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
Posted 陛下
篇首语: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慎终阅读答案附翻译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
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言信矣 信:真实
B.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 杜:堵塞
C.干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其故何哉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B.①虑人致谏,乃云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①或一人毁而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之有乎 ②苟以天下之大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5分)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5分)
古诗词大全 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百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聊斋志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马逸,坠毙 逸:奔跑,狂奔
B.吾师曩已物化 物化:事物的变化
C.既而戒马欲归 戒:戒备
D.了不勾当家务 勾当:行当,事情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视而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哀请之 惟君图之
C.乃述返魂之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群导以往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蒲松龄认为:人死之后就会魂飞魄散,而老僧的魂魄之所以能够经千里而不散,是因为他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
B.老僧的魂魄离开身体后,飘到河南地界,恰巧撞上了一个旧官宦家公子的尸体,而魂魄竟然与尸体相合,公子渐渐苏醒过来。
C.几天后,公子忆起之前自己所在的那个寺院,要求仆人备办行装,一群人当即出发前往山东的长清县。
D.后来,公子偷偷跑到寺院里面住,不再回家,公子的夫人多次亲自来到长清寺院看望,还赠送了很多东西,但公子只接受了一袭布袍而已。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4分)
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3分)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韩愈)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
古诗词大全 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韩愈)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
古诗词大全 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原道(韩愈) 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韩愈)阅读答案附翻译 原道 韩愈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
古诗词大全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 才 苏 洵 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
古诗词大全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 才 苏 洵 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
古诗词大全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才(苏洵)阅读答案附翻译 养 才 苏 洵 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
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
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
长清僧阅读答案附翻译 长清僧 【清】蒲松龄 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