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咏史诗。乌江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史诗
篇首语: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咏史诗。乌江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咏史诗。乌江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唐代·胡曾《咏史诗。乌江》咏史诗。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胡曾
猜您喜欢于穆濬哲,维清缉熙。肃事昭配,永言孝思。涤濯静嘉,馨香在兹。神之听之,用受福厘。——唐代·韩休《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郊庙歌辞。祭汾阴乐章。南吕羽
于穆濬哲,维清缉熙。肃事昭配,永言孝思。涤濯静嘉,馨香在兹。神之听之,用受福厘。序移玉律,节应金商。天严杀气,吹警秋方。槱燎既积,稷奠并芳。乐以迎奏,庶降神光。——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郊迎神》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白郊迎神
序移玉律,节应金商。天严杀气,吹警秋方。槱燎既积,稷奠并芳。乐以迎奏,庶降神光。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唐代·李世民《赋得白日半西山》
赋得白日半西山
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古诗词大全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题乌江亭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标签: 咏史 咏史怀古 怀古 励志 诗 目的 其他 情感
《题乌江亭》译文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题乌江亭》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来”。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难以预料。
⑶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⑷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才俊:才能出众的人。才,一作“豪”。
⑸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题乌江亭》赏析
赏析一
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构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赏析二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俊。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其它作品
○ 清明
○ 秋夕
○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 泊秦淮
○ 山行
○ 杜牧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咏史诗。乌江原文: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诗词作品:咏史诗。乌江诗词作者:【唐代】胡曾
咏史诗。乌江原文: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诗词作品:咏史诗。乌江诗词作者:【唐代】胡曾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标签:咏史咏史怀古怀古励志诗目的其他情感《题乌江亭》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标签:咏史咏史怀古怀古励志诗目的其他情感《题乌江亭》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诗鉴赏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创作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诗鉴赏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创作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
乌江[作者]孟迟 [朝代]唐代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乌江》作者孟迟简介孟迟(约公元八五九年前后在世)字迟之,(全唐诗云:一作升之;文献通考作孟达。
乌江[作者]孟迟 [朝代]唐代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乌江》作者孟迟简介孟迟(约公元八五九年前后在世)字迟之,(全唐诗云:一作升之;文献通考作孟达。
乌江原文: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诗词作品:乌江诗词作者:【唐代】孟迟
乌江原文: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诗词作品:乌江诗词作者:【唐代】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