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志·卷二十三原文
Posted 郎中
篇首语: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志·卷二十三原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志·卷二十三原文
志·卷二十三
沈昫等
职官二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 谓之三师,并正一品。后汉初,太傅置府僚。至周、 隋,三师不置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隋炀帝废三师之官。武德复置,一如隋制。
三师,训导之官,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 无其人,则阙之。
太尉、司徒、司空各一员。 谓之三公,并正一品。魏、晋至北齐,三公置府僚。 隋初亦置府僚,寻省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唐因之。武德初,太宗为之,其后亲 王拜三公,皆不视事,祭祀则摄者行也。 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 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大祭祀,则太尉亚献,司徒奉俎,司 空扫除。
尚书都省 龙朔二年,改为中台,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台,神龙初复。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 六尚书,各分领四司。
尚书令一员。 正二品。武德中,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 令总领百官, 仪刑端揆。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 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
左右仆射各一员, 从二品。龙朔二年,改为左右匡,光宅元年,改为文昌左右 相,开元元年,改为左右丞相,天宝元年,复为左右仆射。 掌统理六官,纲纪 庶务,以贰令之职。自不置令,仆射总判省事。御史纠劾不当,兼得弹之。
左右丞各一员。 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龙朔改为左右肃机,咸亨 复,永昌元年,升为从三品也,如意元年,复四品也。 左丞掌管辖诸司,纠正 省内,勾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通判都省事。若右丞阙,则并行之。右丞管兵 部、刑部、工部十二司。若左阙,右丞兼知其事。御史有纠劾不当,兼得弹之。
左右司郎中各一员。 并从五品上。隋置,武德初省。贞观初,复置。龙朔二年, 改为左右丞务,咸亨复也。 左司郎中,副左丞所管诸司事,省署钞目,勘稽失, 知省内宿直之事。若右司郎中阙,则并行之。左右司员外郎各一员。 天后永昌元年, 置左右司员外郎各一人。神龙初省,后复置。 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各掌副十有 二司之事,以举正稽违,省署符目焉。
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与百僚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上之所以迨下, 其制有六,曰制、敕、册、令、教、符。 天子曰制,曰敕,曰册。皇太子曰令。亲 王、公主曰教。尚书省下于州,州下县,县下乡,皆曰符也。
凡下之所以达上,其制亦有六,曰表、状、笺、启、辞、牒。 表上于天子。其 近臣亦为状。笺、启上皇太子,然于其长亦为之。非公文所施,有品已上公文,皆 曰牒。庶人言曰辞也。 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 关,谓关通其 事;刺,谓刺举之;移,谓移其事于他司。移则通判之官皆连署也。 凡内外百 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凡尚书省施行制敕,案成则给程以钞之。若 急速者,不出其日。若诸州计奏达于京师,量事之大小与多少,以为之节。凡京师 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遣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 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凡施行公文应印者,监印之官考其事目无差, 然后印之,必书于历。每月终纳诸库。凡尚书省官,每日一人宿直。都司报废直簿, 转以为次。凡内外百僚,日出而视事,既午而退,有事则直官省之。其务繁,不在 此例。凡天下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率以岁终为断。京师诸司,皆以四月 一日纳于都省。其天下诸州,则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审之。连署封印,附计 帐,使纳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诸司令史对覆。若有隐漏不同,皆附于考 课焉。
主事六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八人,书令史三十六人,亭长六人,掌固十 四人。 凡令史掌案文簿,亭长、掌固检校省门户仓库事陈设之事也。
吏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龙朔二年,改为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为天官尚 书,神龙复为吏部尚书也。 侍郎二员。 正四品上。隋炀帝大业三年,尚书六曹, 各置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并正四品。国家定令,诸曹侍郎降为正四品下,唯 吏部侍郎为正四品上。龙朔改为司列少常伯,咸亨复。总章元年,吏部、兵部各增 置侍郎一员也。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之政令。其属 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 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凡选授之制,每岁集于孟冬。去王城五百里之 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下旬。尚书、侍郎,分为三铨。 尚书为尚 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也。 凡择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实。四才,谓身、 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三实,谓德行、才用、劳效,德均以才,才均 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 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 抑贪冒,进贤能,然后据其官资,量其注拟。 五品已上,以名上中书门下,听制授 其官。六品已下,量资任定。其才职颇高,可擢为拾遣、补阙、监察御史者,亦以 名送中书门下,听敕授。 其有历职清要,考第颇深者,得隔品授之,不然即否。 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资官。凡注官,若官资未相当,及以为非便者,听至三注。 凡伎术之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甲。凡同司联事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 凡皇亲诸亲及军功,兼注员外郎。凡注拟,必先具官阶团甲,送门下以闻。 注官, 阶高拟卑曰“行”,阶卑拟高曰“守”。三铨注拟讫,皆当铨团甲,过左右仆射。 若中铨、东铨,则过尚书讫,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然后 进甲以闻,听旨授而施行焉。若左右仆射门下批官不当者,别改注,亦有重执而上 者也。 凡大选,终于季春之月, 若选人有身在军旅,则军中试书判,封送吏部。 亦有春中下解而后集,谓之春选。若优劳人,有敕则有处分及即与官者,并听非时 选,一百日内注拟之。 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补万方之阙政,官人之道备焉。
郎中二员, 并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并隋曹改也。 员外 郎二员。 并从六品上。 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 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阶品。凡叙阶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至九品, 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并于吏部当番上下。 其应当番四十五日。 若都省须人送符,诸司须人者,并兵部、吏部散官上。经两番已上,听简入选。不 第者,依番名不过五六也。 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有以勋庸,有 以资廕,有以秀孝,有以劳考,有除免而复叙者,皆循法以申之,无或枉冒。凡应 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别制而进之,不然则否。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 同者先齿。凡京司有常参官、 谓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 御史、太常博士。 供奉官、 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尽名供奉官。 诸司 长官、清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两人,待制于衙。 供 奉官、宿卫官不在此例。 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职相当,不应进让。凡职事 官应觐省及移疾,不得过程。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凡官人 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及风疾、使酒,皆不得入仕。凡内外 官有清白着闻,应以名荐,则中书门下改授,五品已上,量加升进,六品已下,有 付吏部即量等第迁转。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稍优之。六品已下,秩满 听选,不在放限。其岭南、黔中,三年一置选补使,号为南选。凡天下官吏,各有 常员。凡诸司置直,皆有定数。 诸司诸色有品直官。 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 行李之命。簿书景迹,功赏殿最,具员皆与员外郎分掌之。郎中一人掌小铨,亦分 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谓之流外铨,亦谓之小选。其校试铨注, 与流内铨略同。其吏部、兵部、礼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谓之前 八司,其余则曰后行。凡择流外,取工书、计,兼颇晓时务。 三事中,有一优长, 则在叙限。 每经三考转选,量其才能而进之,不则从旧任。 小铨,旧委郎中专 知。开元二十五年,又敕铨试讫留放,皆尚书侍郎定之也。 员外郎一人掌判南 曹。 曹在选曹之南,故谓之南曹。 每岁选人,有解状、簿书、资历、考课,必 由之以核其实,乃上三铨。其三铨进甲则署焉。员外郎一人裳判曹务。凡预太庙斋 郎帖试,如贡举之制。
司封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隋曰主爵郎,武德因之。龙朔二年改为司封大夫, 光宅改司封郎中也。 司封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封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国之封爵,凡 有九等。 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三曰国 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五曰县公,从二品, 食邑一千五百户。六曰县侯,从三品,食邑一千户。七曰县伯,正四品,食邑七进 户。八曰县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户。九曰县男,从五品,食邑三百户。 凡名 山大川,及畿内诸县,皆不以封。至郡公有余爵,听回授子孙。其国公皆特封。凡 天下观有定数。每观立三纲,以道德高者充。凡三元诸斋日,修金录、明真等斋。 凡道士、女道士簿籍,三年一造。凡外命妇之制,皇之姑,封大长公主,皇姊妹, 封长公主,皇女,封公主,皆视正一品。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 封县主,视正二品。王母妻,为妃。一品及国公母妻,为国夫人。三品已上母妻, 为郡夫人。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若勋官,三品有封,母妻为县君。散官并同职 事。勋官四品有封,母妻为乡君。其母邑号,皆加“太”字,各视其夫、子之品。 若两有官爵者,从其高。若内命妇,一品之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之母,为从四 品郡君;三品四品之母,并为正五品县君。凡妇人,不因夫及子而别加邑号,夫人 云某品夫人,郡君为某品郡君,县君、乡君亦然。凡庶子,有五品已上官,皆封嫡 母。无嫡母,封所生母。凡二王后夫人,职事五品已上,散官三品已上,王及国公 母妻,朝参各视其夫及子之礼。凡亲王,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正六品。 嗣王、郡王及一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视正七品。三品及国公, 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人,视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降此外 皆为妾。凡皇家五等亲,及诸亲三等,存亡升降,皆立簿书籍,每三年一造。除附 之制,并载于宗正寺。
司勋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隋曰司勋郎,武德初乃加“中”字。龙朔改为司勋 大夫,咸亨复也。 司勋员外郎二员, 从六品上。 主事四人, 从九品上。
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邦国官人之 勋级。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 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比正四品。七转为 轻车都尉,比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比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比从五品。四 转为骁骑尉,比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比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比正七品。一 转为武骑尉,比从七品。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勋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后奏拟。
考功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二年改为司绩大夫,咸亨初乃复。 考功员 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龙朔改为司绩员外郎,咸亨复。 主事三人, 从八品上。
令史十三人,书令史二十五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内外文武官 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 定为九等考第,各于所由司准额校定,然后送省。内外文武官,量远近以程之有差, 附朝集使送簿至省。每年别敕定京官位望高者二人,其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 考。又定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其一人监京官考,一人监外官考。郎中判京官 考,员外判外官考。其检覆同者,皆以功过上使。京官则集应考之人对读注定,外 官对朝集使注定。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 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其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 侍之最。其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其三曰扬清激浊,褒贬必当, 为考校之最。其四曰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其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 奏,为乐官之最。其六曰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其七曰都统有方,警 守无失,为宿卫之最。其八曰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其九曰推鞫得情, 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其十曰仇校精审,明为刊定,为校正之最。其十一曰承旨 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其十二曰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十 三曰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其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 最。其十五曰详录典正,辞理兼举,为文史之最。其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 为纠正之最。其十七曰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勾检之最。其十八曰职事修理,供 承强济,为监掌之最。其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其二十曰耕耨 以时,收获成课,为屯官之最。其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其 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其二十三曰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 方术之最。其二十四曰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其二十五曰市廛不扰, 奸滥不作,为市司之最。其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其二十七 曰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一最以上,有 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一最以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善,为上下。 一最以上,而有一善,或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一最以上,或无最而有一善,为 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 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若于善最之外,别可加尚,及 罪虽成殿,情状可矜,虽不成殿,而情状可责者,省校之日,皆听考官临时量定。 内外官从见任改为别官者,其年考从日申校,百司量其闲剧,诸州据其上下。进考 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功过于限,亦听量进。其流外官,本司量 其行能功过,立四等考第而勉进之。凡亲勋翊卫,皆有考第。考第之中,略有三等。 卫主帅,如三卫之考。其监门、校尉、直长,如主帅之考。凡谥议之法,古之通典, 皆审其事,以为旌别。
户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隋为民部尚书,贞观二十三年改为户部。明庆元年改 为度支,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太常伯,光宅元年改为地官尚书,神龙复为户部。 侍郎二员。 正四品下。因隋已来改易名位,皆隋尚书也。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 田户、均输、钱谷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 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
郎中二员, 从五品上。 员外郎二员, 从六品上。郎中、员外,自隋已来, 随曹改易。 主事四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四人,亭长六 人,掌固十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分理户口、井田之事。凡天下十道,任土所 出,为贡赋之差。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而羁縻之州,迨八百焉。四万户 已上为上州,二万户以上为中州,不满为下州。凡三都之县,在内曰京县,城外曰 畿,又望县有八十五焉。其余则六千户以上为上县,二千户已上为中县,一千户已 上为中下县,不满一千户皆为下县。凡天下之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口四千 六百二十八万五千一百六十一。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 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 凡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每一岁一造 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凡天下之户,量 其资定为九等,每定户以仲年,造籍以季年。州县之籍,恒留五比,省籍留九比。 凡户之两贯者,先从边州为定,次从关内,次从军府州。若俱者,各从其先贯焉。 乐住之制:居狭乡者,听其从宽;居远者,听其从近;居轻役之地者,听其从重。 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巧作器用者为 工,屠沽兴贩者为商。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凡天 下之田,五尺为步,步二百有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度其肥瘠宽狭,以居其人。凡 给田之制有差,园宅之地亦如之。凡给口分田,皆从便近。居城之人,本县无田者, 则隔县给授。凡应收授之田,皆起十月,毕十二月。凡授田,先课后不课,先贫后 富,先多后少。凡州县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凡官人及 勋,授永业田。凡天下诸州有公廨田,凡诸州及都护府官人有职分田。凡赋役之制 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 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 焉。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调, 三旬则租调俱免。凡庸调之物,仲秋敛之,季秋发于州。租则准州土收获早晚,量 事而敛之。仲冬起输,孟春而纳毕。本州纳者,季冬而毕。凡诸国蕃胡内附者,亦 定为九等。凡岭南诸州税米,及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 制。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闻于乡闾者,州县申省奏闻,而表其门闾,同籍悉 免课役。有精诚致应者,则加优赏焉。凡京司文武职事官,皆有防阁。凡州县官僚, 皆有白直。凡州县官及在外监官,皆有执衣。凡诸亲王府属,并给士力,具品数如 白直。凡有功之臣,赐实封者,皆以课户充。凡食封,皆传于子孙。凡庶人年八十 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 五日至京师,十一月一日户部引见讫,于尚书省与群官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 绩之事。元日,陈其贡篚于殿廷。凡京都诸县令,每季一朝。
度支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改为司度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租赋多少之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途 之利。每岁计其所出而度其所用,转运征敛送纳,皆准程而节其迟速。凡和籴和市, 皆量其贵贱,均天下之货,以利于人。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凡天 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轻重贵贱、平易险涩而为之制。凡天下边军,有支 度使,以计军资粮仗之用。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旨为准。
金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珍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 六品上。 主事三人, 从九品上。 令史八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库藏钱帛出纳之事,颁其节制,而司其簿 领。凡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 十尺为丈。凡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 三斗为大斗,十斗为斛。凡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 为大两,十六两为斤。凡积秬黍为度量权衡,调钟律,测晷景,合汤药,及冠冕之 制用之。内外官私,悉用大者。凡库藏出纳,皆行文榜,季终会之。若承命出纳, 则于中书、门下省覆而行之。百司应请月俸,符牒到,所由皆递覆而行之,乃置木 契,与应出物之司相合。凡官私互市,物数有制。凡缣帛之类,有长短、广狭、端 疋、屯綟之差。凡赐十段,其率绢三疋,布三端,绵三屯。若杂彩十段,则丝布二 疋,二疋,绫二疋,缦四疋。若赐蕃客锦彩,率十段则锦一张,绫二疋,缦三疋, 绵四屯。凡遣使覆囚,则给时服。若诸使经二年不还,亦如之。凡时服称一具者, 全给之,一副者,减给之。正冬之会,称束帛有差者,皆赐绢,五品已上五疋,六 品已下三疋,命妇视其夫、子。
仓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度大夫,咸亨复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 从九品上。 令史九人,书令史二十人,计史一人, 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判天下仓储,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凡中外 文武官,品秩有差,岁再给之。乃置木契一百枚,以与出给之司合。诸司官人及诸 色人应给食者,皆给米。凡致仕之官,五品已上及解官充侍者,各给半禄。即迁官 者,通计前禄,以充后数。凡都已东租纳含嘉仓,自含嘉转运以实京太仓。自洛至 陕为陆运,自陕至京为水运,置使,以监充之。凡王公已下,每岁田苗,皆有簿书。 凡义仓所以备岁不足,常平仓所以均贵贱也。
礼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隋旧。龙朔改为司礼太常伯,光宅改为春官尚书,神 龙复也。 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名因随曹改易也。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 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 客。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凡举试之制, 每岁仲冬,率与计偕。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试方略策五条。此科取人稍峻,贞观 已后遂绝。 二曰明经,三曰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凡此六科,求 人之本,必取精究理实,而升为第。其有博综兼学,须加甄奖,不得限以常科。其 弘文、崇文馆学生,虽同明经、进士,以其资廕全高,试取粗通文义。其郊社斋郎 简试,如太庙斋郎。其国子监大成十二员,取明经及第人聪明灼然者,试日诵千言, 并口试,仍策所习业,十条通七,然后补充。各授散官,依旧令于学内习业,以通 四经为限。
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隋曰仪曹郎,武德改礼 部郎中员外,龙朔为司礼大夫司礼员外,咸亨复。 主事二人, 从八品上。 令史五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贰尚书、 侍郎。举其仪制,而辨其名数。凡五礼之仪,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 有五;二曰宾礼,其仪有六;三曰军礼,其仪二十有三:四曰嘉礼,其仪五十;五 曰凶礼,其仪一十有八。凡元日,大陈设于含元殿,服衮冕临轩,展宫县之乐,陈 历代宝玉舆辂,备黄麾仗,二王后及百官、朝集使、皇亲,并朝服陪位。大会之日, 陈设如初。凡冬至,大陈设如元正之仪。其异者,无诸州表奏祥瑞贡献。凡元正、 冬至大会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诣东宫庆贺。凡千秋节,御楼设九部之乐,百 官袴 褶陪位。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 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参。凡诸蕃国来朝,皆设宫县之乐及黄麾仗。 若蕃国使,则减黄麾之半。凡册皇后、太子、太子妃、诸王、诸王妃、公主,并临 轩册命,陈设如冬、正之仪。讫,皆拜太庙。凡祥瑞,皆辨其名物。有大瑞、上瑞、 中瑞,皆有等差。凡太阳亏,所司预奏,其日置五鼓五兵于太社,而不视事。百官 各素服守本司,不听事。过时乃罢。月蚀,则击鼓于所司。若五岳、四镇四渎崩竭, 皆不视事三日。凡二分之月,三公巡行山陵,则太常卿为之副。凡百官拜礼,各有 差。致敬之士,若非连属,应敬之官相见,或自亲戚者,各从其私礼。凡乐,有五 声、八音、六律、六吕,陈四悬之度,分二舞之节,以和人伦,以调节气,以享鬼 神,以序宾客。凡私家不得设钟声。三品已上,得备女乐。五品女乐不得过三人。 居大功已上丧,受册及之官,虽有鼓皆给铜印,有鱼符之制。 并出于门下省。 凡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天子、皇后、太子已下之服, 事在《舆服志》也。 凡百僚冠笏、伞幌、珂珮,各有差。常服亦如之。凡凶服,不入公门。凡授都督、 刺史阶未入五品者,并听着绯珮鱼,离任则停。凡文武官赴朝诣府,导从各有差。 凡职事官薨卒,有赙赠、柳翣、碑碣,各有制度。
祠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禋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 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五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 固八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 药、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祇,三曰享人鬼,四曰释 奠于先圣先师。其差有三:若昊天上帝、皇地祇、州、宗庙为大祀。 祀天地皆以祖 宗配享。 日月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齐太 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 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大祀,皇帝亲祭,则太尉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若有 司摄事,则太尉为初献,太常卿为亚献。凡大祀,散斋四日,致斋二日。小祀,散 斋二日,致斋一日。皆祀前习礼、沐浴,并给明衣。凡官爵二品已上,祠四庙。五 品已上,祠三庙。六品已下达于庶人,祭祖祢而已。凡国有封禅之礼,则依圆丘方 泽之神位。凡天下寺有定数,每寺立三纲,以行业高者充。 诸州寺总五千三百五十 八所,三千二百三十五所僧,二千一百二十二所尼。每寺上座一人,寺主一人,都 维那一人。 凡僧簿籍,三年一造。凡别敕设斋,应行道并官给料。凡国忌日, 两京大寺各二,以散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天下 州府亦然。凡远忌日,虽不废务,然非军务急切,亦不举事。余如常式。
膳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膳大夫,咸亨复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 中、员外郎之职,掌邦之祭器、牲豆、酒膳,辨其品数,及藏冰食料之事。
主客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隋曰司蕃郎,武德改主客郎中,龙朔为司蕃大夫, 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 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二王后及诸蕃朝聘之事。二王之后, 酅公、介公。凡四蕃之国。经朝贡之后,自相诛绝,及有罪灭者,盖三百余国。今 所存者,七十余蕃。其朝贡之仪,享宴之数,高下之等,往来之命,皆载于鸿胪之 职焉。
兵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南朝谓之五兵尚书,隋曰兵部尚书。龙朔改为司戎太 常伯,咸亨复。 侍郎二员。 正四品下。龙朔为司戎少常伯,咸亨复。 尚书、 侍郎之职,掌天下武官选授及地图与甲仗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 三曰驾部,四曰库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官之事,由于所属,咸质 正焉。凡选授之制,每岁集于孟冬。去王城五百里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 之外以下旬。尚书、侍郎分为三铨。 尚书为中铨,侍郎分东西。 凡试能有五, 五谓长垛、马步射、马枪、步射、应对。互有优长,即可取之。 较异有三。 三谓骁勇、材艺及可为统领之用也。 审其功能,而定其留放,所以录才艺、备 军国、辨虚冒、叙勋劳也。然后据其资劳,量为注拟。 五品已上送中书门下,六品 已下量资注定。其在军镇要籍,不得赴选,委节度使铨试其等第申省。 凡官阶 注拟团甲进甲,皆如吏部之制。凡大选,终于季春之月,所以约资叙之浅深,审才 略之优劣,军国之用在焉。
郎中二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戎大夫,咸亨复也。 员外郎二人, 从六 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 固十二人。郎中一员掌判帐及天下武官之阶品,卫府之名数。凡叙阶有二十九。将 军之阶。 具于叙目。 凡叙阶之法,一如文散官之制。凡天下之府,五百九十有 四,有上中下,并载于诸卫之职。凡应宿卫官,各从番第。凡千牛备身左右及太子 千牛备身,皆取三品已上职事官子孙,四品清官子,仪容端正,武艺可称者充。五 考,本司随文武简试听选。 四品,谓诸司侍郎、左右庶子也。 凡殿中省进马, 取左右卫三卫及高廕,简仪容可观者补充,简试同千牛例。仆寺进马,亦如之。五 品已下、七品已上,五年,多至八年,年满简送吏部。不第者,如初。无文,听以 武选。凡左右卫亲卫、勋卫、翊卫,及左右率府亲勋翊卫,及诸卫之翊卫,通谓之 三卫。择其资廕高者,为亲卫,其次者,为勋卫及率府之亲卫,又次者,为翊卫及 率府之勋卫,又次者,为诸卫及率府之翊卫,又次者,为亲王府之执仗乘。量远迩 以定其番第。应补之人,周亲已上有犯刑戮者,配令兵部上下。凡诸卫及率府三卫, 贯京兆、河南、蒲、同、华、岐、陕、怀、汝、郑等州,皆令番上。余州皆纳资。 凡左右卫之三卫,分为五仗。凡王公已下,皆有亲事帐内,限年十八已下,举诸州 率万人以充之。皆限十周年,则听其简试。文理高者送吏部,其余留本司,全下者 退还本色。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卫曰骁骑,左、右骁卫曰豹骑,左、右 武卫曰熊渠,左、右威卫曰羽林,左、右领军卫曰射声,左、右金吾卫曰佽飞。东 宫左、右卫率府曰超乘,左、右司御率府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曰直荡。总名曰 卫士。皆取六品已下子孙,及白丁无职役者点充。凡三年一简点,成丁而入,六十 而免。量其远迩,以定番第。凡卫士,各立名簿。其三年已来征防差遣,仍定优劣 为三第。每年正月十日送本府印记,仍录一道送本卫府。若有差行上番,折冲府据 簿而发之。凡差卫士征戍镇防,亦有团伍。其善弓马者,为越骑团,余为步兵团, 主帅已下统领之。火十人,有六驮马。若父兄子弟,不并遣之。若祖父母老疾,家 无兼丁,免征行及番上。其居常则皆习射,唱大角歌。番集之日,府官率而课试。 凡左、右金吾卫,有角手,诸卫有驽手,左、右羽林军有飞骑及左右万骑、彍骑。 天下诸军,有健儿。皆定其名籍,每季上中书、门下。凡关内,有团结兵,秦、成、 岷、渭、河、兰六州,有高丽羌兵。黎、雅、邛、翼、茂五州,有镇防团结兵。天 下诸州差失,募取户殷丁多,人材骁勇,选前资官勋官部分强明堪统摄者,节级擢 补主帅以领之。其义征者,别为行伍,不入募人之营。凡军行器物,皆于当州分给 之。如不足,以自备,贫富必以均焉。凡诸州军府应行兵之名簿,器物之多少,皆 申兵部。军散之日,亦录其存亡多少,以申而勘会之。凡诸道回兵粮Я之物,衣资 之费,皆令所在州县分而给之。郎中一人掌判簿,以总军戎差遣之名数。凡天下节 度使有八,若诸州在节度内者,皆受节度焉。其福州经略使,登平州海军,则不在 节度之内。 节度名与所管军镇名,并见《地理志》也。 凡亲王总戎,曰元帅, 文武官总统者,则曰总管。以奉使言之,则曰节度使,有大使、副使、判官。若大 使加旌节以统军,置木契以行。凡将帅出行,兵满一万人已上,置长史、司马、仓 曹兵曹胄曹等参军各一人。五千人已上,减司马。诸军各置使一人,五千人已上置 副使一人,一万人已上置营田副使一人。每军各有仓、兵、胄三参军。其横海、高 阳、唐兴、恒阳、北平等五军,皆本州刺史为使。凡镇,皆有使一人,副使一人。 万人已上,置司马、仓兵二曹参军。五千人已下,减司马。凡诸军镇,每五百人置 押官一人,千人置子总官一人,五千人置总管一人。凡诸军镇使、副使已上,皆四 年一替;总管已下,二年一替;押官随兵交替。凡诸军镇大使、副使已下,皆有傔 人,别奏以从之。凡幸三京,即东都南、北卫,皆置左、右屯营,别立使以统之。 若在都,则京城亦如之。凡大将出征,皆告庙授钺,辞齐太公庙讫,不宿于家。临 军对寇,士卒不用命,并得专行其罚。既捷,及军未散,皆会众而书劳与其费用, 乃告太庙。元帅凯镟之日,皆使郊劳。有司先献捷于太庙,又告齐太公庙。员外郎 一人掌贡举及杂请之事。凡贡举,每岁孟春,亦与计偕。有二科:一曰平射,二曰 武举。凡科之优劣,勋获之等级,皆审其实而受叙焉。员外郎一人掌判南曹。每岁 选人,有解状、簿书、资历、考课。必由之以核其实,乃上三铨。进甲则署焉。
职方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域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正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 之职,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堠之数,辨其邦国都鄙之远近,及四夷之归化。 凡五方之区域,都邑之废置,疆埸之争讼者,举而正之。凡天下上镇二十,中镇九 十,下镇一百三十五。上戍十有一,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凡烽堠所置, 大率相去三十里。其逼边境者,筑城置之。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凡州县城门及 仓库门,须有备守。
驾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舆大夫也。 员外郎一人, 从六品上。
主事三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邦国舆辇、车乘、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簿籍,辨其出入,司其名 数。凡三十里一驿,天下驿凡一千六百三十九,而监牧六十有五,皆分使统之。若 畜养之宜,孳生之数,皆载于太仆之职。凡诸卫有承直之马,凡诸司有备运之牛, 皆审其制,以定数焉。
库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库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邦国军州戎器、仪仗。凡元正、冬至陈设,并祠祭丧葬所贡之物,皆辨 其出入之数,量其缮造之功,以分给焉。
刑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隋初改都官尚书,又改为刑部。龙朔改为司刑太常伯, 光宅改为秋官尚书,神龙复也。 侍郎一员。 正四品下。龙朔为司刑少常伯。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刑法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刑部, 二曰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 所属,咸质正焉。
郎中二员, 从五品上。隋曰宪部郎,武德为刑部郎中,龙朔改为司刑大夫。 员外郎二员, 从六品上。 主事四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九人,书令史 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贰尚书、侍郎,举其典宪, 而辨其轻重。凡文法之名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律,十有二 章:一名例,二禁卫,三职制,四户婚,五厩库,六擅兴,七贼盗,八斗讼,九诈 伪,十杂律,十一捕亡,十二断狱,而大凡五百条。令,二十有七篇,分为三十卷。 第一至第七曰官品职员,八祠,九户,十选举,十一考课,十二宫卫,十三军防, 十四衣服,十五仪制,十六卤簿,十七公式,十八田,十九赋役,二十仓库,二十 一厩牧,二十二关市,二十三医疾,二十四狱官,二十五营缮,二十六丧葬,二十 七杂令,而大凡一千五百四十六条。凡格,二十四篇。式,三十三篇。以尚书、御 史台、九寺、三监、诸军为目。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 正邪。式,以轨物程事。乃立刑名之制五焉: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笞 刑五,杖刑五,徒刑五,流刑三,死刑二。而断狱之大典,有十恶、八议、五听、 六赃。赎配之典,具在《刑法志》。凡决死刑,皆于中书门下详覆。凡死罪,枷而 杻。妇人及流徒,枷而不杻。官品及勋散之阶第七已上,锁而不枷。在京诸司,则 徒已上送大理,杖已下当司断之。若金吾纠获,亦送大理。凡决大辟罪,在京者, 行决之司,皆五覆奏;在外者,刑部三覆奏。若犯恶逆已上,及部曲奴婢杀主者, 一覆奏。凡京城决囚之日,减膳彻乐。每岁立春后至秋分,不得决死刑。大祭祀及 致斋、朔望、上下弦、二十四气、雨未晴、夜未明、断屠月日及休假,亦如之。凡 犯流罪已下,应除免官。当未奏,身死者,免其追夺。流移之人,皆不得弃放妻妾, 及私遁还乡。至六载,然后听仕。即本犯不应流而特配流者,三载已后听仕。其应 徒则皆配居作。凡禁囚,五日一虑。凡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 凡在京诸司见禁囚,每月二十五已前,本司录其所犯及禁时月日,以报刑部,凡国 有赦宥之事,先集囚徒于阙下,命卫尉树金鸡,待宣制讫,乃释之。
都官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改司仆大夫,咸亨复。 员外郎一员, 从 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发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郎 中、员外郎之职,掌配役隶,簿隶俘囚以给衣粮药疗,以理诉竞雪冤。凡公私良贱, 必周知之。凡反逆相坐,没其家为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民, 皆因赦宥所及则免之。年六十及废疾,虽赦令不该,亦并免为蕃户,七十则免为良 人,任所乐处而编附之。凡初被没有伎艺者,各从其能,而配诸司。妇人工巧者, 入于掖庭。其余无能,咸隶司农。
比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计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 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 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凡内外官料俸,以品第高下为差。外官以州 县府之上中下为差。凡税天下户钱,以充州县官月料,皆分公廨本钱之利。羁縻州 所补汉官,给以当土之物。关监之官,以品第为差。其给以年支轻货。镇军司马, 判官俸禄,同京官。镇戍之官,以镇戍上中下为差。凡京师有别借食本,每季一申 省,诸州岁终而申省,比部总勾覆之。凡仓库、出内、营造、佣市、丁匠、功程、 赃赎、赋敛、勋赏、赐与、军资、器仗、和籴、屯牧,亦勾覆之。
司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曰司门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天下诸门及关出入往来之籍赋,而审其政。凡关二十有六,为上中下之 差。京城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余关有驿道及四面无驿道者,为中关。他皆为 下关。关所以限中外,隔华夷,设险作固,闲邪正禁者也。凡关呵而不征,司货贿 之出入,其犯禁者,举其货,罚其人。凡度关者,先经本部本司请过所,在京则省 给之,在外则州给之。而虽非所部,有来文者,所在亦给。
工部尚书一员, 正三品。南朝谓之起部。有所营造,则置起部尚书,毕则省之。 隋初改置工部尚书。龙朔为司平太常伯,光宅改为冬官尚书,神龙复旧也。 侍 郎一员。 正四品下。龙朔为司平少常伯。 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百工、屯田、 山泽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总其职务, 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咸质正焉。
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平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郎中、员外郎之职,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式, 咸经度之。凡京师、东都有营缮,则下少府、将作,以供其事。
屯田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田大夫也。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凡边防镇守,转运不给,则设屯田,以益 军储。其水陆腴瘠,播种地宜,功庸烦省,收率等级,咸取决焉。诸屯田役力,各 有程数。凡天下诸军州管屯,总九百九十有二。大者五十顷,小者二十顷。凡当屯 之中,地有良薄,岁有丰俭,各定为三等。凡屯皆有屯官、屯副。凡京文武职事官, 有职分田。京兆,河南府及京县官,亦准此。凡在京诸司,有公廨田,皆视其品命 而审其分给。
虞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虞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 之职,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供顿田猎之事。凡采捕渔猎,必以 其时。凡京兆、河南二都,其近为四郊,三百里皆不得弋猎采捕。殿中、太仆所管 闲厩马,两都皆五百里内供其刍藁。其关内、陇右、西使、南使诸牧监马牛驼羊, 皆贮藁及茭草。其柴炭木橦进内及供百官蕃客,并于农隙纳之。
水部郎中一员, 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川大夫。 员外郎一员, 从六品上。
主事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员外郎 之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楫溉灌之利,咸总而 举之。凡天下水泉,三亿二万三千五百五十九。其在遐荒绝域,迨不可得而知矣。 其江、河,自西极达于东溟,中国之大川者也。其余百三十五水,是为中川。其又 千二百五十二水,斯为小川也。若渭、洛、汾、济、漳、淇、淮、汉,皆互达方域, 通济舳舻,从有之无,利于生人者也。凡天下造舟之梁四, 河则蒲津、大阳、河阳, 洛则孝义也。 石柱之梁四, 洛则天津、永济、中桥,灞则灞桥。 木柱之梁 三, 皆渭川,便桥、中渭桥、东渭桥也。 巨梁十有一,皆国工修之。其余皆所 管州县随时营葺。其大津无梁,皆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
门下省
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自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 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神龙复。
侍中二员。 隋曰纳言,又名侍内。武德为纳言,又改为侍中。龙朔改东台左相, 光宅元年改为纳言,神龙复为侍中。开元元年改为黄门监,五年复为侍中。天宝二 年改为左相。至德二年复改为侍中。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 升为正二品。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永淳二年七月,中书令裴 炎以中书执政事笔,遂移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 书门下,其政事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也。
侍中之职,掌出纳帝命,缉熙皇极,总典吏职,赞相礼仪,以和万邦,以弼庶 务,所谓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 行之,此其大较也。凡下之通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 曰议,五曰表,六曰状;皆审署申覆而施行焉。凡法驾行幸,则负宝而从。大朝会、 大祭祀,则板奏中严外办,以为出入之节。舆驾还宫,则请解严,所以告礼成也。 凡大祭祀,皇帝致斋,既朝,则请就斋室。将奠,则奉玉及币以进。盥手,则取匜 以沃。洗爵,则酌罍水以奉。及赞酌泛齐,进福酒以成其礼焉。若享宗庙,则进瓒 而赞酌郁酒以稞。既稞,则赞酌醴齐。其余如飨神祇之礼。藉田,则奉耒以赞事。 凡诸侯王及四夷之君长朝见,则承诏而劳问之。临轩命使,册后及太子,则承诏以 命之。凡制敕慰问外方之臣及征召者,则监其封题。若发驿遣使,则给其传符,以 通天下之信。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皆授之于记事之官。既书于策,则监其记注 焉。凡文武职事六品已下,所司进拟,则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 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
门下侍郎二员。 隋曰黄门侍郎。龙朔为东台侍郎,咸亨改为黄门侍郎,垂拱改 为鸾台侍郎,天宝二年改为门下侍郎,乾元元年改为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四月复为 门下侍郎。武德定令,中书门下侍郎,同尚书侍郎,正四品上。大历二年九月敕升 为正三品也。 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 大祭祀,则从升坛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于篚,奉瓠爵以 赞献。凡元正、冬至天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给事中四员。 正五品上。隋曰给事郎,置四员,位次门下侍郎。武德定令,曰 给事中。龙朔改为东台舍人,咸亨复。 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 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 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 轻重或失,则援法例退而裁之。凡发驿遣使,则审其事宜,与黄门侍郎给之;其缓 者给传,即不应给,罢之。凡文武六品已下授职官,所司奏拟,则校其仕历浅深, 功状殿最,访其德行,量其才艺;若官非其人,理失其事,则白侍中而退量焉。若 弘文馆图书之缮写、仇校,亦课而察之。凡天下冤滞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听其讼, 与御史、中书舍人同计其事宜,而申理之。
录事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十一人,书令史 二十二人,甲库令史七人,传制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修补制敕匠五人。
左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魏、晋置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 尚书奏事。其后用人或杂,江左不重此官,或省或置。隋初省散骑侍郎,置常侍四 人,从三品,掌陪从朝直。炀帝又省之。武德初,以为加官。贞观初,置常侍二人, 隶门下省。明庆二年,又置二员,隶中书省,始有左右之号,并金蝉珥貂。左常侍 与侍中左貂,右常侍与中书令右貂,谓之八貂。龙朔为左侍极,咸亨复。广德二年 五月,升为正三品,加置四员。兴元元年正月,左右各加一员。贞元四年正月敕, 依旧四员也。 常侍掌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 宝应二年敕,左右散骑常侍各置 参官两人,令自拣择闻奏,参典亦置两人,后省。
谏议大夫四员。 秦、汉曰谏大夫,光武加议字。隋于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 从四品下。武德四年敕置四员,正五品上。龙朔改为正谏大夫,神龙复。大历四年 敕只四员,正五品上。龙朔七年三月敕,其谏议四员,内供奉不得为正员。至贞元 四年五月十五日敕,谏议分为左右,加置八员,四员隶门下为左,会昌二年十一月 中书奏:隋于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从四品下。今正五品上。自大历二年门下中 书侍郎升为正三品,两省遂阙四品官。其谏议大夫望升为正四品下,分为左右,以 备两省四品之阙。向后与丞郎出入迭用,以重其选。敕可之。 谏议大夫掌侍从 赞相,规谏讽谕。凡谏有五: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 谏。
起居郎二员, 从六品上。古无其名,隋始置起居舍人二员。贞观二年省起居舍 人,移其职于门下,置起居郎二员。明庆中又置起居舍人,始与起居郎分在左右。 龙朔二年改为左史,咸亨复。天授元年又改为左史,神龙复也。
楷书手三人。起居郎掌起居注,录天子之言动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凡记事之 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必书其朔日甲乙,以纪历数,典 礼文物,以考制度,迁拜旌赏以劝善,诛伐黜免以惩恶。季终则授之国史焉。 自汉 献帝后,历代帝王有起居注,著作编之,每季为卷,送史馆也。
左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左拾遣二员。 从八品上。古无此官名。天后垂 拱元年二月二十九日敕:“记言书事,每切于旁求;补阙拾遣,未弘于注选。瞻言 共理,必藉众才,寄以登贤,期之进善。宜置左右补阙各二员,从七品上,左右拾 遣各二员,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行立次左右史之下。仍附于令。”天授二年二 月,加置三员,通前五员。大历四年,补阙、拾遣,各置内供奉两员。七年五月十 一日敕,补阙、拾遣,宜各置两员也。 补阙、拾遣之职,掌供奉讷谏,扈从乘 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 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
典仪二员。 从九品。南齐有典仪录事一员,梁有典仪之官,后省。皇朝又置典 仪二人,隶门下省。初用人皆轻,贞观末,李义府为之,自是用士人为之。 赞 者十二人。 隋太常、鸿胪二寺,皆有赞者,皇朝因置之,隶门下省,掌赞唱,为行 事之节。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典仪掌殿上赞唱之节,及殿廷版位之次。凡国 有大礼,侍中行事,及进中严外办之版,皆赞相焉。
城门郎四员。 从六品上。汉有城门校尉,掌京城诸门启闭之节。隋改校尉为城 门郎,置四员,从六品,皇朝因之也。 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门仆八百人。 门仆,晋代有之。皇朝隶城门局,分番上下,掌送管钥。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 门启闭之节,奉出纳管钥。开则先外而后内,合则先内而后外,所以重中禁,尊皇 居也。候其晨昏击鼓之节而启闭之。凡皇城宫城合门之钥,先酉而出,后戌而入; 开门之钥,后丑而出,夜尽而入。京城合门之钥,后申而出,先子而入;开门之钥, 后子而出,先卯而入。若非其时而有命启闭,则诣阁覆奏。
符宝郎四员。 从六品上。周有典瑞之职,秦有符玺令,汉曰符玺郎。两汉得秦 六玺及传国玺,后代传之。隋置符玺郎二员,从六品。天后恶玺字,改为宝。其受 命传国等八玺文。并改雕宝字。神龙初,复为符玺郎。开元初,又改为符宝,从玺 文也。 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六人,主符三十人,主节十八人。符宝郎 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辨其所用。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八宝:一曰 神宝,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二曰受命宝,所以修封禅,礼神祇。三曰皇帝行宝, 答疏于王公则用之;四曰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五曰皇帝信宝,征召臣下则 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 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凡大朝会,则捧宝以进于御座。车驾行幸,则奉宝以从 于黄钺之内。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 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二曰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 三曰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四曰木契,所以重镇守,慎出纳。五曰旌节, 所以委良能,假赏罚。鱼符之制,王畿之内,左三右一;王畿之外,左五右一。 左 者在内,右者在外。行用之日,从第一为首,后事须用,以次发之,周而复始。 大事兼敕书,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传符之制,太子监国曰双龙之 符,左右各十。京都留守曰麟符,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东方曰青龙之符,西方 曰驺虞之符,南方曰朱雀之符,北方曰玄武之符,左四右三。 左者进内,右者付外。
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刻姓 名者,去官而纳焉;不刻者,传而佩之。木契之制,太子监国,则王畿之内,左右 各三;王畿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镇守,则左右各十。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 于四方,则请而佩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周礼》之制,山国用虎节,土国用 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又云,道路用旌节,即汉使所持者是也。
弘文馆: 后汉有东观,魏有崇文馆,宋有玄、史二馆,南齐有总明馆,梁有士 林馆,北齐有文林馆,后周有崇文馆,皆着撰文史,鸠聚学徒之所也。武德初置修 文馆,后改为弘文馆。后避太子讳,改曰昭文馆。开元七年,复为弘文馆,隶门下 省。 学士。学士无员数,自武德已来,皆妙简贤良为学士。故事,五品已上称 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学士,不定员数。馆中有四部书及图籍, 自垂拱已后,皆宰相兼领,号为馆主,常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学生三十人,校书 郎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书手三十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 三人,熟纸装潢匠九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 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得参议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其学生 教授考试,如国子学之制焉。
中书省 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 史省,隋因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 三年改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 紫微省,五年复旧。
中书令二员。 汉、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监、令各一员,历南朝不改。隋省监, 置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 隋曰内书令。武德日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咸亨复为中书令。 光宅为凤阁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改为右相,至德二年 复为中书令。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
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 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 三曰慰劳制书,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 行之。凡大祭祀群神,则从升坛以相礼。享宗庙,则从升阼阶。亲征篡严,戒敕百 僚,册命亲贤,临轩则使读册。若命之于朝,则宣而授之。凡册太子,则授玺。凡 制诏宣传,文章献纳,皆授之于记事之官。 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 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 朝政,或云平章国计,或云专典机密,或参议政事。贞观十七年,李勣为太子詹事, 特诏同知政事,始谓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是,仆射常带此称。自余非两省长官预知 政事者,亦皆以此为名。永淳中,始诏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等,与中书门下同 承受进旨平章事。自天后已后,两省长官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为宰相。其 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但厘尚书省而已。总章二年,东台侍郎张文瓘,西台 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著之入衔。自是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黄门侍 郎刘齐贤知政事,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后两省长官,及他官执政未至侍中书令 者,皆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
中书侍郎二员。 汉置中书,掌密诏,有令、仆、丞、郎四官。魏曰中书郎,晋 加“侍”字。隋置内书省,改为内书侍郎,正四品。武德初为内史侍郎,三年改为 中书侍郎。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易号。至德复为中书侍郎。武德定令,与尚书 侍郎俱第四品。大历二年九月,与门下侍郎共升为正三品也。 中书侍郎掌贰令 之职。凡邦国之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凡临轩册命大臣,令为之使,则持 册书以授之。凡四夷来朝,监轩则受其表疏,升于西阶而奏。若献贽币,则受之以 授于所司。
中书舍人六员。 正五品上。曹魏于中书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高贵乡公于 通事下加“舍人”二字。晋于中书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晋、齐、梁,诏诰 皆出于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别敕知 诏诰。至梁武,制诰专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书舍人。隋曰内史 舍人,置八员,掌制诰,品第六。寻升五品上。炀帝改内书舍人,置四员。武德初 为内史舍人,三年,改为中书舍人。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 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 重王命也。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 国有大事,若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亦如之。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 册命之。凡将帅有功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凡察天下冤滞,与给事中及御史三 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议,文武考课,皆预裁焉。
主书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书令 史五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修补敕匠五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员, 从三品。 右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右拾遣二员, 从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员。 从六品上。 右常侍、补阙、拾遣。掌事同左 省。起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以记时政损益。 季终,则授之于国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奏谒者之官也。掌宾赞、赞受事,隶 光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隶中书。东晋曰通事舍人。隋因晋制,置十六人, 从六品上,又为通事谒者。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 属中书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 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 军旅之出,则命受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镟, 则郊迓之,皆复命。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集贤殿书院: 开元十三年置。汉、魏已来,职在秘书。梁于文德殿内藏聚群书。 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平陈之后,写群书正副二本, 藏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外阁。炀帝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贮书。自汉延熹至隋,皆 秘书掌国籍,而禁中之书,时或有焉。及太宗在籓府时,有秦府学士十八人。其后 弘文、崇文二馆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群书。开元五
古诗词大全 志·卷二十九原文
志·卷二十九
欧阳修、宋祁等
地理三
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汉河东、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代郡及钜鹿、常 山、赵国、广平国之地。河中、绛、晋、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泽、沁、 辽为实沈分,代、云、朔、蔚、武、新、岚、宪为大梁分。为府二,州十九,县百 一十。其名山:雷首、介、霍、五台。其大川:汾、沁、丹、潞。厥赋:布、茧。 厥贡:布、席、豹尾、熊郭、雕羽。
河中府河东郡,赤。本蒲州,上辅。义宁元年治桑泉,武德三年徙治河东。开 元八年置中都,为府;是年罢都,复为州。乾元三年复为府。土贡:毡、筜扇、龙 骨、枣、凤栖梨。户七万八百,口四十六万九千二百一十三。县十三:有府三十三, 曰兴乐、德义、胡壁、龙亭、清源、永和、陶城、霍山、瀵水、首阳、寿贵、归仁、 长渠、虞城、通闰、宝鼎、盐海、归淳、大阳、永安、奉信、永兴、右威、汾阴、 甘泉、平川、安保、石门、绥化、坛道、安邑、崇义、六军。又有耀德军,乾元二 年置,广德二年废。河东,次赤。有芳酝监、汲河以酿,武德三年置,贞观十年废; 南有风陵关,圣历元年置;有历山。河西,次赤。开元八年析河东置,寻省。乾元 三年更同州之朝邑曰河西,来属。大历五年复还同州,析朝邑、河东别置。有蒲津 关,一名蒲坂。开元十三年铸八牛,牛有一人策之,牛下有山,皆铁也,夹岸以维 浮梁。十五年自朝邑徙河渎祠于此。临晋,次畿。本桑泉,武德三年析置温泉县, 九年省。天宝十三载更名。解,次畿。本虞乡,武德元年更名。贞观十七年省,以 地入虞乡,二十二年复置。有盐池,又有女盐池;有紫泉监,乾元元年置;有铜穴 十二。猗氏,次畿,有孤山。虞乡,次畿。武德元年别置。贞观二十二年省,以地 入解。天授二年复置。北十五里有涑水渠,贞观十七年,刺史薛万彻开,自闻喜引 涑水下入临晋。永乐,次畿。武德元年置,本隶芮州,州废,隶鼎州,贞观八年来 属,后又隶虢州,神龙元年复故。有雷首山。安邑,次畿。义宁元年以安邑、虞乡、 夏置安邑郡。武德元年曰虞州,又析置桐乡县。三年析安邑置兴乐县。贞观元年省。 十七年州废,省桐乡入闻喜,以安邑、解来属。至德二载更安邑曰虞邑,乾元元年 隶陕州,大历四年复故名,元和三年来属。有龙池宫,开元八年置;有盐池,与解 为两池,大历十二年生乳盐,赐名宝应灵庆池;有银监。宝鼎,次畿。本汾阴。义 宁元年以汾阴、龙门置汾阴郡,武德元年曰泰州,州废来属。开元十年获宝鼎,更 名。有后土祠。襄陵,紧。本隶晋州,元和十四年隶绛州,大和元年来属。稷山, 上。本隶绛州,唐末来属。有稷山。万泉,上。本隶泰州,武德三年析稷山、安邑、 猗氏、汾阴、龙门置,州废隶绛州,大顺二年来属。有介山。龙门。次畿。武德二 年徙泰州来治,五年析置万春县。贞观十七年州废,省万春入龙门,隶绛州。元和 初来属。有龙门关;有高祖庙,贞观中置;北三十里有瓜谷山堰,贞观十年筑;东 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田良沃,亩收十石;西二十 一里有马鞍坞渠,亦恕所凿;有龙门仓,开元二年置。
晋州平阳郡,望。本临汾郡,义宁二年更名。土贡:蜡烛。有平阳院矾官。户 六万四千八百三十六,口四十二万九千二百二十一。县八:有府十五,曰神山、平 阳、丰宁、冀城、安信、万安、益昌、英台、岳阳、仁寿、高阳、临汾、晋安、白 涧、高华、仁德。临汾,望。东北十里有高梁堰,武德中引高梁水溉田,入百金泊。 贞观十三年为水所坏。永徽二年,刺史李宽自东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潏水溉田,令陶 善鼎复治百金泊,亦引潏水溉田。乾封二年堰坏,乃西引晋水;有姑射山。洪洞, 望。本杨,义宁二年更名。武德元年析洪洞、临汾置西河县,贞观十七年省入临汾。 神山,中。本浮山,武德二年析襄陵置。东南有羊角山。四年以老子祠更名。岳阳, 中。东有府城关;有铁。霍邑,上。义宁元年以霍邑、赵城、汾西、灵石置霍山郡。 武德元年曰吕州。贞观十七年州废,以灵石隶汾州,霍邑、赵城、汾西来属。有西 北镇霍山祠。赵城,上。义宁元年析霍邑置。汾西,中。有铁。冀氏。中。
绛州绛郡,雄。土贡:自縠、粱米、梨、墨、蜡烛、防风。户八万二千二百四, 口五十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县七:有府三十三,曰新田、太平、正平、武城、长 社、大乡、垣城、涑川、绛川、盖松、凤亭、延光、平原、高凉、神泉、桐乡,万 泉、翼城、皮氏、董泽、零原、石池、延福、永康、景山、周阳、夏台、古亭、崇 乐、绛邑、长平、武阳、蒲邑。正平,望。西有武平故关。太平,紧。有太平关, 贞观七年置。曲沃,望。东北三十五里有新绛渠,永徽元年,令崔翳引古堆水溉田 百余顷;南十三里山有铜。翼城,望。义宁元年以翼城、绛置翼城郡,并置小乡县。 武德元年曰浍州,二年曰北浍州,四年州废,县皆来属,九年省小乡入翼城。天祐 二年更曰浍川。有铜源、翔皋钱坊二;有浍高山,有铜,有铁。绛,望。有铁。闻 喜,望。武德元年置。有铜冶。东南三十五里有沙渠,仪凤二年,诏引中条山水于 南坡下,西流经十六里,溉涑阴田。垣。上。义宁元年以垣、王屋置邵原郡,又置 清廉、亳城二县。武德元年曰邵州。二年置长泉县,是年,以长泉隶怀州,后省。 五年省亳城入垣。贞观元年州废,省清廉入垣,来属。龙朔三年隶洛州,长安二年 复旧;贞元三年隶陕州,元和三年复旧。
慈州文城郡,下。本汾州,武德五年曰南汾州,贞观八年更名。土贡:白蜜、 蜡烛。户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县五:有府三,曰仵城、吉 昌、平昌。吉昌,中。有铁。文城,中。天祐中更曰屈邑。有孟门山、石鼓山。昌 宁,中。有铁。吕香,中。本平昌,义宁元年析仵城置,贞观元年更名。仵城。中。 有鸡山。
隰州大宁郡,下。本龙泉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胡女布、蜜、蜡烛。户万 九千四百五十五,口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县六:有府六,曰隰川、大义、孝敬、 修善、玉城、屈产。隰川,中。蒲,中。武德二年以县置昌州,并置仵城、常安、 昌原三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昌原、仵城、常安,以蒲来属。西南有常安原。大宁, 中。本仵城,武德二年更名,是年置中州,并置大义、白龙二县。贞观元年州废, 省大义、白龙,以大宁来属。有孔山。西有马斗关。永和,中。武德二年置东和州, 六年析置楼山县。贞观二年州废,省楼山,以永和来属。西北有永和关。石楼,中。 武德二年以县置西德州,并置长寿、临河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长寿、临河,以 石楼隶东和州,州废来属。北有上平津。温泉。中。武德三年置北温州,并置新城、 高唐二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新城、高唐,以温泉来属。有铁。
北都,天授元年置,神龙元年罢,开元十一年复置,天宝元年曰北京,上元二 年罢,肃宗元年复为北都。晋阳宫在都之西北,宫城周二千五百二十步,崇四丈八 尺。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 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李勣筑。两城之间有 中城,武后时筑,以合东城。宫南有大明城,故宫城也。宫城东有起义堂。仓城中 有受瑞坛。唐初高祖使子元吉留守,获瑞石,有文曰“李渊万吉”,筑坛,祠以少 牢。
太原府太原郡,本并州,开元十一年为府。土贡:铜镜、铁镜、马鞍、梨、蒲 萄酒及煎玉粉屑、龙骨、柏实人、黄石铆、甘草、人、矾石、石。户十二万八千 九百五,口七十七万八千二百七十八。县十三:有府十八,曰兴政、复化、宁静、 洞涡、五泉、昌宁、志节、汾阳、静智、信童、晋原、闻阳、清定、丰川、竹马、 攘胡、西胡、文谷。城中有天兵军,开元十一年废。太原,赤。井苦不可饮,贞观 中,长史李勣架汾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晋阳,赤。有号令堂,高 祖誓义师于此。西北十五里有讲武台、飞阁,显庆五年筑。有龙山。太谷,畿。武 德三年以太谷、祁置太州,六年州废,二县来属。东南八十里马岭上有长城,自平 城至于鲁口三百里,贞观元年废。祁,畿。文水,畿。武德三年隶汾州,六年来属, 七年又隶汾州,贞观元年复旧,天授元年更名武兴,神龙元年复故名。西北二十里 有栅城渠,贞观三年,民相率引文谷水,溉田数百顷;西十里有常渠,武德二年, 汾州刺史萧顗引文水南流入汾州;东北五十里有甘泉渠,二十五里有荡沙渠,二十 里有灵长渠、有千亩渠,俱引文谷水,传溉田数千顷,皆开元二年令戴谦所凿。榆 次,畿。盂,畿。武德三年以盂、受阳置受州,贞观元年省并州之乌河县入焉。有 铜、有铁。东北有白马故关。寿阳,畿。本受阳。武德六年徙受州来治,又以辽州 之石艾、乐平隶之。贞观八年州废,县皆来属,十一年更名。有方山。乐平,畿。 广阳,畿。本石艾,天宝元年更名。东有井陉故关,东北有盘石故关、苇泽故关。 清源,畿。武德元年置。交城,畿。先天二年析置灵川县,开元二年省。有铁。阳 曲。畿。本阳直。武德三年析置汾阳县,七年省阳直,更汾阳曰阳曲,仍析置罗阴 县。贞观元年省,六年以苏农部落置燕然县,隶顺州,八年侨治阳曲,十七年省。 有赤塘关、天门关。
汾州西河郡,望。本浩州,武德三年更名。士贡:鞍、面毡、龙须席、石膏、 消石。户五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县五:有府十二,曰嘉善、六 壁、崇德、华夏、灵扶、五柳、京陵、介休、贾胡、宁固、开远、清胜。西河,望。 本隰城,肃宗上元元年更名。孝义,望。本永安,贞观元年更名,有隐泉山。介休, 望。义宁元年以介休、平遥置介休郡,武德元年曰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二县来 属。有雀鼠谷,有介山。平遥,望。灵石。上。有贾胡堡,宋金刚拒唐兵,高祖所 次。西南有阴地关,又有长宁关。
沁州阳城郡,下。本义宁郡,义宁元年置,天宝元年更郡名。土贡:龙须席、 弦麻。户六千三百八,口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县三:有府二,曰延双、安乐。沁 源,中。武德二年析置招远县,三年省。有柴店关。和川,中。义宁元年析沁源置。 绵上。中。有铁。
辽州乐平郡,下。武德三年析并州之乐平、辽山、平城、石艾置,六年徙治辽 山,八年曰箕州。先天元年避玄宗名曰仪州。中和三年复曰辽州。土贡:人、蜡。 户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万四千五百八十。县四:有府三,曰辽城、清谷、龙城。 辽山,中。榆社,中。本隶太原郡,义宁元年析上党之乡置。武德元年隶韩州。三 年以县及并州之平城置榆州,又析置偃武县。六年州废,省偃武,以榆社、平城来 属。平城,中。和顺。中。武德三年析置义兴县,六年省。
岚州楼烦郡,下。本东会州,武德六年更名。土贡:熊革郭、麝香。户万六千 七百四十八,口八万四千六。县四:有府一,曰岚山。有守捉兵。宜芳,中。本岚 城,武德四年更名,析置丰闰、合会二县,五年省丰闰,六年省合会。静乐,中。 武德四年置管州,仍析置汾阳、六度二县。五年曰北管州。六年州废,省汾阳、六 度,以静乐来属。有天池祠;有管涔山;北有楼烦关,有隋故汾阳宫。合河,中。 本临泉。武德三年曰临津,四年隶东会州,九年省太和县入焉。贞观元年更名,三 年复置,大和八年又省。北有合河关,东有蔚汾关。岚谷。中。长安三年析宜芳置, 神龙二年省,开元十二年复置。有岢岚军,永淳二年以岢岚镇为栅,长安三年为军, 景龙中,张仁亶徙其军于朔方,留者号岢岚守捉,隶大同。
宪州,下。本楼烦监牧,岚州刺史领之。贞元十五年别置监牧使。龙纪元年, 李克用表置州,领县三:楼烦,下。玄池,下。有铁。天池。下。有雁门关。
石州昌化郡,下。本离石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胡女布、龙须席、蜜、蜡 烛、荑。户万四千二百九十四,口六万六千九百三十五。县五:有府二,曰离石、 昌化。离石,中。平夷,中。有孝文山。定胡,中。武德三年置西定州。贞观二年 州废,来属,又析置孟门县,七年省。西有孟门关。临泉,中。本太和。武德三年 更名,置北和州,别析置太和县,四年以太和隶东会州。贞观三年州废,以临泉来 属。方山。中。武德二年以县置方州,三年州废来属。
忻州定襄郡,下。本新兴郡,义宁元年以楼烦郡之秀容置。土贡:麝香、豹尾。 户万四千八百六,口八万二千三十二。县二:有府四,曰秀容、高城、漳源、定襄。 有守捉兵。秀容。上。贞观五年以思结部落于县境置怀化县,隶顺州。十二年以怀 化隶代州,后省。有系舟山,有铁。定襄。上。武德四年析秀容置。有石岭关。
代州雁门郡,中都督府。土贡:蜜、青碌彩、麝香、豹尾、白雕羽。户二万一 千二百八十,口十万三百五十。县五:有府三,曰五台、东冶、雁门。有守捉兵。 其北有大同军,本大武军,调露二年曰神武军,天授二年曰平狄军,大足元年复更 名。其西有天安军,天宝十二载置;又有代北军,永泰元年置。雁门,上。有东陉 关、西陉关。五台,中。柏谷有银,有铜,有铁;有五台山。繁畤,中。崞,中。 有石门关。唐林。中。本武延,证圣元年析五台、崞置,唐隆元年更名。
云州云中郡,下都督府。贞观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县。永淳元年为 默啜所破,徙其民于朔州。开元十八年复置。土贡:犛牛尾、雕羽。户三千一百六 十九,口七千九百三十。县一:有云中、楼烦二守捉;城东有牛皮关。云中。中。 本马邑郡云内之恒安镇。武德六年置北恒州,七年废。贞观十四年复置,曰定襄县。 永淳元年废。开元十八年复置,更名。有阴山道、青坡道,皆出兵路。
朔州马邑郡,下。本治善阳,建中中,节度使马燧徙治马邑,后复故治。土贡: 白雕羽、豹尾、甘草。户五千四百九十三,口二万四千五百三十三。县二:善阳, 中。武德四年省常宁县入焉。马邑。中。开元五年析善阳于大同军城置。
蔚州兴唐郡,下。本安边郡。隋雁门郡之灵丘、上谷郡之飞狐县地。唐初没突 厥。武德六年置州,并置灵丘、飞狐二县,侨治阳曲。七年侨治繁畤。八年侨治秀 容故北恒州城。贞观五年破突厥,复故地,还治灵丘。开元初徙治安边。至德二载 更郡名,复故治。土贡:熊郭、豹尾、松实。户五千五十二,口二万九百五十八。 县三:东北有横野军。乾元元年徙天成军合之,而废横野军,西有清塞军,本清塞 守捉城,贞元十五年置。灵丘,中。有直谷关;其北有孔岭关,有太安镇。飞狐, 中。初侨治易州之遂城,遥隶蔚州,贞观五年复故地。有三河铜冶,有钱官。兴唐。 中。本安边,开元十二年置,治横野军,至德二载更名。
武州。阙。领县一:文德。
新州。阙。领县四:永兴,矾山,龙门,怀安。
潞州上党郡,大都督府。土贡:赀布、人、石蜜、墨。户六万八千三百九十一, 口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六十一。县十:有府一,曰戡黎。上党,望。有启圣宫,本飞 龙,玄宗故第,开元十一年置,后又更名。有瑞阁,有五龙山、马驹山。壶关,上。 武德四年析上党置。长子,紧。屯留,上。有三嵕山。潞城,上。天祐二年更曰潞 子。襄垣,上。武德元年以襄垣、黎城、涉、铜鞮、乡置韩州,贞观十七年州废, 县皆来属。东有井谷故关。黎城,上。天祐二年更曰黎亭。有铜山;东有壶口故关。 涉,中。有铁。铜鞮,上。武德三年析置甲水县,隶韩州,九年省。永徽六年隶沁 州。显庆四年来属。武乡。中。本乡,武后更名武乡,神龙元年复故名,寻又曰武 乡。北有昂车关。
泽州高平郡,上。本长平郡,治濩泽,武德八年徙治端氏,贞观元年徙治晋城, 天宝元年更郡名。土贡:人、石英、野鸡。户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口十五万七千 九十。县六:有府五,曰丹川、永固、安平、沁水、白涧。晋城,上。本丹川,武 德元年置建州。三年析丹川置晋城以隶之。六年州废,隶盖州,徙盖州来治。九年 省丹川、盖城入晋城。贞观元年州废,以晋城、高平、陵川来属。天祐二年更曰丹 川。南有天井关,一名太行关。端氏,中。有隗山。陵川,中。阳城,中。本濩泽, 天宝元年更名,天祐二年更曰濩泽。有铜,有锡,有铁。沁水,中。高平。上。本 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曰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三县,并析置盖城县以隶之。有 泫水,一曰丹水,贞元元年,令明济引入城,号甘泉;有省冤谷,本杀谷,玄宗幸 潞州,过之,因更名;北有长平关。
右河东采访使,治蒲州。
河北道,盖古幽、冀二州之境,汉河内、魏、渤海、清河、平原、常山、上谷、 涿、渔阳、右北平、辽西、真定、中山、信都、河间、广阳等郡国,又参有东郡、 河东、上党、钜鹿之地。孟、怀、澶、卫及魏、博、相之南境为娵訾分,邢、洺、 惠、贝、冀、深、赵、镇、定及魏、博、相之北境为大梁分,沧、景、德为玄枵分, 瀛、莫、幽、易、涿、平、妫、檀、蓟、营、安东为析木津分。为州二十九,都护 府一,县百七十四。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 淇、呼陀。厥赋:丝、绢、绵。厥贡:罗、绫、、纱、凤翮苇席。
孟州,望。建中二年,以河南府之河阳、河清、济源、温租赋入河阳三城使, 又以汜水租赋益之。会昌三年遂以五县为州。土贡:黄鱼差。县五:有河阳军, 建中四年置。河阳,望。武德四年,析怀州之河阳、集城、温于河阳宫置盟州。八 年州废,省集城入河阳,温隶怀州。显庆二年隶洛州。有河阳关。有回洛故城。有 池,永徽四年引济水涨之,开元中以畜黄鱼。汜水,望。本隶郑州,武德四年析置 成皋县,贞观元年省,显庆二年隶洛州,垂拱四年曰广武,神龙元年复故名。有虎 牢关,东南有成皋故关,西南有镟门故关;有牛口渚;西一里伏龟山有昭武庙,会 昌五年置。河阴,望。开元二十二年析汜水、荥泽、武陟置,隶河南府,领河阴仓, 会昌三年来属。有梁公堰,在河、汴间,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因故渠浚之,以便 漕运。温,望。武德四年,隋令周仲隐以县去王世充来降,置平州,名县城曰李城; 是年州废,隶怀州。显庆二年隶洛州。济源。望。武德二年,王世充将丁伯德以县 来降,置西济州,又析置溴阳、蒸川、邵原三县。四年州废,省溴阳、蒸川、邵原, 以济源隶怀州。贞观元年省怀州之轵县入焉。显庆二年隶洛州。有枋口堰,大和五 年,节度使温造浚古渠,溉济源、河内、温、武陟田五千顷;有济渎祠、北海祠; 西有故轵关。
怀州河内郡,雄。武德二年没王世充,侨治济源之柏崖城。四年,世充平,还 旧治。土贡:“平纱、平、枳壳、茶、牛膝。户五万五千三百四十九,口三十一 万八千一百二十六。县五:有府二,曰丹水、吴泽。河内,望。武德三年析置太行、 忠义、紫陵三县,析河阳置谷旦县。四年皆省。有太行山;有丹水,开元十一年更 名怀水。武德,望。本安昌,武德二年更名,是年,置北义州。四年州废,来属。 北百里有大斛故关在太行山。获嘉,望。武德四年以获嘉、武陟、脩武、新乡、共 城置殷州,并置博望县。贞观元年州废,以获嘉、武陟、脩武来属,新乡、共城、 博望隶卫州。武陟,望。贞观元年省怀县入焉。脩武。紧。武德二年,河内民李厚 德以浊鹿城来降,置陟州,并置脩武县。四年徙县治故脩武,更脩武曰武陟,别置 脩武县;是年州废,隶殷州。西北二十里有新河,自六真山下合黄丹泉水南流入吴 泽陂,大中年,令杜某开。
魏州魏郡,大都督府,雄。本武阳郡,龙朔二年更名冀州,咸亨三年复曰魏州, 天宝元年更郡名。土贡:花、绵、平、施、绢、紫草。户十五万一千五百九 十六,口百一十万九千八百七十三。县十四:贵乡,望。有西渠,开元二十八年, 刺史卢晖徙永济渠,自石灰窠引流至城西,注魏桥,以通江、淮之货。元城,望。 贞观十七年省入贵乡,圣历二年复置。魏,望。武德四年置漳阴县,贞观元年省入 焉。馆陶,望。武德五年,以馆陶、冠氏及博州之堂邑,贝州之临清、清水置毛州, 并析临清置沙丘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清水入冠氏,省沙丘入临清,余县皆还故属。 冠氏,望。莘,上。武德五年以莘、临黄、武阳、博州之武水置莘州,贞观元年州 废,县还故属。朝城,紧。本武阳,贞观十七年省入临黄、莘。永昌元年复置,曰 武圣。开元七年更名。元和中隶澶州,后复来属。天祐三年更曰武阳,又以武阳、 莘河外地入郓州。昌乐,望。武德五年置,贞观十八年省繁水入焉。临河,上。武 德二年隶黎州,贞观十七年省澶水县入焉。澶水,本澶渊,避高祖名更。州废,隶 相州,天祐三年来属。洹水,上。本隶相州,天祐三年来属。成安,上。本隶相州, 天祐二年更名斥丘,三年来属。内黄,紧。本隶相州,武德四年析置繁阳县,隶黎 州,贞观元年省,天祐三年来属。宗城,望。本隶贝州,武德四年,以宗城、经城 及冀州之南宫、斌强置宗州,析经城置府城县。九年州废,省府城入经城,省斌强 入清河,余县皆还故属。天祐三年曰广宗,是岁来属。永济。上。本隶贝州,大历 七年,田承嗣析魏州之临清置。天祐三年来属。
博州博平郡,上。武德四年以魏州之聊城、武水、堂邑、高唐置。土贡:绫、 平。户五万二千六百三十一,口四十万八千二百五十二。县六:卿城,紧。武德 四年析置茌平县,又析魏州之华置华亭县。贞观元年皆省。天祐三年更曰聊邑,又 以聊邑、博平、高唐、武水之河外地入郓州。东南有四口故关。博平,上。武德三 年析置灵泉县,四年省。贞观十七年省博平入聊城,天授二年复置。武水,上。清 平,上。武德四年置。堂邑,上。高唐。上。长寿二年曰崇武,神龙元年复故名。
相州邺郡,望。本魏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纱、绢、隔布、凤翮席、花口 瓢、知母、胡粉。户十万一千一百四十二,口五十九万一百九十六。县六:有昭义 军,大历元年置。安阳,紧。武德四年省零泉县,五年省相县入焉。西二十里有高 平渠,刺史李景引安阳水东流溉田,入广润陂,咸亨三年开。邺,紧。南五里有金 凤渠,引天平渠下流溉田,咸亨三年开;有铁。汤阴,上。本荡阴。武德四年析安 阳置荡源县,隶卫州,六年来属。贞观元年更荡源曰汤阴。林虑,上。武德二年以 县置岩州,五年州废,来属。有铁,有林虑山。尧城,上。天祐三年更曰永定。北 四十五里有万金渠,引漳水入故齐都领渠以溉田,咸亨三年开。临漳。上。南有菊 花渠,自邺引天平渠水溉田,屈曲经三十里;又北三十里有利物渠,自滏阳下入成 安,并取天平渠水以溉田。皆咸亨四年令李仁绰开。
卫州汲郡,望。本治卫,贞观元年徙治汲。土贡:绫、绢、绵、胡粉。户四万 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县五:汲,紧。武德元年以汲、新乡置义 州。四年州废,以汲来属,新乡隶殷州。卫,紧。贞观十七年省清淇县入焉。长安 三年复置清淇县。神龙元年又省。御水有石堰一,贞观十七年筑;有苏门山。共城。 上。武德元年以县置共州,并析置凡城县。四年州废,省凡城,以共城隶殷州。六 年省博望县入焉。有白鹿山。新乡,望。东北有故临清关,东南有故延津关。黎阳。 上。武德二年以县置黎州,寻没窦建德。四年,建德平,复以黎阳、临河、内黄、 澶水,魏州观城、顿丘,相州之荡源置;是年,以顿丘、观城还隶魏州,荡源还隶 相州。贞观十七年州废,省澶水,以黎阳来属,内黄、临河隶相州。有白马津,一 名黎阳关;有大岯山,一名黎阳山;有新河,元和八年,观察使田弘正及郑滑节度 使薛平开,长十四里,阔六十步,深丈有七尺,决河注故道,滑州遂无水患。
贝州清河郡,望。本治清河,武德六年徙治历亭,八年复故治。土贡:绢、毡、 覆鞍毡。户十万一十五,口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五十七。县八:清河,紧。清阳,紧。 武德四年析置夏津县,九年省。武城,上。经城,望。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 三年,姜师度因故渎开。临清,望。大历七年隶瀛州,贞元末来属。漳南,上。历 亭,上。夏津。上。本鄃,天宝元年更名。
澶州,上。武德四年析黎州之澶水,魏州之顿丘、观城置。贞观元年州废,县 还故属。大历七年,田承嗣表以魏州之顿丘、临黄复置。土贡:角弓、凤翮席、胡 粉。县四:顿丘,望。清丰,上。大历七年析顿丘、昌乐置,以孝子张清丰名。观 城,紧。贞观十七年省入昌乐、临黄,大历七年复置。临黄。紧。东南有卢津关, 一名高陵津。
邢州钜鹿郡,上。本襄国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丝布、磁器、刀、文石。 户七万一百八十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县八:龙冈,上。武德元年析龙 冈、内丘置青山县,开成五年省入焉。沙河,上。武德元年置温州,四年州废来属。 有铁。南和,紧。武德元年置和州,四年州废来属。钜鹿,上。武德元年置起州, 并析置白起县。四年州废,省白起,以钜鹿隶赵州。贞观元年来属。有大陆泽;有 咸泉,煮而成盐。平乡,上。武德元年置封州,四年州废,来属。贞元中,刺史元 谊徙漳水,自州东二十里出,至钜鹿北十里入故河。任,中。武德四年置。尧山, 上。本柏仁。武德元年置东龙州,四年州废,隶赵州,五年来属。天宝元年更名。 内丘。上。武德四年隶赵州,五年来属。有铁。
洺州广平郡,望。本武安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施、绵、、油衣。户九 万一千六百六十六,口六十八万三千二百八十。县六:永年,望。平恩,上。临洺, 紧。武德元年以临洺、武安、肥乡、邯郸置紫州,四年州废,县皆隶磁州,六年以 临洺、肥乡来属。狗山有太宗故垒,讨刘黑闼于此。鸡泽,上。武德四年置。有普 乐县,武德初置,后陷窦建德,遂废。有漳、氵名南堤二,沙河南堤一,永徽五年 筑。肥乡,上。州又领清漳、池水二县。会昌三年省清漳入肥乡,池水入曲周。曲 周。上。武德四年置。
惠州,上。本礠州,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阳、临水、成安置。贞观元年州废, 滏阳、成安还隶相州。永泰元年,昭义节度使薛嵩表复以相州之滏阳,洺州之邯郸、 武安置。天祐三年以“礠”“慈”声一,更名。土贡:纱、礠石。县四:滏阳,望。 邯郸,上。贞观元年隶洺州。武安,上。武德六年隶洺州。有锡。昭义。上。本临 水,武德六年省,永泰元年复置,更名。有铁。
镇州常山郡,大都督府。本恒州恒山郡,治石邑,义宁元年析隋高阳郡置。武 德四年徙治真定。天宝元年更郡名。十五载曰平山,寻复为恒山。元和十五年避穆 宗名更。土贡:孔雀罗、瓜子罗、春罗、梨。户五万四千六百三十三,口三十四万 二千一百三十四。县十一:有恒阳军,开元中置。真定,望。武德六年析置恒山县, 贞观元年省。载初元年曰中山,神龙元年复故名。槁城,紧。义宁元年置钜鹿郡, 并析置柏肆、新丰、宜安三县,武德元年曰廉州。四年,以赵州之鼓城、定州之毋 极、冀州之鹿城隶之,省柏肆、新丰、宜安入槁城。贞观元年州废,以鹿城隶深州, 鼓城、毋极隶定州,槁城来属。天祐二年更曰槁平。石邑,紧。九门,上。义宁元 年置九门郡,并析置新市、信义二县。武德元年曰观州,五年州废,省信义、新市, 以九门来属。行唐,中。武德四年置玉城县,五年省滋阳县入焉。长寿二年曰章武, 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三年以县置泜州,又以灵寿及定州之恒阳隶之。九年州废, 县还故属。井陉,中。义宁元年置井陉郡,又析置苇泽县。武德元年曰井州,后又 领鹿泉及房山、蒲吾、灵寿。贞观元年省蒲吾入房山,鹿泉、苇泽入井陉。十七年 州废,县皆来属。有铁;有离隔山。平山,中。本房山。义宁元年置房山郡,又置 蒲吾县。武德元年曰岳州,四年州废,县皆隶井州。天宝十五载更名。有铁,有白 马关,有房山。获鹿,中。本鹿泉,天宝十五载更名。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 东北十里有大唐渠,自平山至石邑,引太白渠溉田;有礼教渠,总章二年,自石邑 西北引太白渠东流入真定界以溉田;天宝二年,又自石邑引大唐渠东南流四十三里 入太白渠;有抱犊山。灵寿,中。义宁元年以县置燕州,武德四年州废,隶井州。 鼓城,中。本隶定州,大历三年来属。栾城。中。本隶赵州,大历二年来属,天祐 二年更名栾氏。
冀州信都郡,上。本治信都,武德六年徙治下博,贞观元年复故治,龙朔二年 更名魏州,咸亨三年复故名。土贡:绢、绵。户十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口八十三 万五百二十。县九:信都,望。天祐二年更曰尧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 刺史李兴公开,引赵照渠水以注之。南宫,望。西五十九里有浊漳堤,显庆元年筑; 有通利渠,延载元年开。堂阳,上。西南三十里有渠,自钜鹿入县境,下入南宫, 景龙元年开。西十里有漳水堤,开元六年筑。枣强,上。武邑,上。武德四年析置 昌亭县,贞观元年省。北三十里有衡漳右堤,显庆元年筑。衡水,上。南一里有羊 令渠,载国中,令羊元珪引漳水北流,贯城注隍。阜城,望。天祐二年更曰汉阜。 蓚,上。本隶德州,永泰元年来属。武强。望。贞观元年隶深州,州废来属。后复 隶深州,开元二年来属。永泰元年复隶深州,唐末来属。
深州饶阳郡,上。武德四年以定州之安平、瀛州之饶阳置,寻徙治饶阳。贞观 十七年州废,县还故属。先天二年,以瀛州之饶阳,冀州之鹿城、下博、武强,定 州之安平复置。土贡:绢。户万八千八百二十五,口三十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二。县 七:陆泽,上。先天二年析饶阳、鹿城置。饶阳,望。武德四年析置无蒌县,贞观 元年省。束鹿,上。本鹿城,天宝十五载更名。安平,上。博野,望。本隶蒲州。 武德五年以博野、清苑、定州之义丰置蠡州,八年州废,县还故属,九年复以博野、 清苑置。贞观元年州废,以博野、清苑隶瀛州。永泰中以博野来属。元和十年复隶 瀛州,后又来属。乐寿,紧。本隶瀛州,大历中来属,元和十年复隶瀛州,后又来 属。下博。上。本隶冀州,贞观元年来属。州废,还隶冀州。后又来属。开元二年 隶冀州。永泰元年复来属。有永宁军,贞元十年置。
赵州赵郡,望。武德初治柏乡,四年徙治平棘,五年更名栾城,贞观初复故名。 土贡:绢。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县八:平棘,上。 东二里有广润陂,引太白渠以注之,东南二十里有毕泓,皆永徽五年令弓志元开, 以畜泄水利。宁晋,紧。本瘿陶,天宝元年更名。地旱卤。西南有新渠,上元中, 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昭庆,望。本大陆, 武德四年曰象城,天宝元年更名。西南二十里有建初陵、启运陵,二陵共茔。城下 有澧水渠,仪凤三年,令李玄开,以溉田通漕。柏乡,上。西有千金渠、万金堰, 开元中,令王佐所浚筑,以疏积潦。高邑,中。临城,中。本房子,天宝元年更名, 天祐二年更曰房子。赞皇,中。元氏。上。有灵山、封龙山。
沧州景城郡,上。本渤海郡,治清池,武德元年徙治饶安,六年徙治胡苏,贞 观元年复治清池。土贡:丝布、柳箱、苇簟、糖蟹、鳢鮬。户十二万四千二十四, 口八十二万五千七百五。县七:西南有横海军,开元十四年置,天宝后废,大历元 年复置。清池,紧。西北五十五里有永济堤二,永徽二年筑;西四十五里有明沟河 堤二,西五十里有李彪淀东堤及徒骇河西堤,皆三年筑;西四十里有衡漳堤二,显 庆元年筑;西北六十里有衡漳东堤,开元十年筑;东南二十里有渠,注毛氏河,东 南七十里有渠,注漳,并引浮水,皆刺史姜师度开;西南五十七里有无棣河,东南 十五里有阳通河,皆开元十六年开;南十五里有浮河堤、阳通河堤,又南三十里有 永济北堤,亦是年筑。有甘泉二,十年,令毛某母老,苦水咸无以养,县舍穿地, 泉涌而甘,民谓之毛公井;有盐。盐山,紧。武德四年置东盐州,五年,以景州之 清池并析盐山置浮水县以隶之。贞观元年州废,省浮水,以清池、盐山来属。有盐。 长芦,上。本隶瀛州。武德四年,以长芦、平舒、鲁城及沧州之清池置景州。贞观 元年州废,以平舒还隶瀛州,长芦、鲁城来属。乐陵,上。本隶棣州,武德八年来 属,大和二年又隶棣州,寻复来属。饶安,上。武德四年析置鬲津县,贞观元年省 入乐陵。无棣,上。贞观元年省入阳信,八年复置,大和二年隶棣州,寻来属。有 无棣沟通海,隋末废,永徽元年,刺史薛大鼎开。乾符。上。本鲁城,乾符元年生 野稻水谷二千余顷,燕、魏饥民就食之,因更名。
景州,上。贞元三年析沧州之弓高、东光、临津置。长庆元年州废,县还沧州, 二年复以弓高、东光、临津、南皮、景城置。大和四年,州又废,县还沧州。景福 元年复置。土贡:苇簟。县四:弓高,上。本隶德州,武德四年,以弓高及胡苏、 东光,冀州之阜城、、安陵、观津置观州,并析东光置安陵县,析置观津县。六年 以胡苏隶沧州。贞观元年省观津,复以胡苏隶观州。十七年州废,以弓高东光、胡 苏隶沧州,、安陵隶德州,阜城还隶冀州。东光,上。南二十里有靳河,自安陵入 浮河,开元中开。临津,上。本胡苏,天宝元年更名。南皮。上。古毛河,自临津 经县入清池,开元十年开。有唐昌军,贞元二十一年置。
德州平原郡,上。土贡:绢、绫。户八万三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十五万九千八 百五十五。县六:安德,紧。长河,上。东南有张公故关。平原,上。大和二年隶 齐州,三年来属。平昌,上。贞观十七年省般县入焉,大和二年隶齐州,三年来属。 有马颊河,久视元年开,号“新河”。将陵,望。安陵,望。景福元年隶景州,寻 复来属。
定州博陵郡,上。本高阳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罗、、细绫、瑞绫、两 窠绫、独窠绫、二包绫、熟线绫。户七万八千九十,口四十九万六千六百七十六。 县十:有义武军,建中四年置。西有北平军,开元中置。安喜,紧。本鲜虞,武德 四年更名。义丰,紧。万岁通天二年以拒契丹更名立节,神龙元年复故名。北平, 上。万岁通天二年以拒契丹更名徇忠,神龙元年复故名。西北有安阳故关。望都, 上。武德四年置。曲阳,上。本恒阳,元和十五年更名,是年,又更恒岳曰镇岳, 有岳祠。陉邑,中。本隋昌,武德四年曰唐昌,天宝元年更名。唐,上。有铜,有 铁;西北有八度故关、倒马故关,北有委粟故关。新乐,中。东南二十里有木刀沟, 有民木刀居沟傍,因名之。无极,上。“无”本作“毋”,万岁通天二年更。有无 极山。景福二年,节度使王处存以县及深泽表置祁州。深泽。中。
易州上谷郡,上。土贡:、绵、墨。户四万四千二百三十,口二十五万八千 七百七十九。县六:有府九,曰遂城、安义、脩武、德行、新安、古亭、武遂、长 乐、龙水。有高阳军。易,上。容城,上。本遒。武德五年,以容城及幽州之固安、 归义置北义州。贞观元年州废,县还故属。圣历二年以拒契丹更名全忠,神龙三年 复故名,天宝元年又更名。遂城,上。涞水,上。满城,中。本永乐,天宝元年更 名。有郎山。有永清军,贞元十五年置。五回。中下。开元二十三年析易置,并置 楼亭、板城二县。天宝后省。
幽州范阳郡,大都督府。本涿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绫、绵、绢、角弓、 人、栗。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三,口三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县九:有府十四, 曰吕平、涿城、德闻、潞城、乐上、清化、洪源、良乡、开福、政和、停骖、柘河、 良杜、咸宁。城内有经略军,又有纳降军,本纳降守捉城,故丁零川也。西南有安 塞军,有赫连城。有宗王、干涧、殄寇三镇城,召堆、车坊、蒿城、河旁四戍。蓟, 望。天宝元年析置广宁县,三载省。有铁;有故隋临朔宫。幽都,望。本蓟县地。 隋于营州之境汝罗故城置辽西郡,以处粟末靺鞨降人。武德元年曰燕州,领县三: 辽西、泸河、怀远。土贡:豹尾。是年,省沪河。六年自营州迁于幽州城中,以首 领世袭刺史。贞观元年省怀远。开元二十五年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天宝元年曰归德 郡。户二千四十五,口万一千六百三。建中二年为朱滔所灭,因废为县。广平,上。 天宝元年析蓟置,三载省,至德后复置。潞,上。武德二年自无终徙渔阳郡于此, 置玄州,领潞、渔阳,并置临沟县。贞观元年州废,省临沟、无终,以潞、渔阳来 属。武清,上。本雍奴,天宝元年更名。永清,紧。本武隆,如意元年析安次置, 景云元年曰会昌,天宝元年更名。安次,上。良乡,望。圣历元年曰固节,神龙元 年复故名,有大防山。昌平。望。北十五里有军都陉;西北三十五里有纳款关,即 居庸故关,亦谓之军都关;其北有防御军,古夏阳川也;有狼山。
涿州,上。大历四年,节度使朱希彩表析幽州之范阳、归义、固安置。县五: 范阳,望。本涿,武德七年更名。归义,上。武德五年置,贞观元年省,八年复置。 景云二年隶鄚州,是年,还隶幽州。固安,上。新昌,上。大历四年析固安置。新 城。上。大和六年以故督亢地置。
瀛州河间郡,上。土贡:绢。户九万八千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一。 县五:河间,望。武德五年置武垣县,贞观元年省入焉。西北百里有长丰渠,二十 一年,刺史朱潭开。又西南五里有长丰渠,开元二十五年,刺史卢晖自东城、平舒 引滹沱东入淇通漕,溉田五百余顷。高阳,上。武德四年以高阳、鄚、博野、清苑 置满州。五年以博野、清苑隶蠡州。贞观元年州废,以鄚、高阳来属。平舒,上。 束城,上。景城。上。本隶沧州,武德四年来属,贞观元年隶沧州,大历七年复旧。 后隶景州,寻又来属。
莫州文安郡,上。本鄚州,景云二年,以瀛州之鄚、任丘、文安、清苑、唐兴, 幽州之归义置。开元十三年以“鄚”“郑”文相类,更名。土贡:绢、绵。户五万 三千四百九十三,口三十三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县六:有唐兴军,开元十四年置; 北又有渤海军。莫,紧。本鄚,开元十三年更。有九十九淀。清苑,上。文安,上。 贞观元年省丰利县入焉。任丘,上。武德五年分鄚置。有通利渠,开元四年,令鱼 思贤开,以泄陂淀,自县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得地二百余顷。长丰,中。本利丰, 开元十年析文安、任丘置,是年更名。唐兴。上。本武昌,如意元年析河间置。长 安四年隶易州,是年,还隶瀛州。神龙元年更名。
平州北平郡,下。初治临渝,武德元年徙治卢龙。土贡:熊郭、蔓荆实、人。 户三千一百一十三,口二万五千八十六。县三:有府一,曰卢龙。有卢龙军,天宝 二载置;又有柳城军,永泰元年置;有温沟、白望、西狭石、东狭石、绿畴、米砖、 长杨、黄花、紫蒙、白狼、昌黎、辽西等十二戍,爱川、周夔二镇城;东北有明垤 关、鹘湖城、牛毛城。卢龙,中。本肥如,武德二年更名,又置抚宁县,七年省。 石城,中。本临渝,武德七年省,贞观十五年复置,万岁通天二年更名。有临渝关, 一名临闾关;有大海关。有碣石山;有温昌镇。马城。中。古海阳城也,开元二十 八年置,以通水运。东北有千金冶;城东有茂乡镇城。
妫州妫川郡,上。本北燕州,武德七年平高开道,以幽州之怀戎置。贞观八年 更名。土贡:桦皮、胡禄、甲榆、矢、麝香。户二千二百六十三,口万一千五百八 十四。县一:有府二,曰密云、白檀。有清夷军,垂拱中置;有堆北、白阳度、云 治、广边四镇兵;有横河、柴城二戍。有阳门城;有永定、窑子子二关。又有怀柔 军,在妫、蔚二州之境。怀戎。上。天宝中析置妫川县,寻省。妫水贯中。北九十 里有长城,开元中张说筑;东南五十里有居庸塞,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常 山,实天下之险;有铁门关。西有宁武军;又北有广边军,故白云城也。
檀州密云郡,本安乐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人、麝香。户六千六十四,口 三万二百四十六。县二:有威武军,万岁通天元年置,本渔阳,开元十九年更名; 又有镇远军,故黑城川也。有三叉城、横山城、米城;有大王、北来、保要、鹿固、 赤城、邀虏、石子七镇;有临河、黄崖二戍。密云,中。有隗山。燕乐。中。东北 百八十五里有东军、北口二守捉。北口,长城口也。又北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 衙帐也。
蓟州渔阳郡,下。开元十八年析幽州置。土贡:白胶。户五千三百一十七,口 万八千五百二十一。县三:有府二,曰渔阳、临渠。南二百里有静塞军,本障塞军, 开元十九年更名;又有雄武军,故广汉川也;东北九十里有洪水守捉,又东北三十 里有盐城守捉,又东北渡滦河有古卢龙镇,又有斗陉镇;自古卢龙北经九荆岭、受 米城、张洪隘度石岭至奚王帐六百里;又东北行傍吐护真河五百里至奚、契丹衙帐; 又北百里至室韦帐。渔阳,中。神龙元年隶营州,开元四年还隶幽州。有平虏渠傍 海穿漕,以避海难,又其北涨水为沟,以拒契丹,皆神龙中沧州刺史姜师度开。三 河,中。开元四年析潞置。北十二里有渠河塘。西北六十里有孤山陂,溉田三千顷。 玉田。中。本无终,武德二年置,贞观元年省,乾封二年复置,万岁通天元年更名, 神龙元年隶营州,开元四年还隶幽州,八年隶营州,十一年又隶幽州。有壕门、米 亭、三谷、礓石、方公、白杨等七戍。
营州柳城郡,上都督府。本辽西郡,万岁通天元年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侨治 渔阳,开元五年又还治柳城,天宝元年更名。土贡:人、麝香、豹尾、皮骨。户九 百九十七,口三千七百八十九。县一:有平卢军,开元初置;东有镇安军,本燕郡 守捉城,贞元二年为军城;西四百八十里有渝关守捉城;又有汝罗、怀远、巫闾、 襄平四守捉城。柳城。中。西北接奚,北接契丹。有东北镇医巫闾山祠,又东有碣 石山。
安东,上都护府。总章元年,李勣平高丽国,得城百七十六,分其地为都督府 九,州四十二,县一百,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用其酋渠为都督、刺史、 县令。上元三年徙辽东郡故城,仪凤二年又徙新城。圣历元年更名安东都督府,神 龙元年复故名。开元二年徙于平州,天宝二年又徙于辽西故郡城。至德后废。土贡: 人。有安东守捉。有怀远军,天宝二载置;又有保定军。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相关参考
志·卷二十三魏徵等百官下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
志·卷二十三魏徵等百官下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
列传·卷二十三魏徵等○明克让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礼论,尤所研精,龟策历象,咸得其妙。年十四,释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朱异在
列传·卷二十三魏徵等○明克让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父山宾,梁侍中。克让少好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礼论,尤所研精,龟策历象,咸得其妙。年十四,释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朱异在
志·卷二十九欧阳修、宋祁等地理三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汉河东、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代郡及钜鹿、常山、赵国、广平国之地。河中、绛、晋、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泽、沁、辽为实沈分,代、云、朔、蔚
志·卷二十九欧阳修、宋祁等地理三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汉河东、太原、上党、西河、雁门、代郡及钜鹿、常山、赵国、广平国之地。河中、绛、晋、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泽、沁、辽为实沈分,代、云、朔、蔚
志·卷二十九魏徵等经籍三 子《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亻及撰。《公孙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撰,赵岐注。《孟子》七卷
志·卷二十九魏徵等经籍三 子《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子思子》七卷鲁穆公师孔亻及撰。《公孙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孟子》十四卷齐卿孟轲撰,赵岐注。《孟子》七卷
志·卷十三魏徵等律历下开皇二十年,袁充奏日长影短,高祖因以历事付皇太子,遣更研详著日长之候。太子征天下历算之士,咸集于东宫。刘焯以太子新立,复增修其书,名曰《皇极历》,驳正胄玄之短。太子颇嘉之,未获考
志·卷十三魏徵等律历下开皇二十年,袁充奏日长影短,高祖因以历事付皇太子,遣更研详著日长之候。太子征天下历算之士,咸集于东宫。刘焯以太子新立,复增修其书,名曰《皇极历》,驳正胄玄之短。太子颇嘉之,未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