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
Posted 盗贼
篇首语: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
2、古诗词大全 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词大全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
帝问侍臣盗贼(资治通鉴)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
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不时翦除。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 罢。寻属五月五日,百僚多馈珍玩,威独献《尚书》。或谮之曰:“《尚书》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逊。”帝益怒。顷之,帝问威以伐高丽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盗,对曰:“今兹之役,愿不发兵,但赦群盗,自可得数十万,遣之东征。彼喜于免罪,争务立功,高丽可灭。”帝不怿。威出,御史大夫裴蕴奏曰:“此大不逊!天下何处有许多贼!”帝曰:“老革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 复隐忍。”蕴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张行本奏:“威昔在高阳典选,滥授人官;畏怯突厥,请还京师。”帝令按验,狱成,下诏数威罪状,除名为民。后月余,复有奏威与突厥阴图不轨者,事下裴蕴推之,蕴处威死。威无以自明,但摧谢而已。帝悯而释之,曰:“未忍即杀。”遂并其子孙三世皆除名。
江都新作龙舟成,送东都;宇文述劝幸江都,右候卫大将军酒泉赵才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坚,无敢谏 。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即日于朝堂杖杀之。甲子,帝幸江都。虞世基以盗贼充斥,请发兵屯洛口仓,帝曰:“卿是书生,定犹怯。”戊辰,车驾至巩。敕有司移箕山、公路二府于仓内,仍令筑城以备不虞。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复上表请还西京,帝斩之而行。至梁郡,郡人邀车驾上书曰:“陛下若遂幸江都,天下非陛下之有!”又斩之。(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三卷,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比见奏贼皆不以实 比:近来
B.威昔在高阳典选 典:庆典
C.以才属吏 属:交托
D.郡人邀车驾上书 邀:拦截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威曰:“……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 罢。
②帝曰:“老革多奸,以贼胁我!欲批其口, 复隐忍。”
③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坚,无敢谏 。
A.①而 ②且 ③之 B.①以 ②乃 ③之
C.①以 ②乃 ③者 D.①而 ②且 ③者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B.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C.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D.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威直言盗贼之事会给朝廷造成灾患,后又献《尚书》一部,借以劝谏炀帝。
B.苏威提议赦免群盗可得到数十万兵力的目的是想让炀帝知道天下盗贼仍多。
C.裴蕴调查苏威与突厥勾结、图谋不轨之事,并判苏威死刑,苏威只求以死谢罪。
D.群臣劝阻炀帝留在京师,安定局势,炀帝却执意乘龙舟下江都,并斩杀多位大臣。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帝令按验,狱成,下诏数威罪状,除名为民。(4分)
②旬日,意解,乃出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苏威认为盗贼不能平息的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古诗词大全 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东都选事 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 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B.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 此必姚崇之谋也
C.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
D.今何官也 何不与姚崇议之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高超的行政能力的一组是(3分)
①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 ②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③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④此必姚崇之谋也
⑤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⑥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情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知古。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4分)
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3分)
(2)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3分)
相关参考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①,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②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
古诗词大全 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
古诗词大全 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
古诗词大全 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资治通鉴・魏知古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