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Posted

篇首语:成家后,你要明白,你赚钱的速度不仅要快于你花钱的速度,还要快于父母变老的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2、古诗词大全 魏禧《登雨花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原文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譯文

⑴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雨花臺:在南京市南聚寶山上。⑵“鐘山”句:鐘山即紫金山。⑶“欲破”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愨(què)傳》“愿乘長風破萬里”語。⑷“秦皇”二句:《丹陽記》:“秦始皇埋金玉雜寶以壓天子氣,故名金陵”。瘞(yì)埋:蔥蔥:茂盛貌,此處指氣象旺盛。⑸城南臺:即雨花臺。⑹坐覺:自然而覺。⑺石頭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以形勢險要著稱。⑻黃旗入洛:三國時吳王孫皓聽術士說自己有天子的氣象,于是就率家人宮女西上入洛陽以順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處說“黃旗入洛”其實是吳被晉滅的先兆,所以說“竟何祥”。⑼鐵鎖橫江:三國時吳軍為阻止晉兵進攻,曾在長江上設置鐵錐鐵鎖,均被晉兵所破。⑽蕭蕭:冷落,凄清。⑾英雄:指六朝的開國君主;務,致力,從事。⑿“我幸”句:圣人,指朱元璋。

賞析

此詩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作者生當元末明初,飽嘗戰亂之苦。當時詩人正應征參加《元史》的修撰,懷抱理想,要為國家作一番事業。當他登上金陵雨花臺,眺望荒煙落日籠罩下的長江之際,隨著江水波濤的起伏,他的思潮也不禁翻滾。歷史上古都金陵幾度廢興的往事如在眼前。  詩的開頭描寫所看到的景色:長江從萬山叢中呼嘯東下,鍾山似蟠龍乘風西上。江山形勝,使詩人想起當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雜寶,以鎮壓金陵的“天子之氣”,但徒勞無功,金陵依然“王氣”旺盛,此時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著筆頭一轉,寫詩人自己的心緒和感慨。詩人說自己本是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臺眺江的。建國之初,氣象更新,何來愁思?讀完全詩,便不難明白,他是從歷史的教訓而生憂患。“荒煙落日”的遠景使他引發“蒼茫萬古意”,石頭城下的濤聲使他想起了三國、六朝的舊事。當年南朝陳后主君臣曾以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后來卻成為北軍的階下囚。三國吳主孫皓迷信“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帶了王室及后宮數千人要去洛陽稱帝,結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過了九年,晉軍伐吳,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置鐵鏈,橫鎖江面,可是依舊擋不住進攻,孫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時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一無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現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聯系全詩主旨,這與其說是詩人對現實的歌頌,毋寧說是詩人對國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來的明朝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呢?所以這四句聲調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帶有一絲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層歷史的陰影。既豪放偉岸,又沉郁頓挫。

全詩氣勢豪放,音韻鏗鏘,舒卷自如,縱橫隨意。

古诗词大全 魏禧《登雨花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雨花台原文: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登雨花台翻译及注释

翻译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注释1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2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3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雍容:华贵的样子。

登雨花台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躏著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著面前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明。「多新草」与「半旧卿」,一新一旧,新草遮盖的是旧日山河,旧卿却扮演了新贵的角色。由此不难见出诗人锤字炼句之功。

  最后两句,诗人在雨花台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满腹的悲愤还未倾吐干净,不觉暮色已经降临。作者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只见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达到了「感天地、泣鬼神」的程度。全诗也就在这悲风声中收束。

登雨花台作品背景

  魏禧是一位极富民族气节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隐居翠微山,筑室号「易堂」,授徒著述,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彭士望等称「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为最著。他深怀亡国之痛,在《许秀才传》中沉痛地说:「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他的散文多表彰抗敌殉国和坚守志节之士,他的诗歌多抒写故国之寺和国破之悲。这首《登雨花台》诗就表达了他对明清易代的伤感哀痛。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诗词作品:登雨花台 诗词作者:【明代】魏禧 诗词归类:【景点】、【登楼】、【抒情】、【爱国】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登雨花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明代·魏禧《登雨花台》登雨花台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

古诗词大全 登雨花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明代·魏禧《登雨花台》登雨花台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

古诗词大全 魏禧《登雨花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雨花台原文: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登雨花台翻译及注释翻译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

古诗词大全 魏禧《登雨花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雨花台原文: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登雨花台翻译及注释翻译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

古诗词大全 登雨花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雨花台[作者]魏禧 [朝代]明代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标签:登楼景点场景景色《登雨

古诗词大全 登雨花台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登雨花台[作者]魏禧 [朝代]明代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标签:登楼景点场景景色《登雨

古诗词大全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_翻译及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宋代·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

古诗词大全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原文_翻译及赏析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宋代·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

古诗词大全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_翻译及赏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一作: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