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Posted 阅读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2、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古诗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严母训子①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雒阳②,适③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④,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⑤母,母闭阁⑥不见。延年免冠⑦顿首⑧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顾乘⑨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⑩,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 “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节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 ①严母:严延年的母亲。②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③适:恰好。④都亭:秦汉时在郡县城郭附近道旁修筑的亭舍,供旅客停宿。⑤谒(yè):拜见。⑥阁:小门、旁门。⑦免冠:脱去帽子。⑧顿首:拜时以头叩地。⑨乘:乘着、靠着。⑩御:驾车。?毕:结束。腊,古时每年十二月举行一次祭祀活动,称腊祭,也叫“腊”。正腊:腊祭的那天叫“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那天举行的祭祀叫“正腊”。?昆:兄。宗人:本家人。?莫:没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欲从延年腊 ____________

  (2)母大惊,便止都亭 ____________

  (3)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____________

  (4)延年服罪,重顿首谢 ____________

  【答案】 (1)和……一起 (2)停止,歇止 (3)离开 (4)谢罪

  2.写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女东归 ____通____ ________

  (2)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____通____ ________

  【答案】 (1)“女”通“汝”,你 (2)“知”通“智”,智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为民父母意哉 ____________

  (2)顾乘刑罚多刑杀人 ____________

  (3)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____________

  (4)后岁余,果败 ____________

  【答案】 (1)父母官 (2)反而 (3)遭受 (4)出事

  【参考译文】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雒阳,就碰上处决犯人。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都亭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见了他,于是一条条地斥责他说: “有幸当了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反而靠着动用刑罚大量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这是当老百姓的父母官的意图吗!”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正腊的祭祀结束后,母亲对严延年说: “我想不到人老了还要亲眼看见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了!离开你向东回到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于是母亲离去了,回到本郡,见到兄弟本家,母亲又把以上的话对他们说了。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4~6题。

  唐雎说信陵君①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 “何谓也?”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 “无忌③谨受教。”

  【注】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②卒然:突然。“卒”,通“猝”。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事有不可知者 ____________

  (2)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____________

  【答案】 (1)能 (2)恨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赵王自郊迎 ____________

  (2)(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____________

  【答案】 (1)亲自 (2)从

  6.解释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1)唐雎谓信陵君曰 ____________

  (2)何谓也 ____________

  (3)太守谓谁 ____________

  【答案】 (1)对……说,介词 (2)说,动词 (3)是,动词

  【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却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 “别人憎恨我,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能不忘记。现在你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之围,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你对赵国的大功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信陵君说: “我恭恭敬敬地接受您的教诲。”

  三、阅读下文,完成7~8题。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发尽白,蚤死 ______同________

  (2)今也则亡 ______通________

  【答案】 (1)蚤 早 (2)亡 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子哭之恸 ____________

  (2)门人益亲 ____________

  (3)弟子孰为好学 ____________

  (4)不贰过 ____________

  【答案】 (1)悲痛到了极点 (2)更加 (3)谁 ④犯错误

  【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去世了。孔子哭得哀痛之至,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国国君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爱学习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爱学习,(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四、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鄙人学盖

  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②。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郁离子见而嗟之曰: “是殆③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繇④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⑤’,天下之名言也。”(《郁离子》)

  【注】 ①郑之鄙人学为盖: 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鄙,边远的地方。盖,雨伞。②桔槔:又称“吊杆”,井上汲水的一种工具,在井旁树上或架子上用绳子挂一杠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坠个大石块,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③殆:大概;差不多。④繇:由。⑤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行旱路时准备走水路用的船只, 夏天准备过冬穿的衣服。指事先做好准备。《国语?越语上》:“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9.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未几而盗起 ____________

  (2)鲜有用盖者 ____________

  (3)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 ____________

  (4)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 (2)少 (3)种植、栽培 (4)抵偿、偿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为”的含义。

  (1)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____________

  (2)公为我献之 ____________

  (3)炮台悉为夷据 ____________

  (4)为其来也 ____________

  【答案】 (1)做 (2)向 (3)被 (4)当

  【参考译文】

  从前,郑国有一个住在边远地区的人学做雨具,学了三年终于学成了这门手艺。但天大旱不下雨,雨具派不上用场。于是便放弃了做雨具而改学做汲水工具。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手艺才学成,谁知却遇上了大雨年景,汲水工具没有什么用处,就又回头制作雨具了。不久,盗贼四起,人们都改穿军服,很少有用雨具的。他又想学做兵器,可是自己已经老了。郁离子见此而叹息说:“这大概就类似汉朝时的老郎吧,然而老与少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改变的,是自然的规律。各种工艺技巧是由自己学得的,虽然失去时机是天命,但也不能说自己没有一点责任。过去粤地有一个善耕作的农民,开垦田地种稻,连续三年都遭受涝灾,人们都劝他应排水而种黍,但他不听,仍然种稻。谁知那年却大旱,接着连续三年也大旱,计算一下他的收获,除了抵偿往年歉收的损失外还有些赢余。所以说\'干旱时就准备好船只,酷暑时就准备好皮衣’,这是天下的至理名言啊。”

  五、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

  嗟来之食

  齐大饥①。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来③。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④!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⑤,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 “微与⑥!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 ①大饥:大荒年。②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③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④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⑤从:跟随。谢:表示歉意。⑥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右执饮 ___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

  (3)从而谢焉 ____________

  (4)曾子闻之 ____________

  【答案】 (1)拿着 (2)只因为 (3)道歉 (4)听说

  12.解释下列各句中“食”字的意义和用法。

  (1)黔敖为食于路 ____________

  (2)以待饿者而食之 ____________

  (3)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____________

  【答案】 (1)读shí,食物,名词 (2)读sì,把食物给人吃,动词 (3)读shí,吃,动词

  【参考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啊!”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

  天下合纵,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战国策?楚策》)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譬:打比方

  B.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京:都城

  C.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 息:消除、痊愈

  D.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拒:抗拒、对抗

  【解析】 此题主要运用“语境推断法”。A.“譬”有打比方、知晓和晓谕三个义项,只有“打比方”合乎文意。B.“京”意为“高、大”。“京台”即“高台”。“都城”一义不合文意。C.“息”有“止息、停止”的义项,文中用于“故疮”之后,就产生了“消除、痊愈”的语境义。D.“拒”有“抵御、抗拒”和“拒绝”两个义项,文中为“拒秦”,作“抗拒”解。

  【答案】 B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君有将乎②仆欲将临武君

  B.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②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C.①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②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D.①更羸曰:“此孽也。”②今临武君为秦孽

  【解析】 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①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②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B.①用在“弓”前,意为“拉”;②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C.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D.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危害”,但语境意义并不相同:①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②用于被动句,作动词,意为“打败”。

  【答案】 C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

  1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善良

  B.又虎视淮阴矣 阴:北面

  C.容必能立勋 容:或许,表推测语气

  D.元功既举 举:提拔

  【解析】 A项可以运用“成语印证法”,联系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理解,其中“善”是“友好”之意。B项“阴”涉及古代文化知识,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是淮河,故“阴”指“南面”。D项可以联系语境,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断,“举”用在“元功”(大功)之后,应为“告成”。

  【答案】 C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史记?滑稽列传》)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徒揭空笼,造诈成辞 揭:揭开

  B.去我飞亡 去:前往

  C.痛吾两主使不通 使:让

  D.叩头受罪大王 罪:惩罚

  【解析】 此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可根据词典中的多个义项,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揭:举;B.去:离开;C.使:使者。

  【答案】 D

  1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①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②齐王使臣来献鹄

  B.①是不信而欺吾王也②齐王有信士若此哉

  C.①去我飞亡②欲赴他国奔亡

  D.①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

  【解析】 此题考查多义实词的辨析能力,亦可采用“代入检验法”选义。A.“使”均为“派、派遣”;B.“信”均为“诚实”;C.“亡”均为“跑掉”;D.“故”分别为“缘故”和“所以”。

  【答案】 D

  18.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道飞其鹄(名词活用作动词)

  B.造诈成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C.出而饮之(使动用法)

  D.财倍鹄在也(名词活用作动词)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活用的判断能力。答此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道”,应为名词作状语,意为“在路上”。古汉语中名词直接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时用作状语,本句中名词“道”直接限制动词“飞”。B.“诈”本义为“虚伪”,形容词,作“造”的宾语后活用作名词“虚伪的经历”。C.“出”和“饮”用在代词“之”(代“鹄”)前面,表“使它出来”“使它喝水”之意,故为使动用法。D.“倍”本为名词“倍数”,这里表“增加一倍”之意,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A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去献鸿鹄。出了城门,在道路上那只鸿鹄飞走了。(淳于髡)只举着个空笼子,编造虚伪的经历成了一套谎话,前去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献鸿鹄,(乘船)从水中经过,(我)不忍心让鸿鹄干渴,放出来让它喝水,它离开我飞掉了。我想剖开肚子或勒紧脖子自杀,又恐怕别人议论我们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让谋士自己伤害自己或自杀。鸿鹄,是长毛的禽类,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只代替它,这是不诚实而欺骗大王的行为。(我)想逃跑到别的国家去,又哀痛着我的两位国君的使者不能联系,所以来承认错误,向大王叩头接受大王处罚。”楚王说:“好。齐王(竟)有这样诚实的士人啊!”(于是)优厚地赏赐了他,(赏赐他的)财物比有鸿鹄在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倍。

  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1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金夫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 候:即军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士

  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间谍

  C.乃卷甲而趋之 趋:追赶

  D.胥后令邯郸 胥:通“须”,等待

  【解析】 C项,趋:快速前进。

  【答案】 C

  2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②赵奢纵兵击之

  ③国弱则诸侯加兵④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纵:放纵;②纵:指挥;③国:国家;④国:都城。

  【答案】 B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

  B.有以军事谏者死

  C.秦军鼓噪勒兵

  D.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解析】 A.出租:缴纳租税;C.鼓噪:擂鼓呐喊;D.于是:从此。

  【答案】 B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放任家臣而不遵守国法,国家法令尊严就会受损,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廉颇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这段路险阻绵长, (要去救援,)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那将领骁勇的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迅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他”或“赵奢”)派一批善射的弓箭手在距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以性命担保。”赵奢说:“事成之后我推荐你任邯郸令。”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

  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5题。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天下统一大业尚未成功),武王有疾,太公、召公乃穆卜(恭敬地占卜)。周公乃自以为质,戴(拿着)璧秉圭,告于三王曰: “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若尔三王有负子之责(债)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

  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完成周朝稳定大业),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成王临朝,周公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 “必葬我成周,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文王墓在毕),从文王,以明不敢臣周公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有删改)

  2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

  B.周公乃自以为质

  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

  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解析】 A.“所以”表原因,今表结果;B.“以为”义为“把……当作”“作为”,今义为“认为”;D.“流言”义为“散布谣言”,今义为“谣言”。

  【答案】 C

  2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屏璧与圭(藏而不献)

  B.慎无以国骄人(封地)

  C.成王亦让(答应)

  D.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临时代行王政)

  【解析】 C项,让,谦让,表示尊敬。

  【答案】 C

  2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武王即位/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B.于是卒相成王/卒廷见相如

  C.以明不敢臣周公也/无以告我先王

  D.葬周公于毕/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解析】 B项两“卒”均为“终于”“终究”意。A项前“及”是介词,到;后一“及”为动词,追赶。C项前“以”是连词,表目的,后“以”是介词,表凭借,作“用”解。D项的“于”均为介词,前“于”是“在”的意思,后“于”为“对”的意思。

  【答案】 B

  2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

  (2)但我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要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

  【参考译文】

  武王战胜殷纣的次年,天下统一之业尚未成功,武王患病,太公和召公就想虔敬地占卜以明吉凶。周公于是以自身为质,捧璧持圭,向太王、王季、文王之灵祈祷说:“你们的长孙周王发,辛劳成疾。如果三位先王欠上天一个儿子,请以旦代替周王发。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事奉鬼神。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 “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shì)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傲慢地对待人。”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4.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 D(应为“只是”之意)

  24.2分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错译“欺”、两个“子”字每个扣0.5分;后一句的“是”字所表达的意思和判断句的特点未译出要扣1分。)

  25.2分 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只要大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0分)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10.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