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
相关tags:
圣贤名词解释:
儒教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分别而言,圣与贤又各有所指。圣指最高道德和最高智慧,无所不通即谓之圣,所以有“神圣”一语。儒家典籍中泛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为圣人。在这些圣人中,除了孔子,都是“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的王者,于是后代儒家就把孔子封为“有其德而无其位”的“素王”。不过,“圣人”并非儒教专有名词,佛、道二教把佛祖、上仙也尊为“圣人”,后代的皇帝也被臣下尊称为“圣人”,同时还派生出一系列皇帝的专用术语:圣旨、圣谕、圣明、圣武,等等。贤的层次比圣低一级,原指德才并美,所以在古代,“贤”便成为取士的标准。孔子主张“举贤才”,墨子主张“尚贤”,在诸侯力政的战国时代,“任人唯贤”、“礼贤下士”是赞美君主的套语。显然,这个“贤”也不是儒教伦理的专有名词,而更多的是泛指人的才能,即“贤能”。总之,王者或教主称“圣”,其他人等则称“贤”。“圣贤”合称,才成为儒教的专有名词,一方面指孔子及其他儒家代表人物,如颜渊、曾参、孟轲、荀卿、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另一方面又指一种人生境界,即道德完美的境界。但超凡入圣绝非易事,如孔子虽被后代尊为“至圣”,但他自己却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又说:“如圣与仁,则我岂敢?”可见在孔子心目中,“圣”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孟子也说:“圣者,人伦之至也。”孔子之后,儒家后学更无人敢以“圣人”自许,只以“贤者”或“圣贤之徒”相称,而一般民众则永远与“圣贤”无缘。直到禅宗“人人皆能成佛”的许诺征服广大民众甚至迷住士林中人之后,儒教才将“圣贤”的标准降低,说是“人皆可以为圣贤”,只要一心向善,就达到了“圣贤”的境界。这样一来,“圣贤”又贬值了,以至有“满街都是圣贤”的笑话。
圣人与贤人之并称。修行佛道,达于见道以上之阶位者,称为圣;而未达见道,仅离恶者,则称为贤。俱舍论中举出「七贤、七圣」之说,七贤又作七加行,即: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以上为三贤)、煖、顶、忍、世第
圣人与贤人之并称。修行佛道,达于见道以上之阶位者,称为圣;而未达见道,仅离恶者,则称为贤。俱舍论中举出「七贤、七圣」之说,七贤又作七加行,即: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以上为三贤)、煖、顶、忍、世第
清黄氏女 黄氏女,名峻,不清楚是哪里人。从小失了父母,随祖母长大,礼佛诵经。十四岁时,与陆某订婚,刚五天,就病了,并且加重,于是决意出家。要人扶她起来,向佛礼拜,忏悔宿业。女婿听说了来问候,家人
提示:点击上方"诗经情话"↑免费订阅本刊没点多愁善感的天性,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诗人。喝酒、离别、黄昏……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境界的哀愁,会是怎样?曹操借酒浇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梵语āgama,巴利语同。音译作阿笈摩。圣者所说之教法。即指佛所说之教与圣贤等所撰述之典籍。又总称经、律、论三藏及其他圣贤等之著书为圣教。异部宗轮论述记(卍续八三‧二一二上):「圣者,正也,与正理合,
梵语āgama,巴利语同。音译作阿笈摩。圣者所说之教法。即指佛所说之教与圣贤等所撰述之典籍。又总称经、律、论三藏及其他圣贤等之著书为圣教。异部宗轮论述记(卍续八三‧二一二上):「圣者,正也,与正理合,
全一篇。唐代韩愈撰。韩愈一生力主振兴我国古圣贤之道,探究儒家本源,而排斥佛、道二家。于本文中,执其一贯之主张,彰显尧、舜、周公、孔子以来古圣贤之道,而批判重私利之道家及非现实之佛教,并主张毁弃佛、道二
全一篇。唐代韩愈撰。韩愈一生力主振兴我国古圣贤之道,探究儒家本源,而排斥佛、道二家。于本文中,执其一贯之主张,彰显尧、舜、周公、孔子以来古圣贤之道,而批判重私利之道家及非现实之佛教,并主张毁弃佛、道二
全一篇。唐代韩愈撰。韩愈一生力主振兴我国古圣贤之道,探究儒家本源,而排斥佛、道二家。于本文中,执其一贯之主张,彰显尧、舜、周公、孔子以来古圣贤之道,而批判重私利之道家及非现实之佛教,并主张毁弃佛、道二
全一篇。唐代韩愈撰。韩愈一生力主振兴我国古圣贤之道,探究儒家本源,而排斥佛、道二家。于本文中,执其一贯之主张,彰显尧、舜、周公、孔子以来古圣贤之道,而批判重私利之道家及非现实之佛教,并主张毁弃佛、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