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相关tags:
挽歌名词解释:挽歌,又作挽歌”。
旧俗,送葬时,执绋者所唱的哀悼死者的歌。
上古无挽歌。
《礼记•曲礼上》口:“适墓不歌,哭曰不歌,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
”最早的挽歌见于《左传•哀公十一年》:“吴子伐齐,将战齐将,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杜预说:“《虞殡》,送葬歌曲。
”今人杨伯峻亦认为:“《虞殡》即送葬之挽歌。
”《晋书•礼志》:“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丧之礼。
”古乐府,相和曲中的《薤露》、《蒿里》都是挽歌。
《薤露》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云:“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云:《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二章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歌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干宝《搜神记》云:“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
挽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汉田横门人作。
横自杀,门人伤之,悲歌。
言人如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于蒿里,故有二章。
”东汉应劭《风俗丧葬通义》亦云:“诗京师宾、婚嘉会,皆作魁極,酒酣之后,续以挽歌,魁櫃,丧家之乐,挽歌,执绋相偶和之音。
”挽歌由挽郎送葬时歌唱,有哀乐伴和,渲染凄凉气氛,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悲。
晋代挑选六品官员以上的子弟60人为挽歌郎,专为帝王和显贵送葬时唱挽歌,唐代帝王葬礼:“挽郎二百人,皆服白布深衣,白布介帻。
杜佑的《通典》载:分别排列在送葬队伍两边,沿途唱挽歌。
《宋书•礼志》载:“有司又奏依旧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
”并对送葬时的挽郎人数作如下规定:三品以上官员葬,唱挽歌者分成六行,走在送葬队伍前列,每行六人,共三十六人。
四品四行,十六人。
五品六品官员挽郎八人,七品八品六人,九品四人。
明清两代也有类似的规定。
挽郎的服饰要求统一,历代均有规定。
挽郎在行进中,两边的执绋,中间的执霎,霎是木制的大扇,上面绘有图画。
另外还有披铎,铎由铜制做,随着行进人的步子发出响声,作为挽歌的节拍挽歌后来演变成挽词,挽联,挽词是哀挽死者的词章,包括:诗、文、歌、词等形式,多是韵文;挽联是哀挽死者的对联,由“挽词”演变而来。
《北史•卢思道传》:“文宣王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
”晋代诗人陆机、陶渊明,南朝宋•鲍照,皆有晚年自作的挽歌。
其中陶渊明的《挽歌诗》脍炙人口。
成为千百年来之绝唱:“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樵蛲。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挽歌这一习俗,古代小说中也时常出现。
《金瓶梅》可谓集明代丧俗之大全。
第四回当王婆帮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后,王婆对西门庆说:“还亏老身把你两个生扭做夫妻,强摄成配。
你166们许老身的东西,休要忘了。
”西门庆回答:“我到家便取银子送来。
”王婆说:“眼望旌捷旗,耳听好消息,不要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不仅如此,唐白行简《李娃传》中还塑造了一个挽郎的形象。
荥阳生与长安名妓李娃邂逅相遇,一见钟情,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后来荥阳生被假母所骗,流落街头,学唱挽歌,“每听其哀歌,自叹不及逝者,辄呜咽流涕,不能自止。
归则效之。
生,聪敏者也。
无何,曲尽其妙,虽长安无有伦比。
”后来,两家殡葬铺在天门街上举行丧事用具展览,并比赛挽歌。
东边店铺的掌柜知道荥阳生挽歌唱得极好,就凑齐两万文钱雇用他。
到了那一天,男女老少都来参观,聚集了好几万人,连小巷里都不见人影。
作品生动地描绘了赛挽歌的场面:“自旦阅之,及亭午,历举辇舆威仪之具,西肆皆不胜,师有惭色。
乃置层榻于南隅,有长髯者,拥铎而进,翊卫数人。
于是奋髯扬眉,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恃其夙胜,顾眄左右,旁若无人,齐声赞扬之;自以为独步一时,不可得而屈也。
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要而至,即生也。
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
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獻掩泣。
西肆长为众所诮,益惭耻。
密置所输之直于前,乃潜遁焉。
四坐愕眙,莫之测也。
”荥阳生虽赛歌获胜,却被为官的父亲发现,认为干这种行业辱没门风,遂带人剥下他的衣服,用马鞭狠狠地抽了他几百下,将他丢在荒野而去。
在荥阳生以乞食为事,饥寒交迫、濒于死亡之际,李娃寻觅到他,并收留了他,还尽力帮助他恢复健康。
李娃的一往情深终于带来了大团圆的结局,二人“遂如秦晋之偶”。
这篇小说影响到后世的戏曲。
元有高文秀《郑元和风雪打瓦罐》,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明有朱有炖《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薛近兖《绣橘记》等多种剧作涌现出来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