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明月上高樓

Posted 手法

篇首语:生活可以五颜六色,但绝不能乱七八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明月上高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明月上高樓

2、古诗词大全 登樓望水

古诗词大全 明月上高樓

原文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賞析

本詩明寫怨婦思念遠方良人的情懷,暗寫詩人對兄長的情意和自己郁郁不歡的心情。

首兩句“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運用了“興”的手法帶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婦獨倚高樓,對影自憐,思念遠方的夫君。由明月,流光,高樓,徘徊,引起聯想,思婦月夜難寐念良人,典型的“興”的表達方式。

次兩句“上有愁思婦,悲嘆有余哀”運用了“賦”的表達方法,承接上兩句直接點出本詩的主角——愁思婦的情懷——悲嘆和哀傷,因為思念良人而不得見,甚至音訊亦不能通。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賦”的表達方法。

第五六句“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也是以“賦”的方法來表達的,但是以問答的方式來達到“賦”的表達效果的:“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直截了當,干脆利落,明白如話。

第七八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承接上文,繼續以“賦”的手法表達。思婦訴說她的孤獨和寂寞:“夫君已遠行在外超過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獨自棲居。”透過思婦的訴說進一步描述思婦的哀嘆,非常直接。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運用了“比”的手法進一步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將夫君比喻為路中的清塵,將自己比喻為污濁的水和泥,喻意兩人相差太遠,難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對己不屑一顧,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承接上文,同時以“比”和“賦”的手法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清塵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機會是渺茫的。浮沉是比喻,點描出不能諧和的悲哀。

第十三十四句“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是運用了“比”的手法表達思婦的心志。思婦見棄,不單不以怨報之,反而愿意犧牲自己:“可以的話,我愿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思婦對夫君何等的忠誠和忠貞!為了得見夫君,不惜將自己比喻為西南風,化入君懷!

第十五十六句“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運用了“賦”的方法表達思婦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懷。思婦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過十年了,音訊全無,“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么可依靠的呢?”哀怨之情,直透長空。這兩句的表達非常直接,正是“賦”的典型手法。

本詩通篇表面上描寫思婦訴說被夫君遺棄的哀怨情懷,實際上暗喻自己被長兄疏遠排斥的苦悶和郁抑,這是另一種意義上運用了“比”的表達方法,這是詩人更深層的自況自喻。

古诗词大全 登樓望水

原文

鳥啼花發柳含煙,擲卻風光憶少年。 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何處一歸船。

譯文

暫無譯文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明月照高樓慢(中秋應制)

原文平分素商。四垂翠幕,斜界銀潢。顥氣通建章。正煙澄練色,露洗水光。明映波融太液,影隨簾掛披香。樓觀壯麗,附霽云、耀紺碧相望。宮妝。三千從赭黃。萬年世代,一部笙簧。夜宴花漏長。乍鶯歌斷續,燕舞回翔。玉

古诗词大全 明月照高樓慢(中秋應制)

原文平分素商。四垂翠幕,斜界銀潢。顥氣通建章。正煙澄練色,露洗水光。明映波融太液,影隨簾掛披香。樓觀壯麗,附霽云、耀紺碧相望。宮妝。三千從赭黃。萬年世代,一部笙簧。夜宴花漏長。乍鶯歌斷續,燕舞回翔。玉

古诗词大全 別同志

原文所立共寒苦,平生同與游。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天淡滄浪晚,風悲蘭杜秋。前程吟此景,為子上高樓。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相思怨

原文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別同志

原文所立共寒苦,平生同與游。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天淡滄浪晚,風悲蘭杜秋。前程吟此景,為子上高樓。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別同志

原文所立共寒苦,平生同與游。相看臨遠水,獨自上孤舟。天淡滄浪晚,風悲蘭杜秋。前程吟此景,為子上高樓。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相思怨

原文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一落索(春懷)

原文清曉鶯啼紅樹。又一雙飛去。日高花氣撲人來,獨自價、傷春無緒。別后暗寬金縷。倩誰傳語。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譯文暫無譯文

古诗词大全 一落索(春懷)

原文清曉鶯啼紅樹。又一雙飛去。日高花氣撲人來,獨自價、傷春無緒。別后暗寬金縷。倩誰傳語。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譯文暫無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