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

相关tags:

媒妁名词解释:又叫媟人,为婚姻介绍人的旧称。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郑康成曰: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者。
凡嫁娶之道,必由媒妁。
自太昊制昏礼,则判合之义,当有所由,便应有媒矣。
至周始置媒氏之官,掌万民之判也。
”日时,青年男女为袍教所隔,其结合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经》中《齐风•南山》云:“艺麻姻之何?衡从其亩;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战国策燕策》更提出“处女无媒,老且不嫁”的要求。
而《白虎通•嫁娶》竞以严厉的言辞曰:“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这就成为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藩篱。
媒妁之俗,古代小说中记述殊多。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写翠莲和张狼结为姻眷,就是由当地一个王妈妈做媒而成。
作品称她为媒人婆(按:据《训蒙字会》载,媒妁的俗称,男性为媒人,女性为媒婆。
)。
《聊斋志异•娇娜》写孔生和阿松女的结合,则由一个甽公子的男青年“作伐”(即伐柯,喻指替人作媒),并主持了婚礼。
荑秋散人编次《玉娇梨》写吴翰林看中苏友白的才学,欲替无娇小姐说亲,竟托请一女一男两个媒妁。
先是唤了一个张媒婆来,分付她去乌衣巷内说亲。
张媒婆见小姐美丽异常,笑道:“不是媒婆夸口,这城中宦家小姐,也不知见了多少,从不曾见有小姐这般标致的。
不知这苏相公是那里造化!”张媒婆吃完茶点,出得后门。
当她回首时,只见小姐尚在楼上。
远远望去小姐容光秀美,宛然仙子,心下暗羡道:“好一位小姐,不知那苏秀才何如?”寻到苏友白家,见他年少英俊,人物风流,笑道:“老身来报的是一件大大的喜事!”当苏友白问道:“喜从何来?”张媒婆道:“我送一位又富贵又标致的小姐,与相公做夫人,你道可是天大的喜事么?”当问到那小姐生得如何时,张媒婆道:“真生得天上有地下无,就画也画不出的标致!苏相公若见了,只怕要风魔哩!”尽管张媒婆再三表白:我是从来不说谎的。
苏友白心下仍不能深信。
次日瞒了人,独自一个悄悄走到吴翰林后花园边来窥探。
此时日色平南,微风拂拂,早有一阵阵的异香吹到苏友白鼻中来。
苏友白闻了,不觉情动。
忽见有一双紫燕从画梁上飞过来,在帘前飞来飞去,真是轻盈袅娜,点缀得春光十分动荡。
一个侍儿立在窗边叫道:“小姐快来!看这一双燕子,到舞得有趣!”话未完,果见一位小姐,半遮半掩,走到窗前。
那燕子见有人来,早飞往东边柳中。
那小姐忙忙探了半截身子,在窗外来看。
那燕子飞来飞去不定,这小姐早被苏友白看个尽情。
原来这位小姐是无艳,不是无娇。
苏友白那里知道,只认做一个。
他未见时精神踊跃,见了后不觉情兴索然。
过了两日,张媒婆来讨信,苏友白婉言回绝,张媒婆再回劝美,苏相公只是不允。
张媒婆无奈只好回复吴家。
后来,翰林又托请刘玉成相公作媒,再去说亲事,苏友白仍执意不肯。
最终,还是苏友白自已历尽凄风苦雨才得成就了这桩婚事。
媒妁,俗谓“月下老人”,简称月老。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记述了一个月老的传说故事。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妻,然高不成,低不配,求偶不得而罢。
后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喃店。
“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婚嫁兴寺门。
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
有老人依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
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
唯此书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非世间书,则何书也?曰:幽冥之书。
固问君何主?老人曰:‘天下之婚牍耳。
固问及议潘司马女可否成?老人曰:‘未也。
而且告知固之妇适三岁,年十七,当人君门。
\'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
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
君之脚,已系于彼矣。
他求何益?日: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陈婆女耳。
’”末久,韦固见到陈婆幼女,深为懊恨,遺奴行刺陈女亦未果。
十余年后终应合缘分,与陈女成秦晋之好。
这就是优美的月下老人的传说故事,在民间流播甚广。
岂不知这种婚姻前定的说法,早在两汉时就已存在。
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曾欲击杀未婚妻于襁褓之中,而成婚后,恩爱无比,亲为妇画眉,时传为佳话。
上述传说故事,所包含的定命论思想是不足取的。
然姻缘的巧合因素也不是不可能有的。
《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写宋江统兵征讨邬梨,忽然有一名叫全羽的潜入邬府。
在演武厅前与郡主琼英比武。
二人均善飞石,比试难分胜负。
琼英前已有愿,只除是一般会飞石的,方愿匹配。
当下叶清为媒,再三撺掇,也是琼英夫妇姻缘凑合,赤绳系定,解拆不开的。
邬梨依允,择吉于三月十六日,备办各项礼仪,招赘全羽为婿。
是夜全羽在枕上,方把真姓名说出,原来是宋军中正将没羽箭张清。
这正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和第九十回所言:“千里姻缘一线牵”,“姻缘棒打不回”。
《二拍》中记述了因缘巧合和配偶差错的两则故事。
《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先叙“延津剑合”的传说:“晋时,大臣张华字茂先,善识天文,能辨古物。
一日,看见天上斗牛分野之间,宝气烛天,晓得豫章丰城县中当有奇物出世。
有个朋友雷焕也是博物的人,遂选他做了丰城县令,托他到彼专一为访寻发光动天的宝物。
吩咐他道:光中带有杀气,此必宝剑无疑。
那雷焕领命。
到了县间,看那宝气却在县间狱中。
雷焕领了从人,到狱中尽头去处,果然掘出一对宝剑来,雄日“纯钩’,雌曰‘湛卢”。
雷焕自佩其一,将其一献与张华,各自宝藏,自不必说。
后来,张华带了此剑到延平津口。
那剑忽在匣中跃出,到了水边,化成一龙,津水之中,也钻出一条龙来,凑成一双,飞舞升天而去。
张华一时惊异,分明晓得:‘宝剑通神,只水中这个出来凑成双的,不知何物?因遣人到雷焕处问前剑何在?雷焕回言道:先曾渡延平津口,失手落于水中了。
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
”后多以“延津剑合”喻人生姻缘巧合。
紧接着描述了一个“因缘隔着万千里路,也只为一件物事凑合成”的故事:权学土在市上购得一个旧紫金钿盒盖儿,后来告病回家闲居,一日外出游览,偶遇持钿盒底儿的女子丹桂。
权学士终因钿盒之天缘而配婵娟。
有诗为证:“温峤曾轮玉镜台,圆成钿盒更奇哉!可知宿世红丝系,自有媒人月下来。
”《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却描写了一则相反的故事。
有诗曰:“每说婚姻是宿缘,定经月老把绳牵。
非徒配偶难差错,时日犹然不后先。
”唐朝弘农县尹之女李小姐,年已及笄,许配卢生成婚之夕,堂上费拜礼毕,新人入房。
“卢生将李小姐灯下揭巾看,吃了一惊,打一个寒噤。
叫声:呵呀!\'往外就走。
亲友问他,并不开口,直走出门,跨上了马,连加两鞭,飞也似去了。
”这时傧相中有一郑生,走近前来,愿事门婿。
就中推出两位年高的为媒,请出女儿交拜成礼。
成婚之后,郑生邀请卢生至家,李小姐梳妆出拜,天然美貌,绝非房中前日所见模样,懊侮无及婚嫁这正合着古话两句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二拍这两则故事,旨在说明:“婚姻事皆系前定,从来说月下老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
若不是姻缘,眼面前也强求不得的。
……多是氤氲大使暗中主张,非人力可以安排也。
”(按:据《清异录》:“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古时,正是由于受媒妁之言的支配,定命思想的束缚,酿成了不知多少婚姻的悲剧。
所以青年男女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
如《锦香亭》第一回,写聪明俊雅的钟景期,十六岁就补了贡士,再三阻止父亲择亲,心下时常想:父母择亲,不是惑于媒妁,定是拘了门楣,那家女儿的媸妍好歹怎能知道,还是自已寻觅,靠着天缘,遇着个绝世佳人,方遂平生之愿。
他不满于媒妁,而向往着自己作主的幸福婚姻《西厢记》的故事,脍炙人口。
莺莺和张生佛殿相遇,一见钟情,经过月下联吟,简帖互递,产生了坚贞不渝的爱情。
他们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西厢幽会,私订终身。
最后,冲破封建家庭的重重阻力,结为姻缘,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旧时爱情获得胜利的典型,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青年一代去争取婚姻幸福的斗争。
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写了一个不用媒妁而自行求婚的故事。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其妹为女冠,文而艳。
张平章当揆,欲娶之。
使人嘱裕之(元好问字),辞以可以在妹,妹以为可则可。
张喜自往访,觇其所问,至,则方自手补天花板,辍而迎之。
张询近日所作,应声答曰:‘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
张悚然而出。
用一首诗回绝了当朝宰相张平章的求婚,可见这位女子具有冲破封建传统观念的勇气。
10

古代娶亲流程三书六礼

...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2、问名:男家行纳采

古代娶亲流程三书六礼

...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2、问名:男家行纳采

月婆蛋(西安市高陵县社会民俗)

婚嫁礼俗古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礼程序严格遵照纳采(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向女方索取姓名和生辰八字)、纳吉(男方向女方送订婚礼物)、纳征(男方向女方送嫁娶礼物)、请期(男方向女方通知结婚日期)...

探秘古代人谈恋爱的方式

...,男女是高度不平等的,男女婚配,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数男女婚前都没有见过面,全凭媒婆的一张巧嘴与父母的判断……爱情,是一个千古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在中国历史上,爱情故事...

古代女子与丈夫同房前一定要看这个

古代女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别说对于洞房花烛夜之事会有所了解了,所以,很多女子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对于小登科之事都是一无所...

古代女子出嫁前,母亲为何要偷偷塞一本书

  古代女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很多女子在出嫁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别说对于洞房花烛夜之事会有所了解了,所以,很多女子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对于小登科之事都是一...

爱情信物有哪些(古代九大定情信物,专属中国人的浪漫)

...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中国古时候,婚约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少年男女则常以“信物”相许;在礼法和社会的逼迫下,两人之间的定情信物一般都是在暗中进行,外人根本不知道。那么,有什么信物?今天分享古代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