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饮食习俗
相关tags:
撒拉族饮食习俗名词解释:撒拉族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既包含有对先民饮食文化的继承,又包含有对周围民族饮食文化的吸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常食俗、节庆食俗、婚礼食俗和聚餐食俗。日常饭食,主食是小麦、青稞、豌豆、荞麦、马铃薯等;制成品有馒头、花卷、烙饼、馄锅、油饼、面条、面片、拉面、雀舌面、旋叶面、散饭、搅团、麻食儿(又称搓面鱼儿)等;蔬菜以炒菜、酸白菜、花菜(多种蔬菜切成细丝混合制成)、腌韭菜等。早晨一般以奶茶、馍馍为主,中午以炒菜就馍为主,晚饭以面条之类配以小菜为主。撒拉人在汤面中往往放入被称为“果子”的豆类熟食品,即青麦子、嫩蚕豆、黄豆煮熟凉制的干品,这是与其他民族面食的不同之处。节庆饮食,主要是油炸食品,并配以蒸、煮食品。油炸食品即用清油炸油香、馓子、花花、蛋糕等,这些食品色味香俱全,保存期可达半年,有客人来时,配上奶茶端上就可以吃,赠送人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蒸的食品主要是肉包子、糖包子、油搅团包子,为快餐品,客人到来,在品尝奶茶馓子的短短时间内即可蒸熟,热气腾腾,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煮的食品主要有牛、羊、鸡肉,均为手抓食品,另有火锅子。这些食品无论客人何时到来,均能即时端上。婚姻宴席以肉食为主,蒸、煮、煎、炸、炒、烩齐全。宾客入席,即端上各类干鲜果和茶点,接下来分五道程序上菜,第一道为面食,即端上馓子、鸡蛋馍、圈圈馍等。第二道为包子,肉包子、糖包子、油搅团包子等。第三道为肉食,羊肉、牛肉、鸡肉手抓和各种炒菜等。第四道为烩菜或者火锅。宴席结束时,女方家亲戚要离开返家时,婆家要向他们馈赠肉份子;因故未能出席宴的双方亲友,要专程前往馈赠馓子、鸡蛋馍、肉包子、糖包子等熟食。撒拉族有以“孔木散”为单位的聚餐习俗,一般一年一次,经济状况较好的两年三次,或节日前、或农忙后、或聚会日、或公布“孔木散”公共财产收支账目的当日进行。每个“孔木散”都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田产和公共林木,收入为“孔木散”公产,一般用于宗教活动和公益事业,聚餐的开支也出于此;聚餐之日,男女老少齐集“孔木散”的清真寺内,阿訇宰完牛、羊之后,男人有的泥炉支锅,有的剥皮剔肉,有的燎头洗下水,有的点火煮肉;妇女有的照看油锅,有的调水和面,有的搓馓子,有的擀油香。待油香炸完,肉也熟了,男女分开,自由结合,开始会餐,因故未来的,事先都留有份子,让家人或邻里捎回。最后剩下的,给清真寺留一部分,其余分成份子平均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