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浪头
篇首语: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古诗词大全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唐代·李颀《送刘昱》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写景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像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构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李颀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词语大全 浪头 [làng tou]什么意思
浪头 [làng tou]
[浪头]基本解释
1.掀起的波浪
2.趋势、潮流
[浪头]详细解释
波浪。
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随他潮去始得。浪头恁地高,船也随他上;浪头恁地低,船也随他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然后把船驶到 澎湖 相近,浪头最大的地方,颠播了一日一夜。” 沙汀 《航线》:“一遇着大浪头,排列在木板上的菜碗就互相撞碰著,发出尖锐的声响。”
比喻社会变动的趋势或民众性行动的高潮。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结局:“聪明的 郭振山 ,从来不在这种浪头上顽固,也检查了几句。”《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当然我不是说绝对只写一种生活,而是说不要见异思迁,不要赶浪头,东赶西赶,什么都落空。”
[浪头]百科解释
浪头,指掀起的波浪。语出唐 李颀 《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 更多→ 浪头
[浪头]英文翻译
Wave
[浪头]相关搜寻
赶浪头相关参考
送刘昱原文: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鸬兹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送刘昱翻译及注释翻译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
送刘昱原文: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鸬兹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送刘昱翻译及注释翻译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
送刘昱[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送刘昱》注释(1)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
送刘昱[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送刘昱》注释(1)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
浪头 [làngtou][浪头]基本解释1.掀起的波浪2.趋势、潮流[浪头]详细解释波浪。唐李颀《送刘昱》诗:“八月寒荻花,秋江浪头白。”《朱子语类》卷四五:“动静恰似船一般,须
【双调】秋江送[作者]未知作者 [朝代]元代财和气,酒共色,四般儿狠利害。成与败,兴又衰,断送得利名人两鬓白。将名缰自解,利锁顿开,不索置田宅。何须趱金帛?则不如打稽首疾忙归去来。人老了也,
【双调】秋江送[作者]未知作者 [朝代]元代财和气,酒共色,四般儿狠利害。成与败,兴又衰,断送得利名人两鬓白。将名缰自解,利锁顿开,不索置田宅。何须趱金帛?则不如打稽首疾忙归去来。人老了也,
八月十五夜[作者]殷文圭 [朝代]唐代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八月十五夜》作者殷文圭
八月十五夜[作者]殷文圭 [朝代]唐代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八月十五夜》作者殷文圭
成语赶浪头成语读音gǎnlàngtóu成语解释指改变个人的观点使与暂时流行的意见一致。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赶时髦。产生年代现代成语例句她最喜欢~。近义词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