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汉武帝秋风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Posted 中流
篇首语: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汉武帝秋风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汉武帝秋风辞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辞》[注释] 1、棹:(zhào)
《秋风辞》[赏析]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随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
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
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
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作者介绍] 刘彻(前156-前87),西汉中期的皇帝,谥号为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能诗善赋,今流传《悼李夫人赋》。
作品内容年代:汉作者:刘彻作品:秋风辞内容: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作品注释注释:诗歌篇名。汉武帝刘彻作。武帝巡行河东,泛舟于汾河之上,与臣下宴饮时作。“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
古诗词大全 秋风引原文_翻译及赏析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代·刘禹锡《秋风引》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天 ,写风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鉴赏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结合前两句诗,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被贬期间。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刘禹锡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明代·朱栴《浪淘沙·秋》浪淘沙·秋
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 秋天 ,边塞思乡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宋代·陆游《秋思》
秋思
宋代:陆游
秋天向往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宋代·张辑《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疏帘淡月·寓桂枝香秋思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婉约 ,秋天 ,写景抒怀
相关参考
〈秋风辞〉汉武帝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时届秋季,西风吹起,天上白云飞逝。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草木变黄而摇落,北雁亦已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虽然众芳芜秽,也有兰花与菊花。怀佳人兮不能忘─>兰菊的高雅,
〈秋风辞〉汉武帝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时届秋季,西风吹起,天上白云飞逝。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草木变黄而摇落,北雁亦已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虽然众芳芜秽,也有兰花与菊花。怀佳人兮不能忘─>兰菊的高雅,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作者]曹唐 [朝代]唐代鳌岫云低太一坛,武皇斋洁不胜欢。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剑佩有声宫树静,星河无影禁花寒。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汉武帝于宫中宴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作者]曹唐 [朝代]唐代鳌岫云低太一坛,武皇斋洁不胜欢。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剑佩有声宫树静,星河无影禁花寒。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汉武帝于宫中宴
汉武帝原文: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诗词作品:汉武帝诗词作者:【宋代】叶绍翁诗词归类:【离别】
汉武帝原文: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诗词作品:汉武帝诗词作者:【宋代】叶绍翁诗词归类:【离别】
汉武帝杂歌三首原文:汉武好神仙,黄金作台与天近。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绿鬓萦云裾曳雾,双节飘飖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间,碧空何处来时路。玉盘捧桃将献君,踟蹰未去
汉武帝杂歌三首原文:汉武好神仙,黄金作台与天近。王母摘桃海上还,感之西过聊问讯。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绿鬓萦云裾曳雾,双节飘飖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间,碧空何处来时路。玉盘捧桃将献君,踟蹰未去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代·刘禹锡《秋风引》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天,写风思乡译文及注释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代·刘禹锡《秋风引》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天,写风思乡译文及注释译文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