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方山子傳
Posted 子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方山子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方山子傳
原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游俠朱家、郭解的品行,鄉里的游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在山里來往,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哎,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么會在這里呢?”方山子也很驚訝,問我到這里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回答,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奴仆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是酗酒任性,喜歡使劍,揮金如土的游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的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游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么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勛之家,理應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里,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異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注釋1.方山子:即陳慥,字季常。2.光、黃:光州、黃州,兩州連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縣。3.隱人:隱士。4.朱家、郭解:西漢時著名游俠,見《史記·游俠列傳》。5.閭里:鄉里。6.俠:俠義之士。7.宗之:崇拜他,以他為首。宗,尊奉。8.折節:改變原來的志趣和行為。《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長乃折節好古學。”9.“馳騁”句:在當代施展才學抱負。10.遁:遁世隱居。11.岐亭:宋時黃州的鎮名,在今湖北麻城縣西南。12.屋:帽頂。13.豈:其意為“(這)難道不是······”。14.方山冠:唐宋時隱士戴的帽子。15.遺象:猶遺制。16.“余謫居”三句:蘇軾《岐亭五首敘》:“元豐三年正月,余始謫黃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恤季常也。為留五日,斌詩一篇而去。”謫,降職。17.矍(jué)然:驚訝睜眼相視貌。18.“環堵”一句: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縈然,不蔽風日”成句,謂室內空無所有。19.使酒:喝醉酒后愛發脾氣,任性而行。20.好劍:好擺弄刀劍一類武器。21.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蘇軾任風翔府簽判,時陳糙之父陳希亮知鳳翔府。蘇軾這時始與陳糙相識訂交。岐山,指鳳翔。鳳翔有岐山。22.怒馬:憤怒地鞭馬獨自沖出去。23.“一發”一句:一箭射中它。24.“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氣度。精悍,精明強干。25.“然方山子”二句:蘇軾《陳公弼傳》:陳希亮(公弼)“當蔭補子弟,輒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勛閥:世代有功勛,屬世襲門閥。26.窮山中:荒僻的山中。“此豈”一句:難道沒有獨特的造詣修養能夠作到這一點嗎?27.異人:指特立獨行的隱淪之士。28.佯狂:裝瘋。29.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們認為是德行上的垢污。30.儻:或者。
參考資料:
1、朱明倫.唐宋八大家散文 廣選 新注 集評 蘇軾卷:李寧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2、朱一清.古文觀止鑒賞集評(四):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227-2343、周先慎.蘇軾散文賞析集:巴蜀書社,1994:167-172賞析
重點寫隱居時的生活和思想態度(隨物賦形)。主旨:說明方山子為棄顯聞富樂,獨來窮山中的異人。文體:形式為應用文(傳記:他傳);內容為記敘文。用字準確而含蓄,字里行間飽受感情.寫出作者想見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悅之情.渲染了隱士的特征.。
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貧賤,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實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卻不得賞識任用,仕進無門,退隱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為“懷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棄榮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貧賤的行動,作者結合自己當時被貶黃州的處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寫方山子未嘗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黃州心態的一種形象的折射。
古诗词大全 苏轼《方山子传》
方山子传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⑧,余在岐山(12),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⑩见之欤?
注释
1、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2、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3、闾里:乡里。
4、宗:尊奉。
5、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6、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7、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黄:今湖北黄冈。
8、使酒:酗酒任性。
9、前十有九年:即嘉佑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10、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
11、傥:或许。
12、歧山:地名,指凤翔。
13、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下,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4、岐下:地名,指凤翔。
15、岐亭:镇名,在今湖北麻城。
16、屋:帽顶。
17、精悍:精明强干。
18、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19、等:等同,相类似。
20、阳狂:假装疯癫。阳,通“佯”,假装。
21遁:隐居
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相关参考
方山子传通假字 1阳:通“佯”,假装 2傥:通“倘”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萧颖士风节(
方山子传通假字 1阳:通“佯”,假装 2傥:通“倘”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萧颖士风节(
方山子传通假字 1阳:通“佯”,假装 2傥:通“倘”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萧颖士风节(
方山子传一词多义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2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3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
方山子传一词多义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2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3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
方山子传一词多义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 闻:交往/出名; 2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 异: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 3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使骑逐
方山子传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方山子传 方山子(11),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方山子传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