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
相关tags:
[外文]:Hibiscus cannabinus
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一年生草本。 又名洋麻或槿麻,台湾称钟麻。韧皮纤维作物,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麻纺工业原料。
Н.И.瓦维洛夫认为红麻原产印度。也有认为热带非洲是其起源中心。分布广,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以中国、泰国、印度、苏联栽培面积较多,其次是孟加拉、越南、巴西、古巴、印度尼西亚和伊朗等。中国于1928年引种成功。50年代因炭疽病为害,大部分地区停种。60年代以来由于推广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病措施,红麻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现广东、广西、 浙江、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区)都有栽培。
形态和类型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有绿、紫、红或浅红等色。按叶形不同可分为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苗期叶均为心脏形,发育盛期才表现为掌状裂叶或阔卵形,生育末期又都为披针形。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 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成熟后黄褐色,每果有种子25~30粒。种子肾形,黑灰色,千粒重25~30克(见图)。
红麻的分类主要以叶形、茎色、成熟期为标准。印度划分为5个变种、8个类型;日本则根据品种对光、温的生态型反应,划分为感光型与感温型两类。中国划分为13个类型。染色体数均为2n=36。
栽培红麻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要求无霜期在150天以上;在生长期间的降水量不少于500毫米左右,分布均匀。适于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幼苗期怕涝,但成株后抗涝能力增强。株高50厘米左右时,淹水没顶5天后仍能正常生长,淹水没顶9天还可存活;生长中后期麻株淹水后能长出大量不定根,维持麻株的正常生长,是涝洼地区的一种稳产作物。红麻属短日照作物,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延长,有利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缩短光照则可促进生殖生长。故可在低纬度繁殖晚熟良种种子,于高纬度种植收麻。
红麻一般在3~5月间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播种。播前要施足基肥。麻苗出土后1个月左右是蹲苗阶段,幼苗生长慢,须注意中耕除草和排渍防涝。麻茎韧皮部含初生纤维和次生纤维。前者自原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纤维束长,较柔软;后者由形成层分化,纤维束短、品质差。采用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纤维比重,提高纤维品质。一般以每亩收获有效株15000~18000为宜。出苗后60~120天是旺长阶段,也是纤维累积的主要时期,需在苗高50厘米左右时重施长杆肥。麻株尚在开花并结有少量蒴果时达到工艺成熟,就可收获。随即剥皮沤洗或整株沤洗。
红麻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等。炭疽病为害嫩茎和叶、花、果,尤以侵害生长点为甚,使之变黑腐烂,俗称烂头病。根结线虫寄生在根部,刺激细胞分裂,产生瘤状物,可使麻株枯死。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蚜虫和小造桥虫等。
用途红麻纤维银白色,有光泽,吸湿散水快。适宜织麻袋、麻布、麻地毯以及制绳索。带皮麻杆可作造纸原料,剥皮后的麻骨用于烧活性炭和制纤维板。叶可作牲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