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
相关tags:
斗牛名词解释:斗牛是一种有组织,有规模的游乐活动。
此活动约兴于秦汉时期。
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载:“成都记日:李冰为蜀郡守,有蛟暴,入水戮之,已为牛形,约曰:江神亦必牛形,白带者我也’。
须臾,有二牛斗,武士射其神斃,蜀不复病水。
由是斗牛之战,今世尚或有之,盖自秦世之始也。
”《智囊补》云:“苗俗喜斗牛。
”又载,明朝弘治年间,都御史孔公镛巡抚贵州时,令指挥王曾、总旗陈瑞诱捕“横行部落”的阿溪及其养子阿刺。
“阿溪者,贵州清平卫(故址在今贵州都匀,其地为布依族、苗族所居)部苗也。
桀骜多智,雄视诸苗,……瑞乃觅好牛牵置道中,伏壮士百人于牛傍丛薄间。
乃人寨见溪。
溪曰:何久不来?’瑞曰:‘都堂新到,故无暇斗牛事。
瑞曰:适见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审此公家牛何如?溪曰:“宁有是!我当买之。
瑞日:贩牛者,似非土人,恐难强之入寨。
溪曰:‘第往观之。
’顾阿刺同行。
瑞曰:须牵公家牛往斗之优劣可决也。
苗俗信鬼。
动息必卜,溪以鸡卜,不吉。
又言梦大网披身中,恐不利。
瑞曰:‘梦网得鱼,牛必属公矣。
’遂牵牛联骑而出,至牛所,观而喜之。
两牛方作斗状,忽报巡官至矣。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苗人喜欢谈牛、买牛、斗牛的状况。
《诸葛亮传奇•孔明在苗乡》载:“都柳江南岸有一座孔明山。
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率众到这里安营扎寨,为苗家办了许多事情。
一天孔明上寨巡察民情,忽然看见一大群人围着两头大水牛喝彩。
孔明进去一看,原来是两头牛正在角对角地抵斗,难分难解。
人们拍手蹬脚,喝喊连天。
这时,两位嗄老(对老人的尊称)从家里背来孔明赠送的木鼓,奋力敲击。
这对牯牛顿时翘起尾巴,喘着粗气,犄角斗得格啦响,硬蹄刨得石砂飞。
孔明看得出奇,顿时心生一计,干脆鼓励苗家喂养牯牛,既可犁游艺田翻土,又可逗欢作乐。
于是邀得嗄老们来喝酒。
席间,孔明兴致勃勃地提起今天看到斗牛的事来,说得眉飞色舞,嗄老们听得津津有味。
孔明趁着酒兴,举起酒碗说:‘牛打架与人打架哪样好?’‘牛打架好\'嗄老们异口同声地说。
‘喂养牯牛,又犁田,又打架凑热闹,好不好?‘好哇来因为是孔明提倡他们喂牯牛斗角的,所以那寨的斗牛,便学着孔明出师打仗的气派,向邻寨发出挑战的令箭。
邻寨应战后即约定吉日进行比斗。
出战时,由一彪形大汉扛着写有‘扫地王’、下山虎\'、飞将军’等王牌走在前面。
众人吹笙放炮簇拥在后,威风凌凌地走向‘斗牛塘\'。
据说,头几次斗牛还请孔明观看哩”。
斗牛活动,是否由于孔明提倡,倒不一定。
但从故事中我们也可了解古代苗族村寨斗牛的大概情况据《述异记》载: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冀州有乐日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
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
”在汉代兴起的角抵之戏,后来发展为相扑或摔跤。
角抵之戏恐怕即渊源于古代的斗牛活动,或者可以说是古代斗牛活动的分支吧。
古时盛行的斗牛活动亦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
宋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曾描述了一幅《斗牛图》失真的情况:“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
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
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方其斗时,夹尾于髀间,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公为之叹服。
”此则故事最早见诸苏轼的《东坡题跋•卷五》:“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这位大文豪对此颇为感慨 424地说:“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其中道出了定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