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
相关tags:胃病 肠胃病 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 肠胃炎 功能性胃肠病 胃癌 胃炎 胃肠息肉 胃溃疡 胃痉挛 胃胀气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相关tags:胃病 肠胃病 浅表性胃炎 慢性胃炎 肠胃炎 功能性胃肠病 胃癌 胃炎 胃肠息肉 胃溃疡 胃痉挛 胃胀气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病因】(一)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失其调达,横逆犯胃,气机阻塞,因而发生胃痛。(二)脾胃虚寒:由禀赋不足,中阳素虚,以致寒从内生,每因饮食不慎,稍触寒邪,即能发生胃痛。【症状】(一)肝气
李××,男,18岁。1973年7月18日初诊。1964年5月起,胃痛每一月左右发作一次,有周期性,至今已有九年。发作时为剧痛,颇难忍受,呕吐酸水;饮食即吐,每次发作期为10-15天,治疗后始能渐渐轻减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又称胃脘痛。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疗效果颇佳。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
按胃痛一证,有饮食、寒热、虚实之别,切不可执定有形质之胃,当于胃中往来之气机上理会方可。[i][眉批]于气机上理会,上乘妙法,《莲花经》也。夫人身内有胃,乃受饮食之具,譬如田地任人播种,秀实凭天。倘遇
邱××,男,64岁。初诊:1964年8月18日,1961年5月因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而在松江人民医院施行总胆管引流术(胆囊未切除,有否结石不详),术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手术后腹痛发作依旧,每
邱××,男,64岁。初诊:1964年8月18日,1961年5月因腹痛、黄疸反复发作而在松江人民医院施行总胆管引流术(胆囊未切除,有否结石不详),术后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手术后腹痛发作依旧,每
临床上,胃痛证往往虚实夹杂,用药必须对症下药。治疗胃痛,中医通常分为胃寒、胃虚、胃气三种证候。就常见的胃痛证候来说,胃寒痛指的是爱吃生冷食物、直接受寒气所诱发的胃痛;胃气痛指的是气机郁滞所诱发的胃痛;
又称“胃脘痛”。因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而发病。初则肝胃不和,胃气郁滞;久则气滞血瘀,损伤胃络,由气及血而成此证。临床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虚寒之分。属于
潘妪痞升脘痛,纳少难消,两脉沉伏,七情内伤,中阳失运,头疼畏风,亦是浊阴僭上。桂枝木(七分)吴茱萸(五分)半夏(一钱五分)党参(一钱五分)白术(一钱五分)砂仁末(五分)香附(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
治胃气逆。穴鱼际治胃胀不调。胃虚不嗜食。穴水分治胃脘暴痛。穴鬲俞治肠胃不调。腹痛。穴下脘治胃寒胀。穴肾俞治胃中寒。穴胃俞治胃虚胀。穴水分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肠鸣腹痛。食不化。穴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