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Posted 阅读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2、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词大全 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富郑公神道碑(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富郑公神道碑(苏轼)

  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曰:“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

  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曰:“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词甚倨 倨:傲慢

  B.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审查

  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报:禀告

  D.韩琦与公副之 副:辅佐

  C(3分)(报:答复)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①以茂材异等中第 ②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

  ③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④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⑤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⑥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以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夫求祸而辞,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尽之矣。彼游於物之内,而不游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於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服:遭受,忍受

  B.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固:坚持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烈:功绩

  D.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吊:哀伤,哀吊

  11.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庐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乐哉游乎”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於物之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

古诗词大全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

古诗词大全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

古诗词大全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

古诗词大全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

古诗词大全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阅读答案附翻译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

词语大全 弗豫   [fú yù]什么意思

弗豫  [fúyù][弗豫]基本解释不安乐。[弗豫]详细解释不安乐。《书·金縢》:“既克商二件,王有疾,弗豫。”孔传:“武王有疾,不悦豫。”后因以称帝王有病。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词语大全 弗豫   [fú yù]什么意思

弗豫  [fúyù][弗豫]基本解释不安乐。[弗豫]详细解释不安乐。《书·金縢》:“既克商二件,王有疾,弗豫。”孔传:“武王有疾,不悦豫。”后因以称帝王有病。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古诗词大全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阅读答案附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而辞祸者,以可喜而祸可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