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相关tags: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山南麓;前有双涧回绕,后有五峰环列,风景秀丽。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赞曰:“十里松风国清路,饭猿台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原日海风吹瀑布。”
国清寺和南京的栖霞寺、荆州的玉泉寺、济南临清的灵岩寺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唐贞观二十年(804)日本高僧最澄来寺,从道这、行满大师学习天台宗教法,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并尊天台山国清寺为其祖庭。
国清寺创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是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的遗意建造的。智者大师是河南许昌人,姓陈,原名智,一生造寺 36 座,传业弟子
32  人,灌顶居首。智于开皇十一年(511)应晋王杨广之邀到扬州为之受戒,受智者称号,开皇十七年(597)圆寂。其弟子灌顶奉杨广之命,承师父遗志,在智者驻锡的天台山原址建天台山寺。杨广尊照智者“寺若成,国即清,当呼国清寺”的遗言赐额“国清寺”。唐会昌五年(845),在灭佛的浪潮中,国清寺被毁。大中五年(851)至咸通五年(864)间又陆续重建。宋景德二年(1005)改名为“景德国清寺”。元至正元年(1341)曾进行修缮,后因寺僧相攻而衰落。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大风所毁,隆庆四年(1570)重建大殿,后又毁。万历二十五年(1597)又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再重建。
国清寺历代屡毁屡建,现尚存清代重建的殿宇 14 座,屋舍 600 多间,面积近 2 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但寺门却是东向,黄色的南壁墙南面书四个楷体黑字——“隋代古刹”,壁墙东头转弯处才是寺门。主要建筑分布于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上是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钟鼓楼等,东轴线上是斋堂、方丈楼、迎塔楼、修竹轩、禅堂、静观堂等;西轴线上是安养堂、观音殿、文物殿、妙法堂、藏经殿。
大雄宝殿供明代青铜所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 6.8 米,重 13 吨。背后有以大慈大悲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东西两侧坐着十八罗汉,比常人高大,神彩奕奕,千姿百态,全都是用楠木雕刻而成,是元代的作品。
寺中还收藏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智者太师的遗物贝叶经,隋塔砖雕佛像,《柳公权玄秘塔碑铭》、《天台宗历代宗师道影传略》,宋代元通和尚仿照智者大师笔迹补写的《大方等陀罗尼经》4 卷。
寺内还有许多古迹,如:大雄宝殿东侧有一棵老梅,相传垦国清寺建寺那年住持灌顶禅师所植,至今仍然生机盎然,有千年“隋梅”之称。锡杖泉,在大雄宝殿西侧古松绿荫之下,古泉旁有石碑一块,上书“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水即涌出。”故名。在大雄宝殿还有一口宋代的曹源井,久旱不枯。鹅字碑,在观音殿旁,黑底红字。此处的独字鹅与别处不同,字分两半,但又浑然一体,右半边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左半边是天台曹抡补写的,可称一怪。在东轴院西首有“双涧萦流”小门,入门有放生池,水清如镜。池中有鱼,翻腾跳跃,摇首摆尾,自得其乐。池旁有一块 2 米高的石碑,上刻“鱼乐国”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在寺的周围还有不少胜迹。寺前有 7 座小巧玲珑的佛谱,与之相对的是高大的隋塔。隋塔在寺东南的山坡上,高约 6 米,六面九级,空心,砖木结
构,黄褐色的砖壁上,雕有栩栩如生的佛像。隋塔的西北坡下,在古木丛中有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一行的墓塔。一行律师为修订《大衍历》曾专程到国清寺请教精通算法的达真法师,故后人在此建墓塔以作纪念。寺前“双溪回澜”上有一座古朴的石拱桥,是为纪念唐代高僧丰干而建,故称丰干桥。相传一行禅师到国清寺时,正逢北山风雨大作,寺前东山涧流水猛涨,涌向较为平缓的西涧,出现水向西流的情景。为此,丰干桥旁立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这些古迹为国清寺增添了古刹庄重的气氛。
国清寺以其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而享有盛名,为历代游人和香客所向往。正如该寺山门楹联所说的那样:古刹著城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三涧胜迹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