卵基本结束。银鲳在产卵期的雌、雄鱼比例接近1:1,平时雌鱼多于雄鱼,为2:1;属分批产卵类型。卵浮性,球形,浅黄色。怀卵量3.9~24万粒,一般13~18万粒。
灰鲳的产卵场位置与银鲳大致相同。渔期一般开始于银鲳汛的后期,历时2.5个月至3个月之久,适温范围18~28℃,最适水温22~26℃。4月,在温台外海越冬的灰鲳向浙闽近海洄游,4~5月浙江近海都有鱼群的踪迹,部分继续北上,抵达长江口以北近海;6月上、中旬随着性腺的发育成熟,鱼群进入近岸产卵。6~7月另一部分鱼群进入闽东的四礵列岛、嵛山南北和七星附近产卵。产卵后的鱼群作索饵洄游。秋季水温下降,鱼群往东南外海作越冬洄游。在东海北部外海和济州岛邻近水域越冬的灰鲳鱼群的产卵洄游大致和银鲳相同,自 4月开始,随暖流势力增强向西北方向移动,在黄海南部产卵。灰鲳属于分批产卵类型,卵浮性,球形。怀卵量6.2~65.5万粒,平均22.5万粒。中国鲳4~5月在广东沿海繁殖,洄游情况和银鲳相同。
银鲳的生长速度在 2龄前较快。一周龄鱼体长可达120~140毫米,并出现性腺成熟个体,年间增长量第1年最大可达140毫米,第2年44.4毫米,第3年34毫米,逐年递减。灰鲳年间增长量第1年可达138.5毫米,第2年为59毫米,第3年为45毫米,第3年大部分进入性成熟。银鲳和灰鲳一般体长为250~300毫米,大者可达400余毫米,重2千克。中国鲳一般体长为130~140毫米,重130~160克。
生产鲳的主要生产国有中国、印度、朝鲜、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马来西亚等。由于鲳平时栖息比较分散,群体小,不适于拖网集中捕捞,仅作为兼捕对象。中国捕捞鲳的专门渔具有江苏的鲳鱼流网,福建的鲳鱼帘和打洋网,围罾也有使用。定置网主要捕捞鲳的幼鱼。鲳一般供鲜销,也可制成罐头。鱼鳞可制发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