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Posted 李白
篇首语: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古诗词大全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原文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譯文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長安,又像潘岳在河陽回顧洛陽那樣登上三山回望京城。夕陽使飛聳的屋脊色彩明麗,京城內的屋宇高低不齊,歷歷在目。殘余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白練。喧鬧的群鳥覆蓋了春天的小洲,各種花朵開滿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將遠離京城在他鄉久留,真懷念那些已停辦的歡樂宴會。回鄉的日期在何時,我惆悵不已淚落如雪珠。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鄉,誰的黑頭發能不改變?
注釋①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還望:回頭眺望。京邑:指南齊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②灞涘望長安:借用漢末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詩意。灞,水名,源出陜西藍田,流經長安城東。河陽視京縣:借用西晉詩人潘岳《河陽縣詩》“引領望京室” 詩意。河陽:故城在今河南夢縣西。京縣:指西晉都城洛陽。兩句意為:我懷著眷戀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頭眺望都城建康。③麗:使動用法,這里有“照射使……色彩絢麗”的意思。飛甍:上翹如飛翼的屋脊。甍:屋脊。參差:高下不齊的樣子。兩句意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絢麗,高高低低都能望見。④綺:有花紋的絲織品,錦緞。澄江:清澈的江水。練:潔白的綢子。兩句意為: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一匹白練。⑤喧鳥覆春洲:形容鳥兒眾多。覆:蓋。雜英:各色的花。甸:郊野。⑥方:將。滯淫:久留。淹留。懷:想念。⑦佳期:指歸來的日期。悵:惆悵。霰:雪珠。兩句意為:分別了,想到何日才能回來,不由得令人惆悵悲傷,留下雪珠般的眼淚。⑧鬒:黑發。變:這里指變白。兩句意為:懷著望鄉之情的人,又有誰能不白了頭發呢?
賞析
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句“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齊詩人謝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樓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領悟了“澄江靜如練”的意境,追憶前賢,這位大詩人不禁發出了古來知音難遇的長嘆。然而李白應未想到,由于他的嘆賞,謝朓這句詩卻在后世得到了無數的知音。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詩,抒寫詩人登上三山時遙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鄉之情。
這首詩應作于公元495年(齊明帝建武二年),謝朓出為宣城太守時。在這次出守途中,他還做了一首題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的古詩,據《水經注》記載,江水經三山,從板橋浦流出,可見三山當是謝朓從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經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長江南岸,附近有渡口,離建康不遠,相當于從灞橋到長安的距離。此詩開頭借用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時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貼切。“河陽視京縣”一句從字面上看似乎與上句語意重復,其實不然。這兒借用潘岳《河陽詩》“引領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為郡守,遙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晉的潘岳在河陽為縣令,遙望京城洛陽一樣。王粲的《七哀詩》作于漢末董卓被殺,李傕、郭汜大亂長安之時,他在灞涘回望長安,所抒發的不僅是眷戀長安的鄉情,更有向往明王賢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謝朓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內換了三個皇帝,也正處在政治動蕩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離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寫了詩人對京邑眷戀不舍的心情,以及對時勢的隱憂。
首二句領起望鄉之意,以下六句寫景,六句寫情。詩人扣住題意,選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將登臨所見層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詩里。遠遠望去,皇宮和貴族第宅飛聳的屋檐高低不齊,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見。只“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兩句,便寫盡滿城的繁華景象和京都的壯麗氣派。此處“白日”指傍晚的日光。“麗”字本有“附著”、“明麗”兩個意思,這里兼取二義,描繪出飛甍在落日中愈加顯得明麗輝煌的情景,可以見出謝朓煉字的功夫。“參差”二字既寫京城宮殿樓闕的密集,又使整個畫面顯得錯落有致。“皆可見”三字則暗中傳達出詩人神情的專注:既然全城飛甍都歷歷可見,那么從中辨認自己的舊居當也是一般登高望鄉之人的常情。所以這兩句雖是寫景,卻隱含著一個凝目遠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詩人沒有點明在山上流連凝望的時間有多久,但從“白日”變為“余霞”的景色轉換中自然就顯示出時辰的推移過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二句,描寫白日西沉,燦爛的余霞鋪滿天空,猶如一匹散開的錦緞,清澄的大江伸向遠方,仿佛一條明凈的白綢。這一對比喻不僅色彩對比絢麗悅目,而且“綺”、“練”這兩個喻象給人以靜止柔軟的直覺感受,也與黃昏時平靜柔和的情調十分和諧。“靜”字一作“凈”,亦佳。明人謝榛曾批評“澄”、“凈”二字意思重復,想改成“秋江凈如練”。另一位詩論家王世貞不以為然,認為江澄之后才談得上凈。清代詩人王士禎也譏諷謝榛說:“何因點竄‘澄江練’?笑殺談詩謝茂秦!”(《論詩絕句》)其實,如果沒有謝榛竄改,這“澄”字的好處還真容易被人忽視。唯其江水澄清,“凈”(或“靜”)字才有著落,才能與白練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時,“澄”凈的江水還能喚起天上云霞與水中倒影相互輝映的聯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靜如練”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點晴意義。可見“靜如練”這一比喻是因為有了“澄”字的襯托,才成功地表現出大江寧靜澄澈的境界。“靜”與“凈”相比,“靜”字寫境更為傳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練來比喻瀑布:“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貞譏為“惡境界”,原因就在用靜態的白練來形容飛瀉的水瀑,反將活景寫呆了。這個例子可以幫助讀者從反面體味“靜如練”的好處。如果將謝朓這兩句詩與謝靈運的“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登江中孤嶼》)相比較,可以看出謝朓在景物描寫上的飛躍。謝靈運以直敘的手法來說明水天輝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較實。而謝朓則能夠利用恰當的比喻進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鮮明悅目的色彩,并能融進主人公對景物情調的感受,表達更為空靈。
如果說“余霞”兩句是用大筆暈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兩句則是以細筆點染江洲的佳趣。喧鬧的歸鳥蓋滿了江中的小島,各色野花開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鳥的喧嚷越發襯出傍晚江面的寧靜,遍地繁花恰似與滿天落霞爭美斗艷。鳥兒尚知歸來,而人卻離鄉遠去,何況故鄉正滿目春色如畫,直教人流連難舍。
無怪詩人嘆息:“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這兩句巧用此處字義可作兩解的特點,既抒發了將要久客在外的離愁和對舊日歡宴生活的懷念,又寫出了詩人已去而復又半途遲留、因懷鄉而罷卻歡宴的情態。“去矣”、“懷哉”用虛詞對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嘆語氣,增強了聲情搖曳的節奏感。
至此登臨之意已經寫盡,往下似乎無可再寫。但詩人卻巧妙地跳過一步,由眼前對京城的依戀之情,想到此去之后還鄉遙遙無期,淚珠像雪糝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層波瀾。“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則又由自己的離鄉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鄉之情:人生有情,終知望鄉。長此以往,誰也不能擔保黑發不會變白。結尾雖寫遠憂,而實與開頭呼應,仍然歸到還望的本意,而詩人的情緒也在抒發人生感慨之時跌落到最低點。
這首詩寫景色調絢爛紛繁、滿目彩繪,寫情單純柔和,輕清溫婉。詩人將京邑的黃昏寫得如此明麗美好,毫無蒼涼暗淡之感,固然是為了渲染他對故鄉的熱愛,但也與詩中所表現的游宦懷鄉之情并無深永的感傷意味有關。全詩結構完整對稱,而給人印象最深的則是“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兩句。這種情景分詠、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現象是宋齊山水詩還處于早期階段的共同特點,也與謝朓詩存在著鐘嶸所說“篇末多躓”的毛病有關。謝朓山水詩仍然沿襲謝靈運前半篇寫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貧乏,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舉的風力,加之又“專用賦體”,直陳其意,不像寫景那樣凝煉形象,更覺意弱而文散。此篇結尾情緒柔弱消沉,便與前面所寫的壯麗開闊的景色稍覺不稱。但盡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詩風的清麗和情韻的自然,卻標志著山水詩在藝術上的成熟,對唐人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李白每逢勝景,常“恨不能攜謝朓驚人詩句來”(《云仙雜記》),“解道澄江靜如練”只是這類佳話中的一例而已。
古诗词大全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文翻译赏析)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首二句领起望乡之意,以下六句写景,六句写情。诗人扣住题意,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将登临所见层次清楚地概括在六句诗里。远远望去,皇宫和贵族第宅飞耸的屋簷高低不齐,在日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只「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两句,便写尽满城的繁华景象和京都的壮丽气派。此处「白日」指傍晚的日光。「丽」字本有「附着」、「明丽」两个意思,这里兼取二义,描绘出飞甍在落日中愈加显得明丽辉煌的情景,可以见出谢朓炼字的功夫。「参差」二字既写京城宫殿楼阙的密集,又使整个画面显得错落有致。「皆可见」三字则暗中传达出诗人神情的专注:既然全城飞甍都历历可见,那么从中辨认自己的旧居当也是一般登高望乡之人的常情。所以这两句虽是写景,却隐含着一个凝目远眺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如果说「余霞」两句是用大笔晕染江天的景色,那么「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两句则是以细笔点染江洲的佳趣。喧闹的归鸟盖满了江中的小岛,各色野花开遍了芬芳的郊野。群鸟的喧嚷越发衬出傍晚江面的宁静,遍地繁花恰似与满天落霞争美斗艳。鸟儿尚知归来,而人却离乡远去,何况故乡正满目春色如画,直教人流连难舍。 无怪诗人叹息:「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这两句巧用此处字义可作两解的特点,既抒发了将要久客在外的离愁和对旧日欢宴生活的怀念,又写出了诗人已去而复又半途迟留、因怀乡而罢却欢宴的情态。「去矣」、「怀哉」用虚词对仗,造成散文式的感叹语气,增强了声情摇曳的节奏感。 至此登临之意已经写尽,往下似乎无可再写。但诗人却巧妙地跳过一步,由眼前对京城的依恋之情,想到此去之后还乡遥遥无期,泪珠像雪糁般散落在胸前,感情便再起一层波澜。「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则又由自己的离乡之苦,推及一般人的思乡之情:人生有情,终知望乡。长此以往,谁也不能担保黑发不会变白。结尾虽写远忧,而实与开头呼应,仍然归到还望的本意,而诗人的情绪也在抒发人生感慨之时跌落到最低点。 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这种情景分咏、名句往往突出于一篇之中的现象是宋齐山水诗还处于早期阶段的共同特点,也与谢朓诗存在着钟嵘所说「篇末多踬」的毛病有关。谢朓山水诗仍然沿袭谢灵运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的程式。由于思想感情贫乏,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志趣,后半篇的抒情大多缺乏健举的风力,加之又「专用赋体」,直陈其意,不像写景那样凝炼形象,更觉意弱而文散。此篇结尾情绪柔弱消沉,便与前面所写的壮丽开阔的景色稍觉不称。但尽管如此,他在景物剪裁方面的功力,以及诗风的清丽和情韵的自然,却标志著山水诗在艺术上的成熟,对唐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李白每逢胜景,常「恨不能携谢朓惊人诗句来」(《云仙杂记》),「解道澄江静如练」只是这类佳话中的一例而已。
相关参考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南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朝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作者]谢朓 [朝代]南北朝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
古诗词大全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文翻译赏析)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
古诗词大全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全文翻译赏析)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南朝诗人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
散绮 [sànqǐ][散绮]基本解释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浄如练。”元姚燧《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词:“暮
散绮 [sànqǐ][散绮]基本解释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浄如练。”元姚燧《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词:“暮
澄江 [chéngjiāng][澄江]基本解释1.清澈的江水。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宋柳永《轮台子》词:“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2.水名
词语大全 余霞成绮 [yú xiá chéng qǐ]什么意思
余霞成绮 [yúxiáchéngqǐ][余霞成绮]成语解释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余霞成绮]成语出处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