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
相关tags:
笔谈名词解释:
文学半月刊,1941年9月1日创刊于香港。
茅盾主编。“香港笔谈社”发行,社长兼督印人为曹克安。
同年12月1日出至第7期停刊。24开本。
该刊为“文艺性的综合刊物”(《征稿简约》)。以发表散文小品为主,兼登诗歌、小说和译作。刊物辟有“杂感·随笔”、“掌故·轶闻”、“游记与印象”、“书报春秋”、“杂俎”、“时论拔萃”等栏目,刊载了许多颇有影响的散文随笔。如柳亚子的《羿楼日札》、尚庵的《菰蒲室杂记》、杨刚的《书与世界》、胡风的《两种灵魂》和《棘源村断想》、郭沫若的《龙战与鸡鸣》及茅盾以“刑天”的笔名发表的《客座杂忆》等。这些作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有的谈天说地,有的讲古论今,有的画龙画狗,显示出“庄谐并收,辛甘兼备”的特色。此外,还发表了陈此生的《读史》诗,以群的敌后小故事,以及骆宾基的中篇小说《仇恨》等。主要撰稿者还有林焕平、刘筱云、铁生、凤子、袁水拍等。
来源: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最初为他称,后来才演变为自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
又称植字版、一字版、活版。版又作板。东方创始于我国北宋时代,西洋则于十五世纪始正式应用。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卷十八:「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又称植字版、一字版、活版。版又作板。东方创始于我国北宋时代,西洋则于十五世纪始正式应用。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卷十八:「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又称植字版、一字版、活版。版又作板。东方创始于我国北宋时代,西洋则于十五世纪始正式应用。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卷十八:「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又称植字版、一字版、活版。版又作板。东方创始于我国北宋时代,西洋则于十五世纪始正式应用。北宋沈括之梦溪笔谈卷十八:「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
(杂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曰: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佛寺,二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毘王之墓也。尸毘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亦与尸毘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
(杂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曰: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佛寺,二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毘王之墓也。尸毘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亦与尸毘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
(杂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曰: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佛寺,二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毘王之墓也。尸毘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亦与尸毘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
(杂名)宋沈括梦溪笔谈曰:延州天山之颠,有奉国佛寺,二庭中有一墓,世传尸毘王之墓也。尸毘王出于佛书大智论,言尝割身肉以饲饿鹰,至割肉尽。今天山之下,有濯筋河,其县为肤施,亦与尸毘王说相符。按汉书肤施
1,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