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Posted 禅师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2、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陆羽传原文及翻译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

  【参考译文】

  陆羽,字鸿渐,人们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当初,竟陵的僧人智积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弟子来养育。等到长大后,他不愿意跟从智积削发为僧,就用《易经》为自己占卜,卜得《蹇》卦中的《渐》卦,卦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器。”他才用陆羽做自己的姓名。幼时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识字)不能阅读,却端坐着学小孩子念念有词的样子,禅师抓住他,让他割草。当他记经书的时候,糊里糊涂好像有所丢失一样,过了一天还是无法记住,禅师鞭打他,陆羽感叹说:“时间流逝了,怎么还是不会写呢!”他泣不成声就逃走了,成为优伶藏了起来,撰写了《谈笑》一万多字。天宝年间,陆羽被官府任命为优伶的老师,后来他逃走了。这就是古人说的“品行高洁而行迹污秽”的人。

  上元初年,陆羽在苕溪上修建了房子,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陆羽相貌丑陋,说话结巴,却很善辩,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与别人约会,即使虎狼当道也会如期前往。他自称“桑苎翁”,又号称“东岗子”。他精通古调歌诗,兴致极为安闲高雅,著书很多。他驾着小舟在在山寺间来往,总是头戴纱巾,脚穿草鞋,身穿粗布短衣,腰系围裙,敲打着林间树木,戏耍着河中清流。他有时独行在旷野之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兴致尽了才痛哭着回家。当时的人们都把他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陆羽与僧人皎然是最好的朋友。皇上曾下诏任命陆羽为太子文学。

  陆羽嗜好喝茶,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著有《茶经》三卷,论述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被当时的人称为“茶仙”,天下人由此渐渐懂得喝茶了。卖茶的店家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奉为神来祭祀,每买十件茶具,就送一具陆羽的塑像。当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任宣慰使,他喜欢喝茶,知道陆羽的名声,就派人召陆羽来。陆羽身穿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李季卿说:“陆先生精于茶道,天下了解。扬子江的中泠泉水又极为绝妙,如今二妙碰到一起,千载难逢,陆先生不可错过这个机会啊。”喝完茶,李季卿命令家奴付给陆羽茶钱,陆羽感到很羞愧,改著《毁茶论》一篇。

  陆羽与皇甫补阙交好,当时尚书鲍防在越中,陆羽前往依附他。皇甫冉写序送给他说:“君子推究儒、佛二家的名理,穷尽诗歌的丽则,遥远的别馆,孤零的岛屿,有船通行的地方就一定要去;有鱼梁钓矶之处,可随意前往。那越中地方是著名的山水之乡,军门又承担这朝廷节钺的重任。鲍长官是了解先生爱惜先生的人,会对先生解衣推食,倍加关照,先生此去怎能是仅仅品尝镜湖的鱼,赏若耶溪的月而已呢?”

  陆羽的诗文集和《茶经》流传至今。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方宦人握兵,外胁群臣,内掣侮天子。常痛疾。

  太和二年,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帝引诸儒百余人于廷,策曰:“子大夫皆识达古今,必当箴治之阙,辨政之疵。何施革于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治古可近?何道而和气克充?推之本源,著于条对,朕将亲览。”

  对曰:“臣诚不佞,今逢陛下询求过阙,咨访嘉谋,臣敢不悉意以言?至于上所忌,时所禁,权幸所讳恶,有司所与夺,臣愚不识。伏惟陛下少加优容,不使圣时有谠言受戮者,天下之幸也。”所对六千言,直斥权宦,陈兴除之道,辞气慷慨。士人读其辞,至感慨流涕者。是时,考策官冯宿、贾、庞严见对嗟伏,以为过古晁、董①,而畏中官眦睚,不敢取。

  于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龊常务,类得优调。河南府参军事李曰:“逐我留,吾颜其厚邪!”乃上疏曰:“以陛下仁圣,近臣故无害忠良之谋;以宗庙威严,近臣故无速败亡之祸。指事取验,何惧直言?且陛下以直言召天下士,以直言副陛下所问,虽讦必容,虽过当奖。书于史策,千古光明!况臣所对,不及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旌直。臣逃苟且之惭,朝有公正之路,陛下免天下之疑,顾不美哉!”帝不纳。

  对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节度山南东西道,皆表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礼之而宦人深嫉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

  始,文宗恭俭求治,志除凶人,然懦而不睿,臣下畏祸不敢言。故对引阍弑吴子②,阴赞帝决。帝依违其间,不敢主也。贾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位宰相,以谋败,皆为中官夷其宗,而宦者益横,帝以忧崩。

  及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当太和时,宦官始炽,因直言策,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比陛下幽东内,幸西州,王室几丧。使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帝感悟,赠左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 (节选自《新唐书·刘传》,有删改)

  [注]①刘:fén 。②晁、董:指晁错、董仲舒。③阍弑吴子:《春秋》载吴起为阍者所杀,刘引用是以阍者比宦官。阍,守门人。

  译文:

  刘,字去华,是幽州昌平人。通晓《春秋》,能讲古代兴盛衰亡的旧事,在谋略方面深沉稳健,有救世的远大心志。考中进士科。元和以后,法律纲纪松驰变化,神策军(负责保卫京城和宫廷的军队)中尉王守澄犯有弑君之罪,经历两个皇帝不能诛讨,天下人因此愤怒。文宗即位,想要洗刷元和旧耻。当时宦官掌握禁军,在外胁迫群臣,对内牵制轻慢天子。刘常常为此痛心疾首。

  太和二年,推举考贤良方正来直言进谏。皇上召引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问说:“你们这些大夫都能通晓古今,一定能规谏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种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种恩泽应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则能让国家充满祥瑞之气?推寻它的本源,逐条回答,朕将亲自阅览。”

  刘回答说:“臣确实没有才能(不才),现在正赶上陛下征求错误过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于皇上的顾虑,当前的禁忌,权幸(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的好恶,有关部门的取舍,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对策六千字,直斥权臣宦官,陈说兴利除弊的方法,言辞气势慷慨。士人读他的文辞,感动流泪。当时,考策官冯宿、贾、庞严见到刘的对策嗟叹佩服,认为超过古代晁错、董仲舒,但怕宦官忿怨,不敢录取他。

  当时,被录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陈述的都是琐碎平常的事情,都得到好的官职。河南府参军事李说:“刘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脸皮何其厚啊!”就上书说:“因为陛下仁圣,近臣所以没有陷害忠良的图谋;因为宗庙威严,所以近臣没有招致败亡的祸害。拿事实来验证,直言有什么可怕的?况且陛下用直言征召天下的士人,刘用直言应对陛下的询问,即使有直言不避讳的地方也应该宽容,即使说得过头也应该奖勉。记载在史书上,照耀千古!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请求收回授给我的官职,用来表彰刘的正直。臣逃脱得过且过的惭愧,朝廷有公正之路,陛下免除天下人怀疑,难道不好吗!”皇帝不采纳。

  刘对策以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上表举荐刘在幕府任职,拜授秘书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刘,诬陷他有罪,贬任柳州司户参军,去世。

  起初,文宗恭谨谦逊谋求安定,有志铲除凶人,然而懦弱且不明智,臣下怕惹祸而不敢说。所以刘在对策中引证守门人杀死吴子,暗中支持文宗下决心。皇帝模棱两可,不敢作主。贾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任宰相,计谋失败,都被宦官灭族,而宦官更加骄横,文宗因忧愁而崩逝。

  到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说:“刘在太和年间,宦官开始炽盛,因为直言对策,于是遭到贬谪驱逐,身死异乡。至今六十余年,正人义士切齿流泪。等到陛下幽禁东内,逼幸西州,王室几近丧亡。假使早采用刘的对策,就能防微杜渐,可以消灭叛逆,怎能使忧伤多难,远及于圣世耶!”皇上感悟,追赠刘左谏议大夫,寻访他的子孙拜授官职。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沛,许州许昌人。少勇决,为节度使上官所器,妻以女,署牙门将。卒,他婿田胁子袭领其军,谋杀监军。沛知其计,密告之,支党悉禽。德宗嘉美,即拜行军司马。而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沛,许州许昌人。少勇决,为节度使上官所器,妻以女,署牙门将。卒,他婿田胁子袭领其军,谋杀监军。沛知其计,密告之,支党悉禽。德宗嘉美,即拜行军司马。而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王沛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王沛,许州许昌人。少勇决,为节度使上官所器,妻以女,署牙门将。卒,他婿田胁子袭领其军,谋杀监军。沛知其计,密告之,支党悉禽。德宗嘉美,即拜行军司马。而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杜让能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杜让能,字群懿,擢进士第。让能思精敏,凡号令行下,处事值机,无所遗算,帝倚重之。  李克用兵至,帝夜出凤翔,仓皇无知者。让能方直,徒步从十余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

古诗词大全 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刘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字去华,幽州昌平人。明《春秋》,能言古兴亡事,沉健于谋,浩然有救世意。擢进士第。元和后,权纲驰迁,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二帝不能讨,天下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