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

Posted 昌言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

2、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

原文

昌言舉進士時,吾始數歲,未學也。憶與群兒戲先府君側,昌言從旁取棗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親戚故,甚狎。昌言舉進士,日有名。吾后漸長,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對、聲律,未成而廢。昌言聞吾廢學,雖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聞。吾日益壯大,乃能感悔,摧折復學。又數年,游京師,見昌言長安,相與勞問,如平生歡。出文十數首,昌言甚喜稱善。吾晚學無師,雖日當文,中甚自慚;及聞昌言說,乃頗自喜。今十余年,又來京師,而昌言官兩制,乃為天子出使萬里外強悍不屈之虜庭,建大旆,從騎數百,送車千乘,出都門,意氣慨然。自思為兒時,見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貴不足怪,吾于昌言獨有感也!大丈夫生不為將,得為使,折沖口舌之間足矣。

往年彭任從富公使還,為我言曰:“既出境,宿驛亭。聞介馬數萬騎馳過,劍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及明,視道上馬跡,尚心掉不自禁。”凡虜所以夸耀中國者,多此類。中國之人不測也,故或至于震懼而失辭,以為夷狄笑。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頓,壯士健馬皆匿不見,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無能為也。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況與夷狄!請以為贈。

譯文

昌言考進士科目的時候,我才只有幾歲,還沒開始學習。回憶當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親身邊嬉戲玩耍,昌言也在旁邊,還曾拿來棗兒栗子給我吃;兩家住得很近,又因為是親戚的緣故,所以彼此十分親昵。昌言應考進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來漸漸長大,也稍稍懂得要讀書,學習句逗、對對子、四聲格律,結果沒有學成而廢棄了。昌言聽說我廢棄了學習,雖然沒有說我什么,而細察他的意思,是很遺憾的。后來過了十多年,昌言進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斷了音訊。我日益成長壯大,能夠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復學習。又過了幾年,我游歷京城,在汴京遇見了昌言,便彼此慰勞,暢敘平生以來的歡樂。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興,并且夸我寫得好。我學習開始晚,又沒有老師指導,雖天天作文,內心一直十分慚愧;等聽到昌言的話后,于是頗為自喜。到現在又十多年過去了,再次來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經身居兩制,他作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萬里以外的那些強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樹立大旌旗,跟隨的騎士多達幾百騎,送行的車輛有上千輛,走出京城大門情緒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時代見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時怎么會料想他會走到這一步了?一個人富貴起來并不奇怪,而我對昌言的富貴特別有所感觸啊!大丈夫活著不去當將軍,能當名使臣,用口舌辭令在外交上戰勝敵人就足夠了。前些年彭任跟隨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對我說:“出了國境之后,住宿在驛亭。聽到披甲戰馬幾萬騎馳聘而過,寶劍和長矛互相撞擊,整夜不絕于耳,跟隨之使臣驚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見道路上的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還難平息,好像心要跳出來似的。”大凡契丹用來向中國炫耀武力的手段,多為這類事情。中國去的使者,沒有識透他們這類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驚害怕到啞口無言,讓外族人嗤笑。唉!這是多么的沒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劉敬出使到冒頓去,壯士大馬都藏起來不讓看見,因此才有平城的戰役。現在的匈奴(契丹),我是深知他們沒有什么能力與作為的。孟子說:“面對諸侯國君的談話,就得藐視他。”更何況對待外族呢!請把上述的話權作臨別贈言吧。

注釋①石昌言:即石揚休。字昌言,宋代眉州人。少孤力學,登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知制誥。仁宗朝上疏力請廣言路,尊儒術,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于國,時人稱之。石、蘇兩家均眉州大戶,世有通家之誼。昌言進舉,洵方五歲。昌言出使契丹,為契丹國母生辰壽,在嘉祐元年(1056)八月。引本應作序,蘇洵父名序,避家諱而改。②大旆(pèi):一種末端呈燕尾狀之大旗。③彭任:宋代岳池人。慶歷初富弼使遼,任與偕行,道次語弼曰:“朝廷所謂書詞,萬一與口傳異,將何以對?”啟視果不同,弼即馳還朝,更書而去。④冒頓(mò dú):漢初匈奴族一個單于的名字。

賞析

該文作于嘉祐元年九月,是一篇贈序。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八月,刑部員外郎、知制誥石揚休(字昌言)出使北國前往契丹,慶賀契丹國母生辰。蘇洵給他這篇贈序(因為蘇洵之父名序,不稱序改稱引),就是讓他借鑒歷史經驗,不怕強敵威脅,發揚民族正氣,奪取外交勝利。文章首段回憶他們之間的親密交往,感佩揚休奉使強虜實現平生抱負,寄于莫大信任,充滿勸勉之情;二段回顧歷史情況,剖析強虜本質,指出藐視強虜是唯一正確的態度。文章用語簡煉,僅在這數百言間,就已經發揮得淋漓盡致,不得不成為令人敬仰的大家風范。

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石昌言使北引

[作者] 苏洵   [朝代] 宋代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标签: 序文 文言文 其他

《送石昌言使北引》译文

昌言考进士科目的时候,我才只有几岁,还没开始学习。回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逗、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拿出文章十多篇,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我学习开始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之使臣惊慌失色。等到天亮了,只见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之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现在的匈奴(契丹),我是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孟子说:“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更何况对待外族呢!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送石昌言使北引》注释

①石昌言:即石扬休。字昌言,宋代眉州人。少孤力学,登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知制诰。仁宗朝上疏力请广言路,尊儒术,防壅蔽,禁奢侈。其言皆有益于国,时人称之。石、苏两家均眉州大户,世有通家之谊。昌言进举,洵方五岁。昌言出使契丹,为契丹国母生辰寿,在嘉祐元年(1056)八月。引本应作序,苏洵父名序,避家讳而改。
②大旆(pèi):一种末端呈燕尾状之大旗。
③彭任:宋代岳池人。庆历初富弼使辽,任与偕行,道次语弼曰:“朝廷所谓书词,万一与口传异,将何以对?”启视果不同,弼即驰还朝,更书而去。
④冒顿(mò dú):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

《送石昌言使北引》作者苏洵简介

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年五十八岁。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其它作品

○ 六国论

○ 九日和韩魏公

○ 心术

○ 管仲论

○ 辨奸论

○ 苏洵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

古诗词大全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

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石昌言使北引[作者]苏洵 [朝代]宋代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

古诗词大全 送石昌言使北引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送石昌言使北引[作者]苏洵 [朝代]宋代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

词语大全 口舌之间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zhéchōngkǒushézhījiān。成语解释:折冲:引申为进行外交谈判;口舌:争吵。在辩论、争吵中进行外交谈判成语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折冲于口舌之间”成语使用:

词语大全 揉耳   [róu ěr]什么意思

揉耳  [róuěr][揉耳]基本解释顺耳。[揉耳]详细解释顺耳。宋梅尧臣《送石昌言使匈奴》诗:“闻到罽庭尤苦寒,译言揉耳不讥弹。”[揉耳]百科解释róuěrㄖㄡˊㄦˇ揉耳顺耳。宋

古诗词大全 雍陶《送于中丞使北蕃》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于中丞使北蕃原文:朔将引双旌,山遥碛雪平。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诗词作品:送于中丞使北蕃诗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