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詠菊

Posted 寄托

篇首语: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詠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詠菊

2、古诗词大全 華下對菊

古诗词大全 詠菊

原文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

賞析

詩貴自然,“詠物以托物寄興為上”(清·薛雪《一瓢詩話》),托物寄興亦以自然為絕妙,自然天成是詠物詩的至境。丘浚作詩主張自然成文,反對用奇語異辭,認為“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辭”(《答友人論詩》)。所以,他的詩大都寫得自然清新,頗多天機自動天籟自鳴機趣。他的詠物詩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頭語”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無意之間托物寄興,借景言情,似無寄托而寄托遙深,更是精彩絕妙,不同凡響。

這首詩作意與作者的《詠荔枝》詩同一機杼,正確理解全詩旨意的關鍵,也在于對“可憐”一句內涵的準確把握和理解。此句與“可憐生處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樣,“可憐”在這里也該作可愛解。意思是說不到重陽,海南菊花就開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愛之處,就在于不屑為應時而開供人觀賞。這樣理解,才契合實際情況與詩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兒四季開放,不受節侯限制。詩人對此深有體會,稱譽海南島是四季春香的花島,說:“海島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風”,處處“春光曉色四時同”(《花島春香》)。菊花反季節開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島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實寫照。詩人通過對海南菊花反季節開放的動人景象的深情贊頌,熱情謳歌了海南人民不趨時不媚俗的高潔品格和高貴情操。

詠物詩妙在神與物游,情與景諧,在不離不即之間使形似與神似渾然天成完美結合。丘浚的《詠菊》詩就是這樣的杰作。

古诗词大全 華下對菊

原文

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 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

譯文

①裛露:被露水所沾濕。高齋:高雅的書齋。②浣:濯洗。③玉人:美麗的女子。

賞析

司空圖是唐代創作詠菊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為顯著的詩人之一。他的大部分詠菊詩都是七絕,篇幅雖然不長,但意蘊豐富、含義深刻,顯得別有韻致。

采擷菊花來泡酒,讓人把一路的旅途勞頓和傷感洗濯凈盡。此時,詩人對菊花有了更深一層的感觸了:她不像春天的花朵那樣在春風中爭奇斗妍、盡顯俗態,去討好那些脂粉女子,而是能夠甘守寂寞,在清冷的秋天開放在冷寂的書齋中,與文人雅士為伴,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啊!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虞美人(次韻人詠菊)

原文故園處處都荒雨。寂寞蝸書戶。人間春事杏桃花。獨有詩人依舊、菊為家。老來猶解高叉手。遙上花前壽。華顛無分插花枝。乞取霜根風月、送將歸。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虞美人(次韻人詠菊)

原文故園處處都荒雨。寂寞蝸書戶。人間春事杏桃花。獨有詩人依舊、菊為家。老來猶解高叉手。遙上花前壽。華顛無分插花枝。乞取霜根風月、送將歸。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賀新郎(次韻江定軒詠菊)

原文句里思黃九。笑王郎、不奈寒芳,腰圍如柳。得似江郎饒雅趣,時攬黃花誑口。吐妙語、與之爭秀。閑繞珍叢吟不盡,盡風前、露下欒欒瘦。香自足,豈勞嗅。一尊問我能同否。嘆雙溪、冷落籬邊,傲霜猶有。浩唱云箋金縷

古诗词大全 賀新郎(次韻江定軒詠菊)

原文句里思黃九。笑王郎、不奈寒芳,腰圍如柳。得似江郎饒雅趣,時攬黃花誑口。吐妙語、與之爭秀。閑繞珍叢吟不盡,盡風前、露下欒欒瘦。香自足,豈勞嗅。一尊問我能同否。嘆雙溪、冷落籬邊,傲霜猶有。浩唱云箋金縷

古诗词大全 華下對菊

原文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譯文①裛露:被露水所沾濕。高齋:高雅的書齋。②浣:濯洗。③玉人:美麗的女子。賞析司空圖是唐代創作詠菊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為顯著的詩人之

古诗词大全 華下對菊

原文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譯文①裛露:被露水所沾濕。高齋:高雅的書齋。②浣:濯洗。③玉人:美麗的女子。賞析司空圖是唐代創作詠菊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為顯著的詩人之

古诗词大全 華下對菊

原文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不似春風逞紅艷,鏡前空墜玉人釵。譯文①裛露:被露水所沾濕。高齋:高雅的書齋。②浣:濯洗。③玉人:美麗的女子。賞析司空圖是唐代創作詠菊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為顯著的詩人之

词语大全 問菊造句 問菊の例文

”寶釵道:“《問菊》如何?”問菊,獨綻世間惹誰憐?一無所知的玉金一大早到公司追問菊花。黛玉勾了《問菊》、《菊夢》、《詠菊》。秋山感到有些可疑追問菊地,直宣布暫停。”問菊:“欲訊秋情眾莫知,南南負手叩東

古诗词大全 最经典的爱情古诗词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4、自君之出矣,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