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吳子使札來聘
Posted 大夫
篇首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吳子使札來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吳子使札來聘
原文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馀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茍有吳國,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謁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于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譯文
“吳子派札來(魯國)訪問。” 吳國本無所謂國君,無所謂大夫,這則記載為什么承認它有國君,有大夫呢?為了表明季子的賢啊。季子賢在哪里呢?辭讓國君的位置啊。他辭讓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謁、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長們都愛他,一起想立他做國君。謁說:“現在如果就這樣倉促地把君位給他,季子還是不接受的。我愿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國君,最后把君位傳給季子。”馀祭、夷昧都說行。所以幾個哥哥在位時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禱,說:“上天如果讓吳國存在下去,就保祐我們早點遭難吧。”所以謁死了,馀祭做國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國君。夷昧死了,國君的位置應當屬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壽夢的庶長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訪回國,一到就把僚當作國君。闔閭說:“先君所以不傳位給兒子,而傳位給弟弟,都是為了季子的緣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遺囑呢,那么國君應該季子來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遺囑呢,那么我該是國君。僚怎么能做國君呢?”于是派專諸刺殺僚,而把國家交給季子。季子不接受,說:“你殺了我的國君,我受了你給予的君位,這樣我變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殺了我哥哥,我又殺你,這樣父子兄弟相殘殺,一輩子沒完沒了了。”就離開國都到了延陵,終身不入吳國宮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為義,以他的反對互相殘殺為仁,稱許季子的賢德。 那么吳國為什么有國君,有大夫呢?既承認季子是臣,就應該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吳季子的名啊。《春秋》對賢者不直稱其名,這則記載為什么稱名呢?認可夷狄,不能只憑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季子是被認為賢的,為什么季子還不夠條件呢?認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個臣子;認可做人兒子的,一定要使他像個兒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兒子,就要在用語遣詞上顯示出這一點來。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
注釋(1)“吳子使札來聘”:這句話是該文引用的《春秋》里的句子。聘:古代諸侯國之間派使者相問的一種禮節。使者代表國君,他的身分應是卿;“小聘”則派大夫。(2)賢:用作以動詞。季子:公子札是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為字。《史記》稱他“季札”。(3)讓國:辭讓國君之位。據《史記·吳世家》記載,壽夢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辭,才立長子諸樊(即謁)。壽夢死后,諸樊又讓位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止。(4)謁:壽夢長子,一作“遏”,號諸樊。《春秋》經寫作“吳子遏”,《左傳》、《史記》稱“諸樊”。(5)馀祭:壽夢次子,《左傳》記其名一作“戴吳”,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春秋事語》作“余蔡”。(6)夷昧:壽夢三子。《左傳》作“夷末”,《史記》作“馀昧”。(7)迮(zé,又讀zuò):倉促。(8)尚:佑助。悔:咎,災禍,這里指亡故。(9)謁也死:謁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戰爭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縣)。(10)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記》誤作十七年),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在視察戰船時被看守戰船的越國俘虜行刺身亡。(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記》誤作四年),前527年(魯昭公十五年)卒。(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記·吳世家》所記與此不同:“王馀眛卒,季札讓,逃去。”認為季札是為讓位而逃走的。(13)僚:《公羊傳》這里說他是“長庶”,即吳王壽夢妾所生的長子,季札的異母兄。《史記·吳世家》則說他是“王馀眛之子”。以《公羊傳》為是。(14)闔廬(lǘ):公子光即吳王位后的號,《史記》說他是諸樊之子,《世本》說他是夷昧之子。(15)專諸:伍子胥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前515年(吳王僚十三年)四月,公子光請王僚喝酒,使專諸藏匕首于炙魚之中,進食時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殺之。(16)致國乎季子:把王位給季札。《史記·吳世家》謂闔廬刺殺王僚后即承吳王位,無讓國于季札之意。(17)延陵:春秋吳邑,今江蘇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號“延陵季子”。(18)不名:不直稱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禮,另取字。對人表示尊敬,就稱其字而不稱名。(19)不一而足:不因為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與今義不同。
賞析
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派公子札訪問魯國,《左傳》對經過情形有詳細記載。當時的吳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吳國在公子札的父親壽夢就位時(前585年)就已稱王。但中原諸國還是視吳國為蠻夷之邦,《春秋》記事稱之為“吳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實際上是貶稱。而《公羊傳》出于“諸夏”的民族偏見和地域偏見,甚至否認吳國“有君、有大夫”,對《春秋》記事用語理解為抬高了吳國的地位。
這篇文章是《春秋公羊傳》解釋《春秋》為什么用“吳子”肯定吳國“有君”,用“聘”肯定吳國“有大夫”的。全文層層設問,步步深入,以事實說明公子札的賢、仁、深明大義,正是他使吳國在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古诗词大全 季札觀周樂 / 季札觀樂
原文
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懼,其周之東乎!”為之歌《鄭》,曰:“美哉!其細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國未可量也。”為之歌《豳》,曰:“美哉,蕩乎!樂而不淫,其周公之東乎?”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其周之舊乎!”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險而易行,以德輔此,則明主也!”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后,誰能若是?”為.之歌《陳》,曰:“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
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貳,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猶有先王之遺民焉!”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直體,其文王之德乎?”
為之歌《頌》,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邇而不逼,遠而不攜;遷而不淫,復而不厭;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宣;施而不費,取而不貪;處而不底,行而不流。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見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見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譯文
吳國公子季札前來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朝的音樂和舞蹈。魯國人讓樂工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禮說:“美好啊!教化開始奠基了,但還沒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勞而不怨恨了。”樂工為他歌唱們《邶風》、《庸風》和《衛風》。季禮說:“美好啊,多深厚啊!雖然有憂思,卻不至于困窘。我聽說衛國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這個樣子,這大概是《衛風》吧!”樂工為他歌唱《王風》。季札說:“美好啊!有憂思卻沒有恐懼,這大概是周室東遷之后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鄭風》。季札說:“美好啊!但它煩瑣得太過分了,百姓忍受不了。這大概會最先亡國吧。”樂工為他歌唱《齊風》。季禮說:“美好啊,宏大而深遠,這是大國的樂歌啊!可以成為東海諸國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國家吧?國運真是不可限量啊!”樂工為他歌唱《南風》。季札說:“美好啊,博大坦蕩!歡樂卻不放縱,大概是周公東征時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秦風》。季禮說:“這樂歌就叫做正聲。能作正聲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極點,大概是周室故地的樂歌吧!”樂工為他歌唱《魏風》。季禮說:“美好啊,輕飄浮動!粗擴而又婉轉,變化曲折卻又易于流轉,加上德行的輔助,就可以成為賢明的君主了”樂工為他歌唱《唐風》。季禮說:“思慮深遠啊!大概是帝堯的后代吧!如果不是這樣,憂思為什么會這樣深遠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誰能像這樣呢?”,樂工為他歌唱《陳風》。季札說:“國家沒有主人,難道能夠長久嗎?”再歌唱《鄶風》以下的樂歌,季禮就不作評論了。 樂工為季札歌唱《小雅》。季禮說:“美好啊!有憂思而沒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說,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時的樂歌吧?還是有先王的遺民在啊!”樂工為他歌唱《大雅》。季禮說:“廣闊啊!樂工為他歌唱《頌》。季禮說:“好到極點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厭倦,哀傷而不憂愁,歡樂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匱乏,寬廣而不張揚,施予而不耗損,收取而不貪求,安守而不停滯,流行而不泛濫。五聲和諧,八音協調;節拍有法度,樂器先后有序。這都是擁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季札看見跳《象簫》和《南龠》兩種樂舞后說:“美好啊,但還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時說:“美好啊,周朝興盛的時候,大概就是這樣子吧。”看到跳《陬》時說:“圣人如此偉大,仍然有不足之處,做圣人實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時說:“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為有功。除了夏禹外,誰還能作這樣的樂舞呢!”看到跳《陬簫》時說:“德行達到頂點了!偉大啊,就像上天無所不覆蓋一樣,像大地無所不容納一樣!雖然有超過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過這個了。觀賞達到止境了!如果還有其它樂舞,我也不敢再請求觀賞了!”
注釋(1)吳公子札:即季札,吳王壽夢的小兒子。(2)周樂:周王室的音樂舞蹈。(3)工:樂工。《周南》、《召南》:《詩經》十五國風開頭的兩種。以下提到的都是國風中各國的詩歌。(4)始基之:開始奠定了基礎。(5)勤:勞,勤勞。怨:怨恨。(6)邶(bei):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湯陰南。庸: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鄉市南。衛: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淇縣。(7)康叔:周公的弟弟,衛國開國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孫。(8)《王》:即《王風》,周平王東遷洛邑后的樂歌。(9)鄭:周代諸侯國,在今河南新鄭一帶。(10)細:瑣碎。這里用音樂象征政令。(11)泱泱:宏大的樣子。(12)表東海:為東海諸侯國作表率。大公:太公,指國開國國君呂尚,即姜太公。(13)豳(bin):西周公劉時的舊都,在今陜西彬縣東北。(14)蕩:博大的樣子。(15)周公之東:指周公東征。(16)夏:西周王蹺一帶。秦:在今陜西、甘肅一帶。夏聲:正聲,雅聲。(17)魏:諸侯國名,在今山西芮縣北。(18)沨沨(feng):輕飄浮動的樣子。(19)險:不平,這里指樂曲的變化。(20)唐:在今山西太原。晉國開國國君叔虞初封于唐。(21)陶唐氏:指帝堯。晉國是陶唐氏舊地。(22)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23)陳:國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陽。(24)鄶(kuai):在今河南鄭州南,被鄭國消滅。(25)譏:批評。(26)《小雅》:指《詩·小雅》中的詩歌。(27)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28)《大雅》:指《詩·大雅》中的詩歌。(29)熙熙:和美融洽的樣子。(30)《頌》:指《詩經》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31)倨:傲慢。國嗝:同“逼”,侵逼。攜:游離。荒:過度。囫處:安守。底:停頓,停滯。(35)五聲:指宮、商、角、微、羽。和:和諧。(36)八風:指金、石、絲、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類樂器。(37)節:節拍。度:尺度。(38)守有序:樂器演奏有一定次序。(39)《象箾(shuò )》:舞名,武舞。《南龠)(yuè):舞名,文舞。(40)《大武》:周武王的樂舞。(41)《韶濩hù》:商湯的樂舞。(42)慚德:遺憾,缺憾。(43)《大夏》:夏禹的樂舞。(44)不德:不自夸有功。(45)修:作。(46)《韶萷》:虞舜的樂舞。(47)幬(dào):覆蓋。(48)蔑:無,沒有。
賞析
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時,彼一時也!季禮如此嚴肅正經、板著面孔一律稱為“美好”的音樂、舞蹈,對今天的多數人來說,恐怕是不忍卒聽,不忍卒觀。同樣,要是季札聽見今日的《同桌的你》一類的流行歌曲,看見迪斯科一類的舞蹈,真不知要氣死幾回!
畢竟,觀念之間有了天壤之別。
在季扎的時代,雖有民間小調、自娛自樂的歌舞,卻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宗廟和朝廷。平民百姓既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更沒有“懂得音樂的耳朵”、“懂得舞蹈的眼睛”去接受、欣賞、感受那些大樂大舞。他們是邊緣上的人,永遠無緣進入到、參與到達官貴人們的樂歌和樂舞之中去。也只有達官貴人、君子公卿們才會像季札那樣把音樂舞蹈看成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了不起的大事,才會那么一本正經、恭敬嚴肅地加以對待。
其實這也不奇怪。在他們的心目中,音樂舞蹈是禮儀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的等級統治的輔助工具,作用就是維護等級制度和政治統治,如同奴仆必須為主子效力、服務一樣,因而作歌現舞、只在宗廟和朝廷這兩種場所中進行。老百姓即使削尖了腦袋,也不可能進得去。
相关参考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
吴子使札来聘原文: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
吴子使札来聘[作者]公羊高 [朝代]先秦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
吴子使札来聘[作者]公羊高 [朝代]先秦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
原文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
原文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
原文吳公子札來聘。……請觀于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為之歌《邶》、《鄘》、《衛》,曰:“美哉,淵乎!憂而不困者也。吾聞衛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
晏子使楚古今异义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右表方位,概数(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
晏子使楚古今异义 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今义:左右表方位,概数(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