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項羽本紀贊

Posted

篇首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項羽本紀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項羽本紀贊

2、古诗词大全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古诗词大全 項羽本紀贊

原文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譯文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里聽說,“舜的眼睛大概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亦是雙瞳孔。項羽也是雙瞳人。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么?為什么他崛起得這樣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亂的時候,陳涉首先發難反秦,一時間英雄豪杰紛紛起來,互相爭奪天下的人數也數不清。但是項羽并沒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權位,只不過奮起于民間,三年的時間,就發展到率領五國諸侯一舉滅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賞王侯,政令都由項羽頒布,自號為“霸王”。雖然霸王之位并未維持到底,但近古以來未曾有過這樣的人物。 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戀故鄉楚地,流放義帝而自立為王,此時再抱怨王侯們背叛自己,那就很難了。自己夸耀功勞,獨逞個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認為霸王的業績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統治好天下,結果僅僅五年的時光,就使得他的國家滅亡了。直到身死東城,他還沒有覺悟,不肯責備自己,這顯然是錯誤的。而且還借口說“是上天要滅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注釋①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縣西)人。秦二世時,陳涉首先發難,項羽跟從叔父項梁起義兵,大破秦軍,率領五國諸侯入關滅秦,分封王侯,自稱“西楚霸王”。后為劉邦所敗,困于垓下,在烏江自殺。本紀:《史記》的一種體例。按照年代先后,敘述歷代帝王政跡。項羽雖沒有完成帝業,但在秦亡以后漢興以前的過渡階段中,項羽實際上支配當時的政局,也代表當時的政權。正如本文所說,“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贊:文章最后的論贊部分。這里是作者在敘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氣寫的議論、總結及補充的文字。本文選自《史記·項羽本紀》。②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周生:漢時的儒生,姓周,事跡不詳。舜:虞舜,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蓋:原來。重瞳子(瞳tóng):一個眼珠里有兩個瞳孔,古人認為這是神異的人物。③苗裔(-yì):后代子孫。暴:急驟;突然。?“豈……邪?何……也?”句: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嗎?為什么……呢?”“豈”同“何”前后呼應,表示猜測的疑問句。④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議論的語氣。陳涉:名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人,他同吳廣首先起兵反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首難(-nàn):首先起來造反。蜂起:比喻如蜂擁而起,極言其多。勝(shēng):盡;全部。⑤非有尺寸:謂沒有一尺一寸的土地。隴畝:田野。這里指民間。將:率領。五諸侯:指齊、趙、韓、魏、燕(yān)。項羽屬楚,合為六國起義軍隊。近古:當時是指春秋戰國以來的時代。也:用在句末,表示堅決的語氣。⑥背關懷楚:謂放棄關中形勝之地,懷念楚國,東歸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義帝:楚懷王孫,名心。公元前208年,項梁立心為楚懷王。公元前206年,項羽尊他為義帝,后來又把他放逐到長沙,并暗地派人把他殺了。難矣:意思是說,在這種種錯誤措施之下,想成功是很困難的。矣,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⑦矜(jīn):夸耀。功伐:功勛。 奮:逞弄。謂:以為。力征:武力征伐。經營:整頓,統治。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寤:通“悟”。⑧乃:卻,反。引:援引。這里有借口、推托的意思。天亡我:天要滅亡我。這兩句是項羽自殺前說的話。“豈不……哉”: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難道不……嗎!”反詰句,用否定來表示肯定的語氣。

賞析

《項羽本紀》為《史記》的名篇,項羽是司馬遷重點刻畫的歷史人物之一。這篇贊語作為《項羽本紀》的結尾,用極為簡潔的文字,對項羽的一生作了歷史的總結,頗具權威性。項羽乃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為此這篇贊語也就從傳奇處入手:虞舜和項羽本來沒有血緣關系,然而兩個人都是雙瞳孔,司馬遷以兩個人在相貌上的這種共同特征,將項羽和虞舜聯系起來,從而提出自己的疑問:難道項羽是虞舜的后代嗎?這就更突出了項羽這個人物的神秘色彩。

在論述項羽的光輝業績時,司馬遷強調了他創業的艱難,同時又突出了他發跡的迅速,以及他在歷史上的顯要地位。秦末群雄蜂起,逐鹿天下;而項羽本無尺寸之地,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成為天下霸主,政由已出,是數百年未曾出現過的英雄人物。盡管項羽未能履踐天子之位,可司馬遷還是將他列入專為帝王設計的“本紀”之中。在司馬遷看來:項羽順應了歷史潮流,抓住了機遇,同時又具備了杰出的才能。項羽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滅秦稱霸的大業;然而僅僅過了五年,他便敗在劉邦的手下。司馬遷從兩個方面指出項羽失敗的原因:一為他殺義帝而自立,結果眾叛親離;二為奮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司馬遷論述項羽失敗的原因有一定的正確性,但不全面。筆者認為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項羽勇猛過人卻生性殘暴,不聽謀士范增的建議,一錯再錯,最終眾叛親離。哪怕重回江東,也不能卷土重來。

古诗词大全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原文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譯文

⑴烏江:一作“江東”。王琦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駿馬名騅,常騎之。項王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至東城,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項王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乘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自刎而死。” ⑵君王:一作“吾王”。

賞析

“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這兩句,寫的是兵敗后的項羽把烏騅送與他人,而烏騅馬卻依戀故主,故而“泣向風。”這兩句給全詩籠上了一層悲涼的色彩。自古以來,一直是駿馬配英雄,但項羽此時已經是英雄末路,因而他才要將烏騅馬送人。這就說明了英雄與駿馬也始終不能長久相伴。“泣向風”既寫出了烏騅馬對故主的眷戀,也寫出了對項羽英雄末路的境遇的悲憐。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這兩句表達了對烏騅馬今后狀況的同情。是作者代替馬說出辛酸的話,充滿著無限悲情。英雄已逝,烏騅馬失去了知己,充滿無處依托的迷茫。而這又何嘗不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呢。李賀一直自詡為“唐諸王孫”,覺得自己應當擔當起護國安民的重任,而且,他十分聰慧,少年得志,自負甚高,但科舉和仕途卻十分坎坷,得不到重用。這是用擬物的手法寫人,實際也是寫他自己。作者有如烏騅馬的才華,但卻苦于沒有像項羽這樣的英雄來發現自己,重用自己。作者是英雄,卻找不到能重用自己的明主,表達了李賀自身懷才不遇的悲憤感。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五帝本紀贊

原文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

古诗词大全 五帝本紀贊

原文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

古诗词大全 五帝本紀贊

原文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

古诗词大全 烏江項王廟

原文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譯文①劍舞鴻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

古诗词大全 烏江項王廟

原文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譯文①劍舞鴻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

古诗词大全 烏江項王廟

原文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譯文①劍舞鴻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劉邦

古诗词大全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原文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譯文⑴烏江:一作“江東”。王琦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駿馬名騅,常騎之。項王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至東城,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

古诗词大全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原文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譯文⑴烏江:一作“江東”。王琦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駿馬名騅,常騎之。項王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至東城,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

古诗词大全 馬詩二十三首·其十

原文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譯文⑴烏江:一作“江東”。王琦注:“《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駿馬名騅,常騎之。項王直夜潰圍南出,馳走至東城,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