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

相关tags:

蟒蛇
中文学名:蟒蛇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亚目名:
中文科名:蟒科
中文亚科名:
中文属名:蟒属
中文俗名:巴蛇大麻蛇黑尾蟒金花大蟒金花大蟒埋头蛇梅花蛇南蛇南蛇琴蛇琴蛇蚺
拉丁文目名:SERPENTES
拉丁文亚目名:
拉丁文科名:Boidae
拉丁文亚科名:
拉丁文属名:Python
拉丁文种名:molurus
拉丁文亚种名: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识别特征
我国产最大的蛇,体长3~7m,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肛孔两侧有爪状的角质物,为后肢痕迹,雄性更显著。头背有对称的大鳞片,吻鳞及前两枚上唇鳞具唇窝,尾下鳞大部为双行。体背及体侧有云豹状的大斑纹,头背黑色,顶部有一条黄褐色斑,眼后下方有大黑斑,喉下黄白色。体鳞光滑,在颈部
约56~64行,体中部64~71行,肛前40~44行,腹鳞250~262枚,尾下鳞63~70对。
[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省
(区)。据笔者调查,广西的南宁、百色、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各县广泛分布;柳州地区的忻城、融安、武宣、象州、金秀等县;河池地区的宜山、都安、巴马等县;梧州地区的贺县;桂林地区的平乐、阳朔、临桂等县均有。其中以南宁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百色地区次之。云南红河州的金平、屏边、元阳等县;文山州的富宁、马关、西
畴、文山、麻栗坡等县都有分布。贵州的望谟、罗甸等县也有分布。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生物学]生活于热带及亚热带的森林中,或溪间附近的土山常绿阔叶林和石山常绿阔叶藤本灌丛区;气候温和湿润,最低平均气温在9℃以上,野生动物丰富的场所,为蟒蛇的良好栖息环境。有缠绕性,常用体后攀缠在树杆上,也善于游泳。喜热怕
冷,最适宜温度25~35℃,20℃时少活动,15℃时开始麻木状态,如气温继续下降到5~6℃即死亡;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过久亦死亡。蟒取食在25℃以
上,冬眠期4~5个月,春季出蛰后,日出后开始活动。夏季高温进常躲阴凉处,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将猎获物缢死,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蟒蛇食性常以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和家禽等为食;胃口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如广西梧州外贸仓1960年收购一条10公斤重的蟒蛇,吞
食了15公斤的家猪。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根据在广西南部对蟒的观察,其繁殖期短,为每年4~6月。繁
殖率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卵生,雌性每次
产卵8~32枚,卵白色,重80克左右。雌蟒有蜷伏卵堆上的习性,此时不食,体内发热,体温较平时升高几度,有利于卵的孵化。
[致危因素及现状]
①蟒蛇常在夜间进入村庄,猎获家禽,家畜,有时也入河中猎食鱼类,饱食后未立即返回隐蔽所时,常被人捕捉。
②在国内,蟒蛇已成为外贸收购站的收购对象,长期以来,对蟒蛇采取滥捕,不分季节和大小,任意收购和捕杀,导致数量大减。
③有些产地森林的开伐,致使蟒蛇的栖息环境范围缩小。
④产地的耍蛇人以蛇营利,长期使蛇脱离野生环境,影响其繁衍增生。因上述种种原因,蟒蛇数量日趋减少,处于濒危状态。
[驯养繁殖状况]在产地的外贸仓和一些动物园都进行了养殖蟒蛇的工作。人工养殖条件下繁殖习性与野外相似,在广西梧州外贸仓,雌蟒每次产卵为15~42枚,多数是42。可将性成熟个体,产出前的
卵分为三期:第一期卵,直径10mm 以下,卵数
30~100枚以上,白色圆形;第二期卵,卵径15~
57mm,卵呈圆形,黄色或淡红色,卵数6~26枚,
待次年成熟产出;第三期卵,当年可产出,卵长径
57~94mm,短径37~62mm,重54~101g,已进入输卵管,呈乳白色椭圆形。卵产出时胚胎已是器官形成期或已有幼蟒的雏形。养殖时可根据蟒蛇的性成熟者卵不同时期的发育程度,进行养殖产卵护理。养殖饲喂时,要根据其习性、食量投食,如广
西南宁等动物园,养殖40kg以上的蟒蛇,每月可喂2次,每次投5kg的食物。
[现有保护措施]于1988年1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定为一级保护动物。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①建议各产地环保工作者,结合自然保护,订出对蟒蛇的保护条例。
②对产地群众做好保护蟒蛇的宣传教育工作。③严禁在蟒蛇的繁殖期(4~6月)进行捕猎。④建议各地动物园进行蟒蛇的人工繁殖试验,
使其繁衍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