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
相关tags:
何晏名词解释:三国魏玄学家,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七岁随母在魏武宫中,操纳晏母,晏即同时被收养。少时明慧若神,深为操所宠爱。“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三国志·魏书·曹爽传》附《何晏传》注引),人称“傅粉何郎”。曹爽秉政,作为心腹,累官侍中尚书,典选举。《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注引《辂别传》说何晏“有经国才略,于物理无不精”。后为司马懿所杀。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遂开一代风气。好老庄玄胜之谈,为“贵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认为“无”或“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后根据和阴阳万物赖以化生成形的始基名词解释:“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而成”(《列子·天瑞篇》注引《道论》);“无”或“道”能“昭音响而出气物,包形神而章光影”。并认为“无”或“道”是人得以“成德”的依据,具有“无爵而贵”的功能,提出名词解释:“无也者,无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晋书·王衍传》)。还提出“无”或者“道”是“道之而无语,名之而无名,视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列子·天瑞篇》注引《道论》)。由此认为“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列子·仲尼篇》注引《无名论》)。并认为“无名”、“无誉”的“无”或“道”可使天下事物相从而不违。在逻辑上提出“无名”是一天下之名的最高范畴,“唯无名,故可得以天下之名名之”(《无名论》)。认为“物类相召,世数相生”(《论语集解·里仁》注),同类事物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可以按类归纳,“各以物类自相求从”(《无名论》)。强调“同类无远而(不)相应,异类无近而不相违”(同上)。主张“圣人无情”,何邵《王弼传》说名词解释: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附《王弼传》注引)。此论已佚,但从王弼驳辞中可知,晏认为圣人无累于物,不应与外物接触,而要以“无为”为体,反映在当时“自然”和“名教”的关系问题上,则表现为重“自然”而轻“名教”。曾以老释儒,作《论语集解》。其《论语集解》就“《鲁论》集季长等七家,又采《古论》孔注,又自下己意”(皇侃《论语义疏》),开义说风气,变汉代《春秋》中心为魏晋《论语》、《周易》中心。好品题人物,并好服寒食散。著作除《论语集解》外,其余《道德论》、《无名论》、《无为论》等残篇,散见于《列子注》、《世说新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