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题李易安书琵琶行原文

Posted 琵琶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题李易安书琵琶行原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题李易安书琵琶行原文

2、古诗词大全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题李易安书琵琶行原文

佳人薄命纷无数,岂独浔阳老商妇。青衫司马太多情,一曲琵琶泪如雨。此身已失将怨谁?世间哀乐长相随。易安写此别有意,字字欲诉中心悲。永嘉陈侯好奇士,梦里谬为儿女语。花颜国色草上尘,朽骨何堪污唇齿。生男当如鲁男子,生女当如夏侯女。千载秽迹吾欲洗,安得浔阳半江水!——明代·宋濂《题李易安书琵琶行》

题李易安书琵琶行

佳人薄命纷无数,岂独浔阳老商妇。
青衫司马太多情,一曲琵琶泪如雨。
此身已失将怨谁?世间哀乐长相随。
易安写此别有意,字字欲诉中心悲。
永嘉陈侯好奇士,梦里谬为儿女语。
花颜国色草上尘,朽骨何堪污唇齿。
生男当如鲁男子,生女当如夏侯女。
千载秽迹吾欲洗,安得浔阳半江水!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

天风缥缈约飞泉,千尺晴红拂紫烟。遥见树木车暂息,高蟠潸石与盘桓。——明代·唐寅《题画四首》

题画四首

天风缥缈约飞泉,千尺晴红拂紫烟。
遥见树木车暂息,高蟠潸石与盘桓。文侯官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 65》

已亥杂诗 65

文侯官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
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你性随邪,迷恋不来也。我心痴呆,等到月儿斜。你欢娱受用别,我凄凉为甚迭!休谎说,不索寻吴越。咱,负心的教天灭!——元代·关汉卿《【双调】碧玉箫 五》

【双调】碧玉箫 五

你性随邪,迷恋不来也。
我心痴呆,等到月儿斜。
你欢娱受用别,我凄凉为甚迭!
休谎说,不索寻吴越。
咱,负心的教天灭!

古诗词大全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琵琶行/琵琶引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不得志 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六 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琵琶引翻译及注释

翻译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著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著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注释〔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2〕明年:第二年。(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8〕为:做。〔9〕贾(gǔ)人:商人。〔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1〕快:畅快。〔12〕悯然:忧郁的样子。〔13〕漂沦:漂泊沦落。〔14〕出官:(京官)外调。〔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17〕为:创作。〔18〕长句:指七言诗。〔19〕歌:作歌。〔20〕凡:总共。〔21〕言:字。〔22〕命:命名,题名。〔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5)主人:诗人自指。〔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絃的轴,以调音定调。〔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伤。(30〕信手:随手。〔31〕续续弹:连续弹奏。〔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动作。〔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37〕《六》: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38〕大弦:指最粗的弦。〔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40〕小弦:指最细的弦。〔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43〕幽咽:遏塞不畅状。〔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45〕凝绝:凝滞。〔46〕迸:溅射。〔47〕曲终:乐曲结束。〔48〕拔:弹奏絃乐时所用的拔工具。〔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50〕舫:船。〔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52〕虾(ha)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59〕钿(dian)头银篦(bi):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60〕击节:打拍子。〔61〕颜色故:容貌衰老。〔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63〕去来:走了以后。〔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66〕重:重新,重又之意。〔67〕唧唧:叹声。〔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70〕暂:突然。〔71〕却坐:退回到原处。〔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74〕掩泣:掩面哭泣。〔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琵琶行/琵琶引赏析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像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琵琶行/琵琶引创作背景

  《琵琶行》(pi pa xing)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pen pǔ)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藉著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

  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琵琶引赏析二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行/琵琶引鉴赏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著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诗词作品:琵琶行╱琵琶引 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 诗词归类:【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乐府】、【写人】、【愤懑】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题李愬画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题李愬画像[作者]惠洪 [朝代]宋代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

古诗词大全 题李愬画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题李愬画像[作者]惠洪 [朝代]宋代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只吞项羽。君得李佑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羊公德行化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

古诗词大全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古诗词大全 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及翻译赏析

琵琶行/琵琶引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古诗词大全 书琵琶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书琵琶背[作者]李煜 [朝代]唐代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书琵琶背》作者李煜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古诗词大全 书琵琶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书琵琶背[作者]李煜 [朝代]唐代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书琵琶背》作者李煜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古诗词大全 琵琶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琵琶行[作者]牛殳 [朝代]唐代何人㔉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古诗词大全 琵琶行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琵琶行[作者]牛殳 [朝代]唐代何人㔉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古诗词大全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诗篇全文翻译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系列:唐诗三百首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

古诗词大全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诗篇全文翻译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系列:唐诗三百首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