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秋词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Posted 诗情

篇首语: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秋词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秋词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2、古诗词大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全文翻译赏析)

古诗词大全 秋词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唐代·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鉴赏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像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总结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宋代·李觏《秋晚悲怀》

秋晚悲怀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秋天 悲秋 感叹岁月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唐代·薛昭蕴《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小重山·秋到长门秋草黄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 秋天 追忆同情凄凄切切,惨澹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清代·纳兰性德《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凄凄切切

凄凄切切,惨澹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秋天 怀人 寂寞愁苦

古诗词大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全文翻译赏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赏析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sǒu)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像、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秋词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词二首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二首翻译及注释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秋词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词二首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词二首翻译及注释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

古诗词大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全文翻译赏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

古诗词大全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全文翻译赏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出自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到碧霄。【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古诗词大全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古诗词大全 清平乐·秋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清平乐·秋词[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清平乐·秋词》作者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

古诗词大全 清平乐·秋词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清平乐·秋词[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清平乐·秋词》作者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

古诗词大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盛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赏析  第一首是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

古诗词大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盛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一》全文翻译赏析)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赏析  第一首是宫怨诗,运用深婉含蓄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的手法,写