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Posted 颜氏家训
篇首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2、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机缘·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机缘·第一节
作者:佚名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馀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于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于二邑焉。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赞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译文
作者:佚名
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对大师十分尊敬,礼遇周到。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经》。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大师回答说:“字我不认识,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老尼姑说:“字还不认得,怎么能理解义理呢?”大师说:“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老尼姑感到很惊奇,到处告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说这个人是一位有道高僧,应该礼遇供养。村中有一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的,还有其他一些村民,都很踊跃地前来拜见。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后已经废弃,村里人就在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庙,请大师居住,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大师在庙里住了九个月,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大师就躲到前面的山里去,恶人们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大师藏到一块山石后面才得以幸免。至今石头上还有大师趺坐的膝盖痕迹和衣服的褶纹,人们将这块石头叫做避难石。大师想起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就又去怀集和四会一带隐居。僧人法海,韶州曲江人,是最早参拜六祖大师的。他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呢?希望能得到您指点教导。”大师回答说:“前一个念头不苦苦执著就是心,后一个念头也不执著非要消除就是佛;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我要是具体解说,永远难以说完。听我念这首偈语: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法海听了立刻觉悟,也念了一首偈语回敬赞颂:“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行由·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译文
当时大师到了宝林寺,韶州的韦刺史和一些官僚属员进山登门拜访,把大师请出来,在韶州城的大梵寺讲堂中开讲,为大众开佛缘讲说佛法。大师登台就座,下面有刺史和官僚属员三十多人,儒家饱学之士三十多人,僧尼、道士和在家俗众一千多人,大家一齐向大师行礼,请求大师讲述佛法的微言大义。大师对听众说:各位善知识,人人都有菩提本性,它本来就是清洁干净的,只要自己发掘出这种本心,就能够了悟成佛。善知识的人,你们先听听我慧能获得佛法的来龙去脉。
注释
①时:当时,指慧能到宝林寺的时候。也有解释说这个“时”是表示开始讲述这部经典。大师:指慧能。宝林:宝林寺,曾名中兴寺、法泉寺,宋朝叫南华寺,在广东韶州(今韶关)南华山。
②韶州韦刺史:在韶州任地方行政官的韦琚,刺史是主管当地行政的官员的名称。
③大梵寺讲堂:韶州有大梵寺,曾名开元寺、崇宁寺、天宁寺和报恩光孝寺等,慧能在此开山传法。讲堂即讲经说法的厅堂。
④开缘说法:缘是梵语意译,即攀缘,发生良好关系。慧能为大众说法,就让大众与佛教结了缘。
⑤儒宗学士:儒家的读书人,学士是尊称。
⑥僧尼道俗:僧和尼是佛教的男女信徒;道指道教徒,俗指信教而未出家的人。
⑦法要:佛法的要义。
⑧善知识:佛教术语,指信仰佛教掌握佛理而一心向善的人。这里是对佛教信众的敬称。
⑨菩提:梵语音译,旧译为道,新译为觉,即觉悟。自性:即本性,禅宗认为每个人本来都有佛性。
⑩直了:即顿悟,这是禅宗主张的修行觉悟法门。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般若·第一节 作者:佚名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般若·第一节 作者:佚名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定慧·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般若·第一节 作者:佚名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行由·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行由·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行由·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行由·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於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忏悔·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忏悔·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
古诗词大全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六祖坛经·忏悔·第一节原文及翻译 忏悔·第一节 作者:佚名 时大师见广韶洎四方士庶骈集山中听法,于是升座告众曰:“来,诸善知识,此事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其行,见自己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