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
相关tags:
铜元名词解释:清末铸造的各种新式铜币的通称。
清末,因银贵钱贱,制钱被大量熔毁,在经济上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清政府为改变这种状况,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开始铸造新式机制铜元。铜元中间无孔,因而也称“铜板”。铜元面额均按制钱折算,分为五等:当1文、当2文、当5文、当10文、当20文。
重量也各不相同:20文铜元重库平4钱;10文铜元重2钱;5文铜元重1钱;2文铜元重4分。在流行的铜元总数中,当10文的(俗称“单铜板”),约占97-98%,其次是当20文的(俗秒“双铜板”),约占2%。
因铜元整齐精致,很快在全国流通。后因铸铜元的利润很大,各省纷纷向国外采购机器,大量生产,造成铜元贬值。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国民党统治时期。
20世纪30年代后,市面上银行发行的角分票和镍制辅币开始流行,铜元逐渐退出流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