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
相关tags:
[外文]:eel硬骨鱼纲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鱼类的通称。上等食用鱼类和优良养殖种类。形态体延长,前部圆柱形,后部侧扁。头中大,钝锥状,平扁。吻圆钝。眼较小,埋于皮下。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具短管,后鼻孔裂缝状。口大,前位。上下颌牙细尖,排列成带状。犁骨具牙带。唇发达。舌端游离。鳃孔直裂,位于胸鳍前下方。鳞细小,埋于皮下,呈席纹状排列。具侧线。背鳍起点位于肛门前上方。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续,均较发达。肛门位于体的前半部。分布和种类广泛分布于欧洲及地中海沿岸、北美东岸、非洲东岸、印度洋北部沿岸至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东岸。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区为鳗鲡的分布中心,北起北纬72°、南至南纬50°附近都有分布。全世界的鳗鲡约20余种。常见种有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欧洲鳗鲡(A.anguilla)、美洲鳗鲡(A.rostrata)、花鳗鲡(A.marmorata)、澳洲鳗鲡(A.australis)、苏拉威西鳗鲡(A.celebesensis)和疏斑鳗鲡(A.elphinstonei)。生物学特性日本鳗鲡为温带降河性洄游鱼类。平时栖息于内陆各种水域和河口的石缝、土穴及泥中,其洞穴往往有两个前后相通的出口。性畏光,白天潜藏,夜出捕食。生活力很强,在适宜的温度下只要皮肤保持湿润、离水10多小时也能生存。主要摄食小鱼、虾、蟹、异足类、桡足类、新糠虾、田螺、蚬、水蚯蚓和水生昆虫等,也食蜗牛、蠕虫,蛙类。摄食强度以春、夏两季最高,秋季较低。雄鳗常在河口成长,雌鳗上溯进入江河的干流中成长。生长肥育期一般为3~5年,长的可达20年。性腺在淡水中大多停留在早期发育阶段。体长270~440毫米个体的,性腺难辨雌雄;体长450毫米以上个体的性腺仍未很好发育,卵巢为分支锯齿状,透明无色;体长700毫米、体重600克以上个体的卵巢才呈肉红色,卵粒边缘出现部分卵黄沉积。每年秋末冬初,雌鳗大批向河口移动,并随同在河口生活的雄鳗游向外海产卵场。在洄游中性腺才逐渐成熟。从降海开始便停止进食,消化器官逐渐萎缩,肝脏变小,体脂减少,体内营养物质渐为性腺发育和生殖洄游所消耗。鳗鲡为一次产卵。体长360~920毫米的雌鳗怀卵量700万~1200万粒。产卵后亲鱼死亡,但人工催产的亲鳗鱼产卵后在海水或淡水中仍能正常摄食和生存。卵浮性,卵径约1毫米。初孵仔鱼体长约3毫米,全身透明。稍后,仔鱼变为柳叶状,又称柳叶鳗或叶状幼体。开始发情时雄鳗追逐雌鳗,至发情高潮时,雌鳗加大游泳摆动幅度,在较小范围内上下往返急游,在水面稍下区域边游边产卵,雄鳗尾随排精。产卵时间一般在凌晨4~6时之间。在海水盐度23~29.8、水温18.5~24.5℃范围内均能产卵。受精卵球形,透明,具油球多个,在水温为24~24.5℃时约经35小时孵出仔鱼。在海中孵出的仔鱼逐渐向表层上升,体长7~15毫米时多分布在水深100~300米的中层,随着体长的增长逐渐上升到水深30米的上中层生活,并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即白天游动于30米水层,夜间上浮表层。这时仔鱼随表层海流从产卵场向各方面游散,摄食海洋浮游生物。日本鳗鲡孵化后一年左右开始游向大陆,秋、冬季在近岸地区变态为幼鳗,此时体白色略透明,称为“白苗”,刚变态的“白苗”埋潜于河口附近的石砾下和底泥中,11~12月开始随潮汐溯河。2~4月在中国江河下游的水温与近海水温接近时,幼鳗开始大量溯河,水温在10~20℃之间为溯河盛期。溯河多在夜间乘涨潮时进行,至黎明时结束。幼鳗趋光。随着鱼体黑色素增加,“白苗”渐变为“黑苗”。溯河过程中即使遇到荒地、旱田,只要略有湿润也能越过,进入江河的干支流和与河流相通的湖泊,少部分直达江河上游如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及闽江的建瓯以上地区。关于欧洲鳗鲡的洄游路线,1904年丹麦学者J.施密特曾先后在地中海、大西洋进行调查,最后于1922年在百慕大群岛外海发现极小的刚孵化出的仔鱼,因而才确定欧洲鳗鲡的繁殖地点是在百慕大群岛东南方马尾藻海的深水中,阐明了这种鱼类洄游至距欧洲数千公里的深海中产卵的自然规律。卵孵化后的幼鳗渐向四外洄游历时3年后才被大西洋流带到欧洲沿岸进入江河。美洲鳗鲡的产卵场在北纬20°~30°、西经60°~78°,欧洲鳗鲡产卵场以西不远处,幼鳗孵化后仅1年就可到达美洲大陆沿岸开始溯河。鳗鲡的成鱼体长一般为400余毫米,约3龄时重200~250克。大者可达1.3米,体重5千克,约17龄。养殖日本在世界上最先开始养鳗,1880年东京已建池养殖。以后产量逐年增长。中国台湾省1952年开始试养,1957年后转为生产性养殖,其他各省近几年来养鳗才开始养殖。一般采用捕苗(幼鳗)放养的方式进行,每年幼鳗(白苗)溯河时在江河口和水闸地段用手抄网、张网、板缯网和灯诱法进行捕捞。鳗苗在网箱或池塘中暂养后再外运,可降低在运输中的死亡率。通常采用双层塑料袋装运。袋内装苗、充氧、封口后放入纸箱,箱内置冰块。此法在30小时内成活率可达80~90%。一般在水泥池内养殖。用活蚯蚓和鲜鱼糜做饲料,当年可养至平均体重13~20克。养成的商品鳗重可达150~200克。成鳗有用石池密放精养的,定质、定量、定时投以新鲜蚌肉糜、杂鱼、螺、蚬等,采用分期放养、分期捕捞、捕去大鱼留下小鱼和补充小鱼的轮捕轮放措施。如饲养得当,每亩年产可达1吨以上。温流水养鳗是利用含硫量极微或不含硫的温泉水,或者水质清洁的工厂温排水养殖,池塘用水泥砌成,水深70厘米左右,全年都可进行。产量日本鳗鲡为重要经济鱼类。产量以日本为最高。中国以台湾省产量较高,其他各省中的主要产地在江苏江阴等地,多用钩钓、竹笼和闸门张网捕捞,或在河道两岸石缝中钩捕。欧洲鳗鲡主要生产国有丹麦、法国、意大利等。美洲鳗鲡生产国是加拿大、美国。大洋洲鳗鲡生产国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利用鳗鲡肉细嫩、味美,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肉和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可鲜食、熏制、醋渍、制罐。中国民间常将鳗鲡作为滋补和药用鱼类。鳗血清有毒,人体粘膜或皮肤破损后接触鳗血会引起炎症、化脓和坏疽,动物实验表明注射鳗血清会引起实验动物神经系统中毒而产生强烈痉挛,导致心脏衰弱,呼吸停止而死亡。但这种毒素可因加热或接触胃液而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