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Posted 故人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原文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薤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故人相望若為情。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譯文
①江城:指建康,今江蘇南京。②齏鹽:細碎的鹽。③吳興:在今浙江湖州。賞析
本詞作于1136年冬,當時作者正在呂祉幕中為屬僚,時年五十六歲。在此之前,他曾在呂祉主持下撰定《東南防守利便》,向宋高宗進諫以建康為都,收復中原,不被采納。因此在本篇中既有對金偽入侵的憤慨,又有對宦途的厭惡,詞風由以前的艷麗而變得“蒼老”不堪。這是他留給后人的最后一篇作品,次年八月就英勇就義了。
上片“四海”二句,金兵南來到此時已十年,兵戰不休,胡虜的鐵騎已直抵建康。此二句是敘事,但對金兵南侵和朝廷的妥協,一任金人兵臨建康,十分憤怒不滿。“歲華”三句,十年來自己消磨了歲月,稀疏的胡須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著涕淚,在冬天的寒風中結成冰粒,這一事實使他感到驚恐,自己的年華就在這兵燹之中漸漸消失了。
下片情緒更為低沉,詞人想到自己一生將盡,以后終老何處呢?“送老”二句,意為何處是我終老之地?我的緣份大概就在這吳興之地吧,年老力衰,又能去向何方呢?以“鹽”代處所。“故人”句,寫自己對故人思念之情。在下雨的深夜,孤燈伴著孤影,滿腹離愁別緒,難解難排。國破之憂和離別之愁,郁結于詞人心頭,情緒低沉甚至蒼老,使人不忍卒讀。[1]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事實,包括從宣和七年金滅宋至紹興四年金軍兵臨建康城下這段歷史。其時呂祉帥建康,辟陳克為右承事郎都督府準備差遣。職期間,陳克曾撰《東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議。無奈朝廷昏弱,奸佞當道,忠言不為所用。國運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嘆:“歲華銷盡客心驚。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詞上片主要借史實抒悲憤之情。而詞下片的情緒則從悲憤轉為悲觀。“送老齏鹽何處是?我緣應在吳興”就是被追歸隱思想的反映。齏鹽,原指切碎了的腌菜,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稱吳興郡,陳克意將隱居于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說走就走得干脆的,陳克長期僑居金陵,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離別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為情”云云。
這首詞悲慨沉郁,感情深厚,滿腔忠憤溢于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兩句正面點提形勢,訴說對進犯者的譴責,和對造成“胡塵直到江城”局面的趙宋王室的不滿。“客心驚”的原因不只是時光消逝,“疏髯如雪”一句似乎還為不能報效疆場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實際上也反映了為國事而涕淚交加的情態。“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兩句,承上“故人相望若為情”,是懸想別后故人孤愁情狀。蘇軾寄弟蘇轍詩云:“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簫瑟。”這里,借用蘇詩意象,以“別愁”、“孤影”表之,見故人于今獨處無侶之苦,也反襯出自己的孤苦處境。
就藝術特色而言,這首詞起承轉合,意脈不斷,巧妙無痕。起首兩句指出:十年來兵禍不止,以至于“胡塵直到江城”。這一形勢,是作者哀愁的原因,也是他欲別故人的原因。此詞發端處揭出感慨的原因,為全篇定基調,立綱領。此后雖然不再有一個字提到興亡,但由此種下的興亡之慨,隨處可見。這樣開頭,有籠罩之功力。至過變處,詞云“送老”,這和“十年”、“歲華銷盡”、“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這兩個字可謂承接嚴密。上片言老,是說國事不寧,個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則是尋求自己的歸宿。所以“送老”一語承上而啟下“應吳興”、“別愁”、“孤影”,與之一脈相承。詞到終了,卻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殘燈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環境描寫來寄托難言的苦衷,創造出迷離恍惚的氣氛,不但收來有力,而且含“有余不盡”之妙。
古诗词大全 臨江仙·登凌歊臺感懷
原文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賞析
這首詞,作于李之儀居今當涂期間的某年春天。
凌歊臺,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離宮于此。實際上,凌歊臺并不很高(據《太平寰宇記》載僅高四十丈 ),只是因周圍平曠,才望得很遠。李之儀的這首詞就是登此臺遠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發揮,借登凌歊臺以抒發內心的感慨。
“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 。”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時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儀雖身在江南,心猶念汴京和故土(李之儀的家鄉在今山東無棣 )。登高以眺遠,自難免引起萬千感觸。但詞人僅用“春光已過三分”一句概括他種種思緒,把無窮的空間感化作有限的時間感,從而收到含蓄蘊藉的審美效果。“ 銷魂”一詞,兼有極度高興和極度傷心兩方面的含義。
“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 。”飛花、墜絮,本都是自然形態的東西;但經過詩人的渲染,便都變成了含情物。飛花,指他人之乘風直上,舞態翩躚,得意非常;墜絮,喻己身之遭謗被逐,墮地沾泥,了無痕跡。
下片點明題意 :“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傷感甚”,指以往歲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擊。“那堪舊恨仍存”,意味著此刻、此后仍然“舊恨”綿綿。“清愁”,指所觸起的新愁。詞人在“愁”字下加用“滿眼”一詞,便使人覺得愁如春天的游絲彌漫空際。至于愁些什么,詞人并未明言,因此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空間。“共誰論”,進一步表明詩人塊然獨處,竟無人可為解愁。
“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卻,這里作“豈”解,“卻應”即“豈應”。詞人目睹凌高欠臺下春草叢生,很自然會聯想起淮南小山《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詩句。但李之儀這里的“王孫”指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詞人把歸鄉不得的怨恨歸咎于春草的不解相憶,實乃貌似無理卻至情的說法。
紀昀《 四庫全書總目·姑溪詞提要 》謂李之儀“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減秦觀。”可謂一語中的,總括了李之儀小詞的特點。這首詞就是明證。
相关参考
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原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注释1江城
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原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薤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注释1江城
原文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芒。歡顏為我解冰霜。酒闌清夢覺,春草滿地塘。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蕓香。功成名遂早還鄉。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詩句端來磨我鈍,鈍錐不解生芒。歡顏為我解冰霜。酒闌清夢覺,春草滿地塘。應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蕓香。功成名遂早還鄉。回車來過我,喬木擁千章。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賞析這首詞,作于李之儀居今當涂期間的某年春天。凌歊臺,南
原文偶向凌歊臺上望,春光已過三分。江山重疊倍銷魂。風花飛有態,煙絮墜無痕。已是年來傷感甚,那堪舊恨仍存。清愁滿眼共誰論。卻應臺下草,不解憶王孫。賞析這首詞,作于李之儀居今當涂期間的某年春天。凌歊臺,南
原文一點白鷗何處去,半江潮落沙虛。淡黃柳上月痕初。遐觀情悄悄,凝想步徐徐。每一相思千里夢,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問何如。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一點白鷗何處去,半江潮落沙虛。淡黃柳上月痕初。遐觀情悄悄,凝想步徐徐。每一相思千里夢,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問何如。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譯文暫無譯文
原文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譯文還記得當年剛剛進士登第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
原文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岐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閑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譯文還記得當年剛剛進士登第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前途似錦。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