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Posted 译文

篇首语:地球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2、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p##e#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p##e#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p##e#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p##e#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p##e#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 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 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gkstk,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 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p##e#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4. 作 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5.一丝不苟 天才出自勤奋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译文】

  #p##e#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①提出疑难 ②也许,或许 ③增加知识 ④判断,解决 2.C. 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4.好学尤当勤问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B 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 ③惊讶 ④详细 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类型:初三试题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课外文言文(一)

  目录

  1.赵襄主学御……………………………………………………………3

  2.老马识途………………………………………………………………3

  3.穿井得人………………………………………………………………4

  4.南辕北辙………………………………………………………………5

  5.千里之马………………………………………………………………5

  6.赵威后问齐使…………………………………………………………6

  7.齐欲伐魏………………………………………………………………6

  8.赵襄子饮酒……………………………………………………………7

  9.沛公至咸阳……………………………………………………………8

  10.四面楚歌………………………………………………………………8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9

  12.孔子见罗雀者…………………………………………………………10

  13.教子……………………………………………………………………10

  14.石崇与王桤争豪………………………………………………………11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2

  16.长安何如日远…………………………………………………………13

  17.床头捉刀人……………………………………………………………13

  18.雪夜访戴………………………………………………………………14

  19.陈太丘与友期行………………………………………………………15

  20.未若柳絮因风起………………………………………………………15

  21.七步诗…………………………………………………………………16

  22.太宗罢朝………………………………………………………………16

  23.永某氏之鼠……………………………………………………………17

  24.临江之麋………………………………………………………………18

  25.荔枝图序………………………………………………………………19

  26.三上……………………………………………………………………19

  27.名二子说………………………………………………………………20

  28.读孟尝君传……………………………………………………………21

  29.伤仲永…………………………………………………………………22

  30.盲人识日………………………………………………………………23

  31.献曲求诗………………………………………………………………23

  32.唐太宗论弓矢…………………………………………………………24

  33.王猛为京兆尹…………………………………………………………25

  34.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26

  35.三镜……………………………………………………………………27

  36.毛遂自荐………………………………………………………………27

  37.苟变吃人两个鸡蛋……………………………………………………28

  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29

  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30

  40.请君入瓮………………………………………………………………31

  41.虹………………………………………………………………………31

  42.陨石……………………………………………………………………32

  43.正午牡丹………………………………………………………………33

  44.江淮之蜂蟹……………………………………………………………33

  45.猫 犬…………………………………………………………………34

  46.与长子受之……………………………………………………………34

  47.说 虎…………………………………………………………………35

  48.楚人养狙………………………………………………………………36

  49.象 虎…………………………………………………………………37

  50.李氏之鸠………………………………………………………………38

  51.傅显迂缓………………………………………………………………38

  52.祈梦决狱………………………………………………………………39

  53.曹司农竹虚言…………………………………………………………40

  54.题画二则………………………………………………………………40

  55.牧竖……………………………………………………………………41

  56.狼………………………………………………………………………42

  57.与四弟书………………………………………………………………43

  58王冕……………………………………………………………………43

  59.多多益善………………………………………………………………44

  60.师旷论学………………………………………………………………45

  61.叔敖杀蛇………………………………………………………………45

  62.三 峡…………………………………………………………………46

  63 .颜回好学………………………………………………………………46

  64.文征明临写《千字文》………………………………………………47

  65.薛谭学讴………………………………………………………………47

  66.孟母戒子 ………………………………………………………………47

  67.华佗治病 ………………………………………………………………47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 ) 2.各死其处( )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 4.谢将休士也( )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8.赵襄子饮酒

  赵襄子①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②,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③,而殊不④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⑤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⑥!然亦殆矣!"

  导读:赵襄子日夜饮酒不止,还不知醒悟,优莫将其与殷纣相比,使赵襄子霍然顿悟,优莫可谓善于劝谏的了.

  注释 :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原文 9.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

  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

  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 2.以何为丞相( )(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

  二,翻译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

  原文 10.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⑤,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

  注释 :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 ( ) 2.项王则夜起( )

  3.自为诗曰( ) 4.莫能仰视( )

  二,翻译

  1.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王兵败垓下,在___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项王的_______________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1.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①,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 "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 "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②.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 "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③."

  导读:狐丘丈人的"三利""三患"之说,自古到今,很有道理,原因在于有些人得到"三利"之后纵情傲物,以至于物极必反,走向灭亡.而孙叔敖清醒从政,因而能善始善终,真是明智之人.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真要冷静小心啊!

  注释 :①仆闻之:我听说.仆,谦称.②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归,归结.③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尧,舜,传说中的圣君.病,患苦.诸"之乎"的合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孙叔敖蹴(c )然易容曰( ) ( ) 2.仆闻之( )

  3.小子不敏( ) 4.官大者,主恶(w )之( )

  二,翻译

  1.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2.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 "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④也."

  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

  注释 :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 ng):愚.败:祸乱,祸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大雀从黄口( ) 2.孔子顾谓弟子曰( )

  3.利食而忘患( ) 4.善惊以远害( )

  二,翻译

  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_____而远_____有相似之义.

  原文 13.教子

  王大司马①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②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③时有一学士④,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⑤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⑥,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导读:文中列举了正反两个"教子"事例,孰好孰坏,读者一目了然.作者用意也不难分辨.

  注释 :①王大司马:即王僧辨( ~555年),南朝梁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字君才,初仕北魏,归粱后任湘东王萧绎的左常侍及司马.②湓(p n)城:也称湓口,古城名.③梁元帝:即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南朝梁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守江陵(今属湖北),侯景叛乱时,派王僧辨,陈霸先等讨景,事平后,在江陵即帝位.在位三年,为西魏所掳,被杀.④学士:官名,南北朝时,学士为编纂撰述之官.⑤:同"掩",遮蔽,掩盖.⑥婚宦:结婚和做官.此指成年.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性甚严正( ) 2.年逾四十( ) 3.少不如意( ) 4.藏文饰( )

  二,翻译

  1.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将魏老夫人教子与梁元帝时一父亲教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作一正反_______,来说明教子的重要性,切不可一味娇惯溺爱自己的子女.

  四,试举历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正面,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4.石崇与王桤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①,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②,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③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④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⑤,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⑥.恺罔然自失.

  导读:石崇,一个较高级的封建社会官员,竟富甲天下,试问钱从何来,不问自知.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武帝,不仅不管,反而帮助王恺与之斗富争豪,正如孟子所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注释 :①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豪富.石崇,宇季伦,西晋人,是当时最大的富豪.王恺,字君夫,官至后军将军.②武帝,恺之甥也: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晋开国君王司马炎.③如意:一种供赏玩之物.④疾:同"嫉",嫉忌.⑤条干(g n)绝世:枝条树干世上少见.⑥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非常之多.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 ) 2.恺以示崇,崇视讫( )

  3.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 ) 4.如恺许比甚众,恺罔然自失( )( )

  二,翻译

  1.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石崇与王恺争豪,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的方法.

  原文 1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 :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 不(f u),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 ) 2.冀罪止于身( )( )

  3.二儿可得全不( ) 4.寻亦收至( )(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6.长安何如日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明帝问:"何以致泣 "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 "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 "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 :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②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流泪的样子.③意谓:心里认为.④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⑤邪(y ):同"耶".⑥举:抬起.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元帝问洛下消息( ) 2.潸然流涕( )

  3.元帝异之( ) 4.更重问之( )

  二,翻译

  1.具以东渡意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帝两次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你怎么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7.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⑤,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⑥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⑦,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导读 :匈奴使者并不知座中的曹操是假的,但慧眼识英雄,决非平凡之才.曹操当机立断派人追杀他,也是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代:(他)让崔季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名琰,字季,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既毕:指接见完毕.⑥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⑦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 2.帝自捉刀立床头( )

  3.魏王雅望非常( ) 4.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二,填空

  "魏武将见匈奴使"的"使",词性为_____解释为_____;"使崔季代"中的"使",词性为_______,解释为________.

  三,在匈奴使者眼中崔季"雅望非常",但曹操却是气度非凡.说明曹操虽"形陋",但英雄气质自然流露,非崔季可比.此事世人多认为曹操阴险奸诈,你对曹操的看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8.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导读 :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 :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y u),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sh n):今浙江省嵊(sh ng)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夜大雪,眠觉( ) 2.四望皎然( )

  3.因起彷徨( ) 4.经宿方至( )

  二,翻译

  1.造门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左思,西晋大文人,《招隐》诗曰:"策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房屋),丘中有鸣琴.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试背诵.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19.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0.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导读 :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撤盐空中差可拟( )( )

  二,翻译

  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出公差

  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

  原文 21.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作者:广东南海盐步中学潘莉芳  一、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23—25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

古诗词大全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